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完井技术探讨
特性( 煤阶、 煤层层数、 有效厚度和分布、 渗透率、 含气量、 压力、 强 度和稳定性) 等地层学条件试验了多种完井方法, 主要有裸眼完 井、 套管完井、 筛管一裸眼完井、 裸眼洞穴完井和水平排泄孔衬管 完井五种完井方法, 其中以射孔压裂完井和裸眼洞穴完井为主。
2 . 1 裸眼洞穴完井
裸眼洞穴完井方法是在裸眼完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独特的煤层气完井方式。在较高的生产压差作用下, 利用井眼的
浆固 井可以 降低环空的液柱压力, 防止固井过程中水泥浆漏失,
也可以减轻对煤层的伤害。
美国已钻煤层气井约 1 万多口, 1 9 9 8 年底年产量已达 3 0 0 X 1 0 1 m , 。 其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起步早、 发展快、 水平高。除综 合运用了当代油气井钻井、 完井技术外, 还根据煤储层特性、 产出 机理、 经济评价等方面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差异, 在试验和应用
( ”存在状态不同。 煤层气主要呈吸附状态存在于基岩孔隙 的内表面上( 7 0 0 0 ^9 5 %) , 只有少量以游离状态( 1 0 %-2 0 写) 或
溶解状态存在于煤层的孔隙与裂缝中, 其储集方式和以游离态 为主的石油、 天然气有根本的不同。
道, 恰当的完井方法可使气产量增加到原来的3 ^ - 5 倍。
砂岩的渗透率) , 储层孔隙压力一般低于静水压力。详见表 l ,
表 1 砂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和煤储层特征对比表
类别 岩石
组成
生气
能力
气源 外源的
储气 方式
各向
异性
孔隙度
孔隙
大小
裂隙 粒间 孔隙型 孔隙一裂 不发育
渗透率 高低不等
1 0 0 % 砂岩储层 无机物
无
圈闭
均一性好 , 规律性好
大小不等 大小 不等
的‘ ' F A I R W A Y ' ’ 层, 采用洞穴完井就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其产量 比 水力压裂增加了3 ^ - 2 0 倍。
2 . 2 射孔压裂完井 洞穴完井工艺成功需要高渗透率、 超压和高挥发份烟煤 A 煤阶几种条件的结合, 所以适用有局限性。下套管固井是目 前煤 层气通用的完井方法, 因为它的适用性很强( 可应用于任何类型 的煤层) , 这种方法完成的煤层一般都需要水力压裂。固井时主 要考虑将各层有效隔开, 在保证固井的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 对煤层的伤害。 为了减少水泥浆柱超静水压力对煤层造成的损害, 人们已 使用了大量方法, 如将水泥伞座放在 目 的层上部、 双级固井、 低密 度或超低密度水泥浆固井等。 3 国外煤层气完井的特点及完井方法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7 . 9 文献标识码: 1 3
煤层气井完井技术探讨
齐奉忠, 申 瑞臣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完井所, 河北 廊坊 。 6 5 0 0 7 ) 摘 要: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 但开发利用刚刚起步。煤储层与一般的油气层相比, 埋藏浅, 微孔隙和裂缝发育。 煤层的机械强度和孔隙度低 , 易坍塌 、 易污染。介绍 了煤储层及谋层 气井的特点、 煤层 气的完井方式、 国内目前煤层气 完井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以后国内煤层气井完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煤层; 煤层气; 完井; 固井; 低密度水泥装
加剂, 避免固井期间固井液向煤层裂缝的漏失, 使固井成功率从 4 0 写 提高到7 5。 这种固井方法不仅改善了井眼规则性, 而且 可以节省两步固井方法的附加费用。L i t e C R E T E C B M对煤层 施加的压力低, 避免了煤层破裂。因固井水泥含有特殊的纤维,
能桥堵裂缝并防止水泥浆漏失 , 因此还避免 了水泥流人裂缝后 和裂隙。 4 国内目 前的煤层气完井技术现状 虽然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 但勘探开发工作发展
1 煤储层及煤层气井的特点
与常规天然气储层不同, 煤埋藏浅, 一般在 3 0 0 ^ - 1 5 0 0 m
之间, 井底温度及压力低 , 远远小于油气井的井底温度与压力。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 煤储层与煤层气井具有以下特点:
( 2 ) 保存方式不同。煤层气具有独特的保存方式 压力封 闭, 这种特殊的保存方式决定了其开采方式的特殊性。 ( 3 ) 采气方式不同。 煤层气产出 规律与天然气不同, 必须经过较 长时间的排水降压后才慢慢解吸。当井内压力降至解吸压力以下 时, 气体便从煤体内 表面解吸出 来, 并随着层内 流体由 压力高的区域 向 压力低的区 域渗流和聚集, 最后达到可供工业性开采的气量。 ( 4 ) 储层的特性不同。煤层割理发育, 易受压缩, 非均质性 强, 机械强度低, 力学稳定性差, 在外力作用下极易破碎。该特点 在钻井上极易引起煤层的坍塌、 破碎, 导致井径扩大。 ( 5 ) 存储的空间不同。 煤储层是具有基质孔隙与裂缝孔隙特 征的双孔隙系统, 渗透率小于 1 X 1 0 - - ' K m , ( 远远小于油气储集层
的基础上, 研究开发出了一整套适合煤层气开发的低成本快速 钻井和特殊完井技术, 为经济有效地开发煤层气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美国的煤层气开发者十分重视钻井完井过程中对煤层的保
