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析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及2019备考措施
浅析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及2019备考措施
2013
2.考查形式:大切口6、小切口2;喜欢考查关系类(两组甚至三组 39(1 关系);喜欢跨单元考查。 文化创新 201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医药文化的 ) 作用 2 。 3.内容:高频考点集中在第一、二单元的知识,即使考查第三单元 (文化包容性、民族精神)、第四单元(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 文化创新 40 (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心价值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要渗透第一二单元知识。有考 2017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文化建 ) 设 点后移的趋势。 4.预测:大切口——小切口、措施类;第一、二单元
1.总结:知识范围小切口、题型(评析、评价、建议措施、原 因2次)2.预测:唯物论、辩证法
主义
二 基础知识——重中之重,基本之基本。
考查内容回归教材,突出重点。试题遵循“考查核心 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涵盖考试大纲中的大 部分知识点。如全国一卷选择 12 题考查《经济生 活》中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几个概念之间的正反比关系。在复习中, 注重细节,理清易错易混点,同时以教材为主体 ,构建知识体系,政治知识四个必修模块 —— 经 济、政治、文化、哲学各有各的逻辑线索,高三 复习要立足考纲,学会从微观上升到宏观,把握 模块本身的内部逻辑特点,具备“一览众山小” 的宏观把控能力,又能围绕核心知识点适度延伸 发散。
反思2018年备考中的不足
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相对少,表现在做过的 题有些学生没有很深的印象
后期学生基础知识记不住,反思一轮复习时间相 对过快
个别学生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欠精炼
2013 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2。 2012
企业经 营 收入分 配
概括1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 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3
1.题型(按频率):措施类 4、原因类2、意义类(谁对谁的作用) 2、概括信息 企业生 2017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38 产 反映类1。 ?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 2.设问:有3次是考查两小问(经济生活特有的考查方式;两小问第二问一定考 措施);有3次“关系组合考查” 3.考查内容统计:第二单元企业经营(2次);第三单元财政2次、收入分配公平 1次;第四单元市场机制1次、对外开放1次。 4.预测:题型:全面——措施和概括信息;内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对外开 放
1、把书读厚:依据《考试大纲》,参照选题档案把 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让学生根据《考纲》的考点逐个 扩充内容,对每一个考点依据“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样”“典型例题”“热点应用”“易错点” 六个环节去回忆或默写,做到“把书读厚”。 2、把书读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考点掌握的不同 情况,分类作出标记,如:已熟练掌握的标“√”号, 还不太熟悉的标“?”号,没有掌握的标“×”号。这 样,学生对自己的考点掌握情况就做到了一目了然,心 中有数。然后不同类型,区别对待:已经掌握的,可以 暂时放一放;不太熟悉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没有掌握的, 单元 课次 考点 则要集中精力,下狠功夫,力争尽快熟悉和掌握,做到 “把书读薄”。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文化生活》主观题的考点统计
年份 考 查点 结合文化生活,探究如何1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 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题号
39(2 ) 39(1 ) 39(3 ) 39(1 )
教材内容
传媒、眼力能 力、民族精神
2016
2015
《经济生活》主观题的考点统计
年份 2016 2015 2014 考 查点 分析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 国家和中国是双赢1的选择。 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1,并 说明应该如何1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分析说明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2通过市场机制 使消费者受益 题号 38(2) 38(2) 38(2) 38(2) 38(1) 教材内 容 对外开 放 国家财 政 市场经 济
常考的重点知识模块仍是考查重点,但不会单纯考查对知识 点的死记硬背,而是结合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事件来考查考 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四 试题难度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整体难度系数与去年基本一致。
政治试题选择题难度比去年略高一点,如卷一选择 题14题考查快递市场供需曲线的变动难度就比较大 。但是主观试题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第38题、39 题、40题三道主观试题相对容易,跟考完后学生的 反应一致。 整体来看,在参照新课程标准、确保考查范围不超 纲的前提下,试题的灵活度越来越大,对考生的综 合分析、理解概括和知识迁移能力会逐年提高。
3、非选择题的设问数量较 2017年全国Ⅰ卷有所减少。2017年全国Ⅰ卷非选 择题第38题、第39题的设问都是由两个小问题组成。而今年全国Ⅰ卷38题、 第39题都只有一个问题。 4、分值分配上,主观题40题哲学分值减少了2分,开放性试题增加了2分。
