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课件(共60张PPT)

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课件(共60张PPT)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
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
内容作铺垫。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诱人的桑葚--贪食而快乐的小鸟--树木的枯萎凋零---
激发联想, 增强意蕴, 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
(2)女主人的思想感情如何? 悔恨、沉痛、但不哀伤。
(3)第三章在行文上的作用。 由叙事转入抒情和议论, 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3. “决绝”部分 (1)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清醒、刚烈。
主题
诗歌叙述了 女子从恋爱到被 遗弃的经过,批 判男子的负心, 揭示当时不合理 的婚姻带给妇女 深刻的痛苦。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 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 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 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我 们这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 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 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 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 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飞蛾扑火 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白头吟
【作者】卓文君 【朝代】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采 薇
解题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 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 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 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 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 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 野豌豆。
处境(赋) 第六章: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
痛苦(赋、比、兴)
决绝
清醒 刚强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非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畔
古今异义
将子无怒
愿,请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多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过错
士也罔极,三二其德。 没有标准
(2)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 运;
(3)温柔、坚强。
6、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 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 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 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 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 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诗的思 想内容。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 映的社会生活。
3、学习《诗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词语注音
岁亦莫(mù)止 载 (zài) 饥载渴
猃狁(xiǎn yǔn ) 之故 王事靡盬 (gǔ)
我行不来 (lài)
彼路 (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小人所腓(féi)
(2 态度\\性格\\感情
合作探究
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反映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1)举动:
男:抱布贸丝、来、谋; 女:乘、望、泣涕、笑、言; (2)性格: 男: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2、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有哪些用 了对比的手法?
(1)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 二,年老色衰说。 三,财富说。 四,社会风俗说。
(4)靡:①靡之者甚多。②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③左右皆靡。 (5)烈:穷冬烈风。②君有烈名。③奋六世 之余烈。④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6)阳:①崤山之阳。②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③春日载阳。④阳奉阴违 (7)孔:①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孔武 有力③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8)华:①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始雨水, 桃李华③华服丽人④其街市之繁华。⑤物华 天宝。⑥华诞,华居。
结合课文注释,带着问题认真朗 读《卫风·氓》。
1、《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 单概括情节。
2、《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 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一二章) (三四五章) (六章)
男:氓之蚩蚩 士贰其行 反是不思
人物 (
抱布贸丝 至于暴矣 (憨厚老实)(自私变心)(冷酷无情)
象弭(mǐ) 鱼服 雨 (yù)雪霏霏
重点词句 一词多义
(1)作:①薇亦作止。②天下之难比作于 易。③常作二铁板。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 苇。 (2)曰:①如曰归曰归。②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3)止:①岁亦莫止。②当斩左止者,笞 五百。③止子路宿。④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技止此耳。
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 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 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 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 、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 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 那么艰难。
合作探究
对 女:秋以为期 夙兴夜寐

载笑载言 靡有朝矣
亦已焉哉 !
) (热情纯真)(辛苦蒙辱)(毅然坚决)
梳理结构
情节 感情基调
第一章: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
第二章: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热情 幸福
第三章: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第四章: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婚变
沉痛
(比、兴)
怨恨
第五章: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
练习巩固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兮。女之耽 兮,不可说兮!
1.“于嗟”,即_吁__嗟________,意为叹___息________。 2.“说”通_脱__________ 3.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____兴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____女__不___可__耽_____
简析: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 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 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 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 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 几句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 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其中, 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以“鸠”无食 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桑之落 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 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 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今人评价一: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 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 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 叠学而不思则罔②已行,弗不思也。③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戒:①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观往事以自戒。③少只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1)雨:①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一别如雨。③是岁之春, 雨麦岐山之阳。④水能自雨田。⑤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 能以夏雨雨人。
(12)载:①史载田横事。②五载复还。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④直上载公子车。⑤ 载欣载奔。⑥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 交融的佳句。查阅有关资料,找 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 你的看法。
古人评价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 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方 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 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 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 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 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 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 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 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审美感悟
1.比兴手法 以“薇”的从“作”到“柔”
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 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2.注重细节 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有何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 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 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 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 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 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 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 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 乐。”
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
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
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
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
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 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
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 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 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 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 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 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 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
言既遂矣
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