1,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2,环境结构:环境中各个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及相互间的联系。
环境状态:环境机构及其运动年华的外在表现形态。
3,环境保护应包括:污染控制、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4,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对不对?
5,水体富营养化:由于N、P等营养物质输入过量而引起的一种水体效应。
主要特征:水中藻类和水中植物过度生长,引起水体及其生态的变化。
6,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及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中国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经济高速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污染型工业依然在发展,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还需要较长时间;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长期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和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手段薄弱;环境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仍需提高。
7,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发展,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4)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为条件,强调综合解决与公众参与。
9,中国环境保护的战略对策与措施:(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2)走循环经济之路,树立从经济发展源头和全过程保护环境的思想,吧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3)坚持污染控制、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4)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重视乡镇与农村环境保护;(5)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管理体制,加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与政策;(6)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和物质基础;(7)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资融资渠道,不断增加环保投入;(8)提高环境意识,逐步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
10,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11,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他在不同层次上将循环过程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中。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3,先污染后治理:没意识到,资源和换镜保护一旦被破坏,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即使能挽回,所需的资金、人力和时间都将十分惊人;他们忽视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线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飞速进步,事实上,当今已经有很多技术可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14,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经济、环境、社会
15,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战略。
16,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技术(除尘装置):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17,固体废物的特点: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18,固体废物的控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9,噪声污染的综合防治:城市人口的控制;城市功能取得合理划分;交通噪声控制和管理;城市绿化。
20,清洁生产
定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性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目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产生排放,降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活动对象:生产过程,产品\服务。
行为特征:预防性,综合性,持续性。
清洁生产途径:员削减;企业内部回收利用;企业外部综合利用;末端治理。
双赢战略:该概念不但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赢利性,体现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1,环境管理的特点有广泛性、综合性、适应性。
22,生命周期评价:系统与目标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解释。
23,清单分析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搜集;重定义系统边界;计算;数据校核;建立数据与系统的关系;分配。
24,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管理。
25,飞机在哪飞:平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