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代码]04018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 48 学时。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互联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组织如何使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
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各种应用系统的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案例中,讨论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控制、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要求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从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到实施各个阶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力素质要求:掌握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开发步骤、具有运用所学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挖掘出企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的能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本门课程的一个特点,所以,将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启发教学、课外调研、课后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以项目驱动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信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结构,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系统分析目标任务、手段、步骤、工具等。
引导式教学法:Nolan阶段模型等。
案例分析教学法:BPR,Nolan阶段模型,系统战略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各阶段具体操作。
讨论式教学法:信息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项目驱动教学法:高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个步骤设置个人展示环节。
习题讲解式:代码校验计算,决策树与决策表绘制等。
教学手段:本门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上机实践操作,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五)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以此系统为依托进行系统的调查,从系统开发的有益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写出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并在此基础之上,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工具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以报告的形式提交。
实验一信息检索实验二 Visio软件的使用实验三管理信息系统初识实验实验四 U/C矩阵实验五成品销售管理系统分析实验六成品销售管理系统设计实验七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具体内容见实验教学大纲(六)学时分配表二、本文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以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和系统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能以企业管理者角度分析信息与系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息系统的概念教学难点:要注意解释系统与环境、数据与信息、管理信息与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考虑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和系统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触摸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并能以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信息与系统这两个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本质二、信息的生命周期三、信息的作用四、信息的分类与特性五、管理信息六、信息的度量第二节信息管理一、信息管理的概念二、信息管理的内容三、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四、信息资源管理第三节信息系统与管理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二、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辅助教学环节习题: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结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分类。
使学生将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发挥更好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构成原则。
教学难点: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实例分析加强对其结构、构成及原则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一、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二、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分类与特点五、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一、生产过程二、组织规模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四、组织的系统性五、信息处理与人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一、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四、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辅助教学环节作业:如何理解MIS的概念结构,MIS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MIS的总体战略规划以及开发方法。
要求掌握对项目的总体规划;掌握系统可行性的分析方法,会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初步的系统开发计划;将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运行所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
教学要求:自己选择一个系统,以此系统为依托进行系统的调查;从系统开发的有益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写出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总体规划的步骤,系统可行性的分析方法,会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教学难点:制作可行性分析报告。
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一、总体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二、总体规划的特点三、总体规划的内容四、总体规划的步骤五、总体规划的组织与阶段成果六、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法第二节初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一、现行系统的初步调查二、新系统目标的确定三、可行性研究四、可行性研究报告辅助教学环节1. 习题:Nolan模型的几个阶段?2. 作业:制定战略规划时使用BSP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对系统分析有深刻的了解,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系统分析的原则;熟练绘制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对数据库能够进行逻辑设计;具备数据字典编制和熟练使用分析工具的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分析、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的概念;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会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工具;对数据库能够进行逻辑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会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工具。
教学难点: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分析概述一、系统分析的任务二、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二节详细调查一、详细调查的原则二、详细调查的范围及内容三、详细调查的方法四、详细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一、组织结构分析二、功能结构分析三、组织/功能联系分析第四节业务流程分析一、业务流程调查的任务及方法二、业务流程图三、表格分配图四、业务流程分析第五节数据流程分析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二、数据流程图三、数据流程分析第六节数据字典一、定义二、数据字典中的数据三、数据字典的形式四、数据字典的内容第七节处理逻辑工具一、判断树(决策树)二、判断表(决策表)三、结构化描述语言第八节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一、确定系统目标二、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三、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和数据流程四、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模型五、确定新系统数据资源分布六、确定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七、新系统运行环境第九节系统分析报告一、引言部分二、现行系统概况三、新系统逻辑方案第十节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案例辅助教学环节作业:银行网银办理过程TFD与DFD的绘制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了解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和系统设计的原则、设计步骤、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掌握总体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模块化设计思想,并能运用于实际中。
理解代码设计的作用,了解代码的种类,掌握代码的设计方法和校验方法。
掌握输入输出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内容格式,设备的选择)。
掌握流程设计的步骤及流程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结构化设计思想和模块设计思想。
代码的设计方法,代码的种类及校验方法。
输入输出设计的内容、评价。
设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设计概述一、系统设计的目的二、系统设计的概念三、系统设计的任务四、系统设计的原则第二节结构图一、模块设计及子系统的划分二、结构图的基本符号第三节系统设计的原则一、子系统划分的任务二、子系统划分的原则三、模块聚合与模块耦合四、模块设计的原则五、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第四节代码设计一、代码设计的定义二、代码设计的原则三、代码的设计方法四、代码的种类五、代码的作用六、代码的校验第五节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一、处理流程设计的任务二、IPO设计工具第六节数据库设计一、需求分析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四、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第七节用户界面设计一、输入输出设计的意义二、输入设计三、输出设计四、菜单系统设计第八节系统设计说明书一、系统设计的成果二、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组成辅助教学环节作业:参考银行网银办理过程DFD图绘制系统流程图。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系统实施过程的重要性,系统调试的步骤、内容和各种调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掌握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掌握根据不同的系统和用户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系统转换方式,以及在系统转换过程中,所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系统转换的内容、系统调试、系统转换的基本条件和转换方式。
教学难点:选择系统切换方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系统实施的任务二、系统实施计划三、系统实施步骤四、系统实施阶段成果五、参加人员第二节系统调试一、系统调试的目的和步骤二、程序调试三、模块调试四、子系统调试五、总调(联调)六、系统测试第三节系统转换一、系统转换的基本条件二、系统转换方式三、人员培训四、基础数据准备五、系统试运行辅助教学环节习题:系统切换方式及各自优缺点。
第七章项目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系统管理在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