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题讲座
2016年山西中考专题之三:法律
课标要求: 【法律与秩序】 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 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 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 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 每个公民的参与,使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3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 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 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 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
8下p19联系 7下p87 区别
纪律规章
道德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我国人民意志)
具有国家强制力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
法不可违
守法
违法 含义 民事违法 行为 类别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公民:规范、保护 作用 国家:依法治国方略
社会:维护公平正义
一般违 法
联系: 区别:
严重违法 特 严重危害性 犯罪 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专题讲座
2016年山西中考专题之三:法律
课标要求: 【权利与义务】 3.1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懂得正 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 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3.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 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 育的义务。 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 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 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 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十八大提出的: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同
依
时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本标准。
法
科学立法
前提
治
国
严格执法
关键
缺 一
新
要
公正司法
防线
不 可
求
全民守法
基础
探究三: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二、 连连看(1)
抢劫杀人的 行政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拾到别人的东西 不归还的
刑事违法行为
承担民事责任 要受行政制裁
③某校食堂将变质饭菜卖给学生( 人身、财产安全权 )
公平交易权 知悉真实情况权
④超市捆绑销售物品( 自主选择权 ) ⑤王宁买到了假冒洗发水,后将商家告到了消依协法(求偿权)
⑥未成年人也有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权( 智力成果权 )
4.文化权 ①初中生小强决定放弃学习,去蛋糕店打工(受教育权) ②爸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技术革新( 智力成果权 )
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 名胜古迹等违反治安管理
处罚法的
民事违法行为
要受刑罚处罚
试用两个圆圈的位置关系来说明犯罪和违法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二、连连看(2)
罚款 赔偿损失
民事责任
罚金
行政制裁
拘役 拘留
刑罚处罚
1、山西省教育厅下文:中小学校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 生集体补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1护、。×社(会)保护 2、初中生小王与一群“哥们儿”混在一起吸毒、贩毒。 公安机关到学校逮捕小王时,未开警车,不穿警服。这体
的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 )
分类 1.人身权
表现
①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生命健康权 ) ②禁止非法搜身、拘禁(侵犯人身自由权 ) ③某学校给不听话的学生佩戴绿领巾( 侵犯人格尊严权) ④诽谤、公然辱骂他人( 侵犯名誉权 )
⑤赵老爷不让阿Q姓赵( 侵犯姓名权 ) ⑥未经李某同意,某影楼将李某照片用于广告侵(犯肖像)权 ⑦某网站对江某进行人肉搜索,将其住址址、电话公布 于网上( 侵犯隐私权 ) ⑧班长因顶撞老师,老师取消其三好学生称号侵(犯荣誉)权
3.总结评价。这是答题的终结所在。在辨是非、 析理由的基础上得出总结评价,提出措施,以达到深 化主题的目的。
村民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他侵犯了男孩的生命健康权、人 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
虽然村民针对小男孩偷盗的行为要进行教育,初衷是好的,但 是通过采取罚跪、拳打脚踢。后来又用铁猪笼套住,浸泡在冰凉的 池塘中,这些做法都违背了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规定:保护未成 年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的生命健康 权给予特殊保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 格尊严,不得对其实施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主要知识
依法治国含义
依法治国意义
依 法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
治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国
依法治国对公民及国家的
要求
内容
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含义
✓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依法治国的意义
✓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 国家长治求安的重要保障
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2、×司法)保护 3、部分网吧老板利用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偏爱,引诱和接 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公安机关 联合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网络和网吧的整治力度。这体现了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3、×社会)保护
4、《今日说法》对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报道时使 用马赛克对头像进行模糊处理。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 久安的根本要求。
3.依法治国的要求 (1)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 法必严 违法必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 (3)具体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团体,依法设立, 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公民要自觉学法、守法、守法、护法。 4.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维护法治权威;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维护人民的 切实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 高政府工作效率,规范政府行为,预防腐败,落实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宪法是根本大法的原因
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效力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程序上,制定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性)
根本大法;根本依据;最高权威; 根本准则;根本保证。
公民应怎样对待宪法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尊严。
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
1生.遵命健守康宪权法、人身法自律由权
✓ 3.4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 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
活动建议:
✓ 【权利与义务】
✓ 3.2 搜集因侵犯人身权利而受到法律严厉惩处的案例,说明公民的人 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并讨论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 3.3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 ✓ 3.3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 【法律与秩序】
同违法(智斗、
善斗) 维护公平,做
护
有正义感的人 法
用什么法 维什么权 怎么维权
用 法
知 学 懂
法律 守 法
法律的三个特征 法律的两个作用 法律的一个本质 违法行为的类别 两部专门保护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
拒绝庸俗情趣 抵制不良诱惑 不做违法的事 正确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七下、八下、九6】
身边的规则
2个作用 3个特征
法
拒绝庸俗情趣 抵制不良诱惑
守 不做违法的事 正确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用
护
方法
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七下P113、八下112)
原因、两部法律 (七下P103)
1、提高警惕(七上P43) 2、争取四大保护 3、智慧保护(七上P95)
前提:保护自己 要求:勇敢机智
4、法律保护(七下P111)
活动建议:
✓ [心中有法]
✓ 3.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 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3.2例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 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 危害.
✓ 3.3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讨论和说明 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证式分析说明题——答题策略]
解答辩证类型题要遵循“一辨二析三结”的原则, 答题思路大体分三步走:
1.辨别正误,这是解答的关键所在,首先要认真 审题,弄清题意,准确判断,明确指出题目中的观点 正确与否,不能似是而非;
2.分析理由,这是解答的重点所在。要联系所学 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分析论证该观点“对在哪里”, 为什么正确(意义、作用)或“错在哪里”(危害, 消极影响)。表达要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
的合法权益。
3. 尊重他人权利,
不能牟取非消法利益选举。权
4依.合法法维权权益。费者的受侵害被监批,选督评举权、权建
合
议权、政
体 须求要 去求 做的. ,必遵环劳纪境动守保……法护 公3行.民为法:,律正自坚禁确觉决行止履使不行的权义利务, 国做家. :依法治国
法
治自由权
权
利、宗教
益
信仰自由
知 1个本质
刑罚当罚性
①认清危害
防患于未然
②增强法制意识道德修养 ③从小事预防——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④谨慎交友、防微杜渐、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⑤抵制庸俗情趣、拒绝不良诱惑
根本大法
宣传主题 建国后宪法的历史沿革
宪法的章节构成
具体内容
1954、1975、1978、1982(现行宪法)
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 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
村民的这种做法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相反会起到反作用, 男孩受到这样众目睽睽之下的体罚和凌辱,肉体上的疼痛还则罢了, 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和创伤恐怕这一辈子也难抹去了吧,负能量的积 累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羞愧难当从此消极自卑,甚至“死了 的心都有”;另一种则是变本加厉仇视和报复社会,偷的心不但没 有消失反而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