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第六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机械与工具》、《热与生活》、《光与生活》、《设计与制作》、《能源与生活》、《活动》等6个教学单元,共21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单元课时单元单元课时《机械与工具》7 《能源与生活》 4《热与生活》7 《活动》 2《光与生活》 6《设计与制作》 4总计 30课时(2)各课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 杠杆 3 12 光的反射 12 滑轮 2 13 光的折射 13 轮轴 1 *14 透镜 24 斜面 1 15 小电动机 25 物体的热胀冷缩 2 16 交通信号灯 16 勺柄是怎样热的 1 17 电热器 17 暖和的房间 1 18 常规能源 2*8 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1 19 太阳能 2 *9 保温和散热 2 20 风能 110 光和色 1 *21 中国科学技术馆 211 光的传播 1本册教学要求知识要求1、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4、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5、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能力要求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德育要求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片、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知道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讨的训练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第一单元机械与工具一、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杠杆第2课滑轮第3课轮轴第4课斜面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对周围的机械和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具有自主探究机械和工具的作用和动手制作简单机械的积极性。

3、具有积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科学意识。

4、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生活用品中运用简单机械作用的能力。

3、初步具有对杠杆、轮滑和轮轴等简单机械进行定量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4、具有设计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5、具有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制作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3、知道轮轴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4、知道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5、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

6、会做杠杆尺作用的实验。

7、会做定滑轮、动滑轮作用的实验。

8、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简易起重机的模型。

9、会做轮轴作用的实验。

10、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笔、纸、学具1、杠杆杠杆尺、钩码、支架、测力计、天平、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关杠杆的图片与音像资料2、滑轮滑轮、钩码、支架、测力计、线绳、有关滑轮的笔、线绳、学具图片或音像资料3、轮轴轮轴、钩码、支架、测力计、线绳、有关轮轴的笔、线绳、学具图片或音像资料4、斜面重物、木板、测力计、有关斜面的图片或音像资笔料四、单元教学课时:6五、单元教学重难点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结构、作用及其用途。

会做杠杆尺作用、定滑轮、动滑轮作用、轮轴作用、斜面作用的实验。

1、杠杆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杠杆上有三个点:支点、重点和力点。

3.杠杆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用起来比较方便。

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探究技能:1.能准确指出杠杆上的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

2.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杠杆保持平衡,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3.能指出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和设施,并指出三点。

4.能判断某种工具和设施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能利用杠杆尺进一步进行实验。

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会用杠杆尺做实验,会做定量分析与数据记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

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重点: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

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代利用杠杆的图片或资料、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测力计小组准备: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测力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出示场景:这里有个小盒子,里边装着学生想办法,调动生活经今天课上要用的实验装置图,但是盖子太紧了,同学们有办法帮我在最短时间内打开它吗?2、谈话:同学们真有办法。

刚才我们使用的工具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做“杠杆”。

帮忙打开盖子验,引出课题学习新课1、提问:同学们能想出这个办法,可见在平时都有用过杠杆。

那么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杠杆?2、(板书记录学生提到的杠杆-出示图片或简图)观察:这些都是杠杆,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3、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这些杠杆的共同之处,这些都有自己的科学名称——出示杠杆,讲解:每个杠杆都具有三点——力点、支点和重点。

——找出本组杠杆的力点、支点和重点4、提问:杠杆这种工具在使用的时候,可能有什么优点?5、提出问题.研究杠杆的种类(1)提问:是不是所有杠杆都具有省力的作用?(学生可能认为都有,或者有的有)(2)讨论:怎样验证你们组的杠杆是不是省力?——启发:什么叫省力?什么叫费力?怎样算省力?测量力需要用什么工具?(3)归纳实验方法:①测量提起一个重物需要多少力。

②测量用杠杆翘起重物需要用多少力。

③对比两次结果,得到结论(4)汇报: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你们组的杠杆省力吗?(5)谈话:各组的实验结果都不一样啊!有的组发现杠杆省力,有的组却发现杠杆费力,还有的组发现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说明有一类杠杆省力,但还有很多杠杆费力,或者等力。

6、制定研究杠杆胜利费力规律的方法:(1)提问:杠杆省力或者费力,是因为什学生思考发言如:撬棍跷跷板等学生观察各种杠杆,找出共同点——如下边都要有个东西支撑,一边有东西要翘起来等学生发言:可能会说容易打开物体,教师引导到力的大小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试验方法学生完善实验方法学生测量、记录学生汇报汇报、交流学生观察学生发言:可能会有学生注意到挂测力计的位置不同利用图片,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找到杠杆的三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交流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么条件而形成的?————将各组杠杆放到前边(2)提问:怎样做能够证明你的猜想?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把实验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介绍本组实验方法)(3)谈话:今天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法,在下节课,我们将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教师需要强化“力点概念”)知识应用调查生活中哪些工具使用了杠杆学生回答巩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2、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并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能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概括杠杆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具有研究杠杆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天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谈话:在上节课,我们设计了实验,来找出杠杆省力、费力、等力的规律。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同学们想到的实验方法。

学生回顾实验方法由旧知识导入到新知识,节省时间,激发兴趣学习新课1、讲要求: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要爱护器材,认真记录。

2、学生开始实验3、汇报: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力杠杆各有什么特点?小结:(板书)省力的杠杆,力点距离支点距离比重点距离支点距离远;费力的杠杆,力点距离支点比重点距离支点近。

学生实验。

观察。

记录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天平、跷跷板培养实验能力,认识杠杆的作用规律巩固应用发现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