( 2 ) 双级固 井技术。 井深约 1 0 0 0 m左右的煤层气井固井, 有
的井采用了双级固井技术, 分级箍位于煤层的顶部。一级水泥凝 固以后, 再注二级水泥。
岩芯测定渗透率 对应力不敏感
高低不等 岩芯测定渗透率
0 0 环 碳酸盐 1 岩储层 无机物 . 9 0 % 煤储层 有机物
无
外源的
均一性差, 规律 圈闭 性取决于碳酸盐 小一大 岩类型
吸咐 极不均一 , 但有规律
对应力很敏感
有独特 的割理 系统
多 为 中 孔 (
迅速, 目 前对全国3 0 个含煤区钻探煤层气井 2 0 0 多口, 进行开采 试验, 初步形成了一套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 而且还在鄂尔多斯 盆地东缘、 晋城矿区、 淮北矿区、 铁法矿区等获得了工业气流, 在 晋城地区探明了7 0 O X 1 0 " m ' 的地质储量。 与美国相比, 中国的煤层渗透率通常在( 0 . 0 0 1 ^ - 1 . 0 ) X 1 0 - 3 k f m 2 的范 围, 属 于特低 渗 透; 煤层 孔 隙 压 力 。 . 8 7 -
De c . 2 0 0 5
西 部 探
矿 工 程
No . 1 2
不稳定性, 在井壁煤岩发生破坏后允许煤块塌落到井筒中, 进而
形成物理洞穴( 自 然裸眼洞穴完井) 。或者人工施加压力( 从地面 注气) , 使井壁煤层发生破坏, 再清除井底的煤粉, 进而形成物理 洞穴( 动力或人工裸眼洞穴完井) 。从现场试验结果来看, 裸眼洞 穴完井的产量都较高, 且大大高于压裂完井的产量。根据美国的 经验, 如果煤层的渗透率大于( ( 5 ^ - 1 0 ) X1 0 - 3 i I m 1 , 煤层易碎, 则 可采用裸眼洞穴完井。 裸眼洞穴完井方法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如美国圣胡安盆地
煤层气( 煤层甲烷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 是在煤层中自 生自 储的 一种非常规天然气, 以吸附或储集方式存在于煤层孔隙与裂缝 中。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 预测全国有 3 9 个含煤盆地、 6 7 个聚煤单元, 2 0 0 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 2 2 . 5 X 1 0 1 2 耐。 加快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 对于改善能耗结构, 缓和能源紧张状 况, 减少环境污染, 保障煤矿井下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与天然气储层不同, 煤储层具有双重功能, 煤层既是甲烷气 的生气层又是储集层, 因此决定了煤储层 比常规油气层更容易 受到损害。煤层的渗透性低, 孔隙压力低, 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煤 层极易受到伤害, 受到伤害后而且很难消除。煤层气开发时, 如 果对完井技术不重视, 采取的措施不当, 煤层气产能很低。据报
( 3 ) 塞流顶替技术。 煤层气井套管下人浅, 替浆量少, 顶替时 很难达到紊流顶替的排量, 采用紊流顶替对设备和水泥浆性能
要求也比较高。塞流顶替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不高, 对水泥浆性 能的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塞流顶替技术在安徽淮南、 河南安阳、 山西柳林等地区的固井施工中证明是成功的。 存在的问题有: ( 1 ) 对煤层的伤害大。通过几年来的攻关, 基本解决了煤层 气固井的封固质量, 但仍未解决固井对煤层造成的伤害问题。 煤 层属强压力敏感低压低渗储层, 现有技术固井水泥浆液柱压力 与煤层静压差达到 3 -7 MP a , 导致煤层产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 而降低渗透率, 使钻井过程中保护煤层的努力失去意义。 ( 2 ) 没有针对煤储层低压、 低渗、 易伤害、 胶结性差等特点, 设 计适合于煤层固井的工艺技术和水泥浆体系。依然沿用油气井 的固井技术, 前置液、 水泥浆和施工工艺和油气井固井大体相同。 ( 3 ) 未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性能。有的井固井时, 对水泥浆的 性能要求不严格, 水泥浆体系的稳定性差, 失水量高, 强度发展 慢, 有的井甚至用原浆固井, 这些都影响了对煤层的封固质量。 ( 4 ) 综合固井措施应用不好。和油气井固井相同, 煤层气固 井也必须从各方面人手, 采取有效的措施, 应用综合固井技术。 固井时应针对每口井的具体情况, 对影响固井质量的每个环节 都进行认真考虑、 细致准备, 争取将影响固井质量的每项因素都 减小到最低限度, 否则只注意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 都不能很好 地固好井, 也不能很好地保护煤储层不受伤害。 ( 5 ) 保护煤层的措施不够。煤层气井固井时有的井没有针对
有 本层的
极小一
0 . 0 2 ^ 0 . 0 3 1 u n
中等
) 和微孔( ]、 , 于
0 . 0 2 1 m)
一般低于 1 毫达西; 求岩 芯渗透率, 不能单靠岩芯 测定, 对应力很敏感
2 煤层气常用完井方式 钻开煤层后, 甲烷气从煤的内表面解吸、 扩散, 通过裂缝流到 井内。如果煤层的孔隙和裂缝一旦受到损害, 其损害程度比常规 油气层严重得多, 不仅使气体的渗流通道受损, 而且还会影响甲 烷气的解吸过程。 为满足各种不同储层物性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的需要, 根 据煤层顶底板岩层性质( 岩性、 渗透率 、 应力和稳定性等) 和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