三 试题内容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改革,高考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是不变的主题,今年政治高考试题更加注重立足主干知识选 择热点材料,试题利益凸显考查学生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 生思维品质。经济生活今年突出考查了劳动价值理论、企业 经营、消费、投资、资源配置、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知识 ,政治生活重点考查了依法治国、政府、政党制度、全国人 大、国际社会、人民民主等主干知识,文化生活主要考查了 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文化的作用等知识,哲学注重考查了 实践与认识、矛盾观、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价值观等内容 。整个试题体现了题在书外,答在书中的特点。
四 规范训练——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对的时间做适合的题。什么题是适合的题?答案是有针 对性的题。
一轮复习,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训练检测要以以高考题为 主 二轮复习和三轮综合拉链侧重整合与提升,主要是中上等 难度的各地最新模拟试题;
限时限量:30分钟,12个选择题,2个主观题,
审题训练:强化审题训练,锻炼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明确 信息构成,即文字、图表、数据、标点等,用下划线标注 有效信息;硬化选择题,强化主观题,选择题先看材料再 看选项,防止不当观念先入为主,主观题先看设问再看材 料,提高筛选材料效率和时间。
文化多样性、 包容性
哲学生活主观题考点统计
(2012•全国新课标I• 39)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 功开发龙脑。(10分) 辩证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 T39(2) (3)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 法 ( 1)结合材料 建议。( 4分),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认识 ”。(12分) 论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 坚持这一原则?(4分) (2014•全国新课标I•39)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 唯物 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论 ( 2015年课标卷Ⅰ39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 ,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认识 (10分) 论 (2016年新课标Ⅰ39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 历史唯物 主义 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017年新课标Ⅰ40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 历史唯物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8(1 )
38(1 )
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 2013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 2 发挥领导作用的 。 2012
中国共产党
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 2 提高民生支出在 38(2 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 1.题型(按频率):措施类 3 、原因类3、意义类 3。
我国政府
2.考查内容和特点统计:政府( 3次)、人大、中共1次、国际社会 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 人民大表大 1次。第二、三个单元注意:“主体”考查;第四单元把握“标题” 2017 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 39 会 意义 作为知识考查范围。 3.预测:全面——措施类;政府、党—公民—国际
三 时政热点——不能缺少的必修课。
时事政治作为考试大纲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必须 掌握的知识,或者说必须具备的素养,不仅要关 注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还要了解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时政热点往往是高考试题的材料来源,较高的 时政素养有助于考试解题。 人手一份时政报 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点的对接与梳理 练习题力求最新的时政材料
《政治生活》主观题的考点统计
年 份 考查点 题号
38(1 ) 38(1 )
教材内容
“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 2016 路”建设为什么 1 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 添新的正能量 2015 说明政府应该如何1强化预算管理 2014
国际社会
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
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 重大意义1。
——浅析2018年高考政 治试题
一 试题立意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政治试题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 ”为核心,注重考查了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 、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政治学科素养。整套试 题坚持生活化的教学思想,主观题结合宪法修改 ,农村改革等时政热点考查了学生对政治、文化 、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马拉松赛事这一生 活消费热点考查了学生对经济生活知识的理解与 运用。总起来说,试题以时政为背景,以知识为 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2记住乡愁提出两条 建议。
核心价值 观传统文 化
2014
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 意义1。
文化创新Βιβλιοθήκη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39(1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 1.题型:措施类 3、意义类2、原因类1、赞成反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