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检索综合检索报告

信息检索综合检索报告

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课程题目:信息检索综合报告指导教师:廖萍班级:楼宇102姓名:基哥学号: 201000000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2013年 5 月 22日信息检索综合检索报告课题:基于GA的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及其在碳分过程中的应用检索词(关键字):GA、多重时滞、碳分过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长流程生产过程中,由于多重大时滞特性的存在,使得系统输出量不能及时反映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控制信号变化。

即使调节器和调节机构没有时间延迟,也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具有的多重纯滞后时间以后,才引起被调量变化,使之受到控制。

由于调节作用不及时,导致系统输出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系统过渡过程品质变坏、运行稳定性降低,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品质和产品质量,造成能源与资源浪费。

所以,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是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大时滞控制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遗传算法(GA)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优化方法,具有并行性、且对寻优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微性没有严格的要求。

论文将其应用于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时滞参数辨识,利用GA个体编码和目标函数设计的特点,将多重时滞辨识问题转化为最优化搜索问题,基于生产过程输入输出数据,在时滞参数可行解空间对未知时滞参数进行高效并行搜索,获得时滞参数的最优估计。

并通过MATLAB仿真,研究了GA操作参数对时滞辨识精度和时间复杂度的影响。

在深入了解氧化铝生产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反应机理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碳分过程各槽CO2气体通入量与各槽分解率之间的动态数学模型。

针对连续碳分过程多重大时滞特性,将提出的基于GA的多重大时滞辨识方法应用于动态模型未知时滞参数辨识,并通过现场采集的输入输出数据,验证了辨识结果的正确性。

二、课题的归属学科及研究容对该课题进行分析,该课题是研究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大时滞控制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属于机械工程。

三、查询年代的围及原因以及语种选择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89—至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8000余种中文期刊数据资源,包含了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期刊刊载的137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且全面解决了文摘版收录量巨大但索取原文繁琐的问题。

2.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1—至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由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承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网络出版工程《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雏形”是清华大学于1995年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在1999年全文上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已经脱胎换骨,截至2006年9月30日,已收录期刊总数7556种,其中学术类期刊6624种,核心期刊、重要评价性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全率为99%,文献收全率为99.9%,总文献量达2100多万篇。

目前,其网络出版时间相对各刊物纸制出版时间滞后平均不超过两个月,日均新增文献逾万篇。

3.万方数据库(1988—至今):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

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是国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4.语种选择:中文、英文四、中英文检索式中文检索式:1.“GA”与“多重时滞”2.“GA”与“碳分过程”3.“多重时滞”与“碳分过程”4.“多重时滞”或“碳分过程”英文检索式:1.“GA”and“Multiple delays”2.“GA”and“Carbon process”3.“Multiple delays”and“Carbon process”4.“Multiple delays”or“Carbon process”五、参考资源和检索工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TO)专利数据、欧洲专利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成果网、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中国标准服务网、中国标准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

六、文献检索1.中外文数据库(1)文献的检索结果:检索到的文献的具体信息:(2)文献的检索结果:检索到的文献的具体信息:(3)文献的检结果:检索到的文献的具体信息:2.中外专利库文献的检索结果:检索到的文献的具体信息:3.中外标准库文献的检索结果:七、分析检索结果课题:《基于GA的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及其在碳分过程中的应用》的核心研究人员是永芳,他是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1996和1999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在日本东京国际情报科学研究所、PToPA研究所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2003.7作为引进人才在中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被聘为副教授,2008年被聘为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发改委重点技术开发专项及厂校合作等20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40多篇。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该课题研究的是在长流程生产过程中,由于多重大时滞特性的存在,使得系统输出量不能及时反映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控制信号的变化。

即使调节器和调节机构没有时间延迟,也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具有的多重纯滞后时间以后,才引起被调量变化,使之受到控制。

由于调节作用不及时,导致系统输出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系统过渡过程品质变坏、运行稳定性降低,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品质和产品质量,造成能源与资源浪费。

所以,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是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大时滞控制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遗传算法(GA)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优化方法,具有并行性、且对寻优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微性没有严格的要求。

论文将其应用于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时滞参数辨识,利用GA个体编码和目标函数设计的特点,将多重时滞辨识问题转化为最优化搜索问题,基于生产过程输入输出数据,在时滞参数可行解空间对未知时滞参数进行高效并行搜索,获得时滞参数的最优估计。

并通过MATLAB仿真,研究了GA操作参数对时滞辨识精度和时间复杂度的影响。

在深入了解氧化铝生产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反应机理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碳分过程各槽CO2气体通入量与各槽分解率之间的动态数学模型。

针对连续碳分过程多重大时滞特性,将提出的基于GA的多重大时滞辨识方法应用于动态模型未知时滞参数辨识,并通过现场采集的输入输出数据,验证了辨识结果的正确性。

八、再次检索通过检索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次所选的检索式还算合理得出结果数目较少,在中外标准均检索不出所需要的文献,但是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外专利数据库检索得出的结果数过少,所以扩大围在进行一次中文数据库的检索。

检索式:1.“多重时滞”与“碳分过程”2.“碳分过程”或“碳分过程”3.“Multiple delays”and“Carbon process”4.“Multiple delays”or“Carbon process”文献检索的结果:检索到的文献的具体信息:九、检索结果文献(1):【篇名】:基于GA的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及其在碳分过程中的应用【作者】:静.【刊名】: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构】:中南大学!:410083.【关键字】:多重时滞辨识;遗传算法;连续碳酸化分解;动态模型;【摘要】:在长流程生产过程中,由于多重大时滞特性的存在,使得系统输出量不能及时反映系统输入设定值和控制信号的变化。

即使调节器和调节机构没有时间延迟,也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具有的多重纯滞后时间以后,才引起被调量变化,使之受到控制。

由于调节作用不及时,导致系统输出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系统过渡过程品质变坏、运行稳定性降低,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品质和产品质量,造成能源与资源浪费。

所以,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是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大时滞控制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遗传算法(GA)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优化方法,具有并行性、且对寻优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微性没有严格的要求。

论文将其应用于长流程生产过程多重时滞参数辨识,利用GA个体编码和目标函数设计的特点,将多重时滞辨识问题转化为最优化搜索问题,基于生产过程输入输出数据,在时滞参数可行解空间对未知时滞参数进行高效并行搜索,获得时滞参数的最优估计。

并通过MATLAB仿真,研究了GA操作参数对时滞辨识精度和时间复杂度的影响。

在深入了解氧化铝生产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反应机理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碳分过程各槽CO2气体通入量与各槽分解率之间的动态数学模型。

针对连续碳分过程多重大时滞特性,将提出的基于GA的多重大时滞辨识方法应用于动态模型未知时滞参数辨识,并通过现场采集的输入输出数据,验证了辨识结果的正确性。

文献(2):【篇名】:基于改进GA的多重时滞辨识方法研究【作者】:永芳;静;黄灿;阳春华;【刊名】:中国科技论文【机构】: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10083.【关键字】:多重时滞;参数辨识;改进遗传算法;【摘要】:针对复杂工业过程多重时滞辨识的难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采用精英保留、择优交叉、大变异等策略,将其应用于多重时滞辨识,获得多个时滞的最优估计。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GA的多重时滞辨识方法具有辨识结果更准确,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文献(3):【篇名】:氧化铝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多重大时滞系统控制若干问题研究【作者】:黄灿【刊名】: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机构】: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10083.【关键字】: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多重大时滞系统;多重时滞动态反应模型;解耦Smith 控制;多重时滞参数辨识;时间对应参数自调整控制;工艺指标分解;【摘要】:氧化铝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简称碳分过程)由六个分解槽串联组成,通过控制各槽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量,实现末槽的分解率要求,以生产出满足一定质量指标的氢氧化铝。

由于六个分解槽地域跨度大,每个槽控制点到末槽的距离不同,物料传质所需的时间不同,导致每个槽控制量输出到末槽分解率改变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时间长且各不相同,呈现出多重大时滞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