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风水
何谓风水,历史上对风水最早的定义是晋朝的郭璞,在其著《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四库全书》有讲过,所谓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
“在天则周游六虚,在地则生发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
由此看来,这种“生气”乃是天地间的精华,万物得此而生,是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固有的。
而在《葬书》看来,风水则应该是通过对地点的选择或改造从而使“生气”积聚在该地方,进而将人葬在这个地方,“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
说白了,风水是古人专门为死去的人选择埋葬墓穴而所用到的一门技术。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古人认为,万物得天地中和之气而生。
即《葬书》所云“生气”,给死者营造一个“反气入骨”的环境,就会“以荫所生”。
不仅让死者得到安息轮回,还会对后代子孙有所荫蔽。
这样看来,古时的风水就是相阴宅的一门学问了。
然而发展到现在,风水这门学问可谓是历尽了各种曲曲折折。
由于中国人天性对有关死亡的东西有所避讳,能不提就不提,该避免的时候就要避免掉。
可是呢,你风水这东西反而是正大光明的为死人去选地方,相阴宅,在那些所谓祖传“风水大师”的包装与发展下,又涉及到不少“牛鬼蛇神”的东西,让你说出个科学理论吧,你又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所以呢,对不起啦,那你就是迷信了。
是迷信就要被打压,就要被抑制,那还谈什么发展呢,都是封建社会遗留的毒瘤。
以至于当风水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忘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却发现外国人竟然拿我们的当做封建迷信的东西当宝贝的看,甚至是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由得让人大惊失色,这哪里成呢,即便是封建的糟粕,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啊,也不能被你们这些不要脸的孙子抢走不是?人们这才发现,一直被我们讳莫如深、避之不及的风水学在国外竟然被人们奉若珍宝,甚至不断的来中国进行学习、探索。
于是在被打压、受迫了这么些年后的风水学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然则,随着对风水观念的放宽,风水一词又逐渐成了人们很喜欢挂在嘴角的一个概念,貌似现在又成了什么都离不开风水了,什么“宇宙风水”、“城市风水”、“企业风水”、“建筑风水”、“家居风水”、“店铺风水”、“校园风水”等等等等,基本上什么都可以跟风水挂上钩。
随之而来的还有当年那些个所谓祖传的“风水大师”,在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又跑出来兴风作浪了。
总之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神秘色彩的风水文化想要安安静静的平平稳稳的发展一下都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具体从性质上划分,风水究竟属于什么呢?一些学者认为,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问,“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不过,1999年版《辞海》对风水的解释是:“风水,亦称‘堪舆’,中国的一种迷信。
指住宅、坟地等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山脉、河流走向等,是将地貌风物人格化,带有原始泛神论色彩的迷信学说。
”这样来看,国内相关科学领域虽然认可了风水现象的客观事实,但依旧不会承认其科学性。
然而在国外,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过,“风水是准科学。
这种判断是比较公允的。
”另外,著有《建筑环境与中国居家理念》《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二书的泰州市政协委员丁文剑说,“国外学术界给中国风水学以很高的评价,在加拿大有风水学院、易学院,在欧洲也有相当一批研究中国风水的博士生。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终身教授董伟每年都会带一批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风水。
”
依我看来,风水与科学是有一定的距离,尚不足以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画上等号。
所谓科学,它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实证规范化是其研究途径,强调发现的重复性,也即事物的规律。
“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的机械因果律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非科学观念就是所谓的迷信了。
风水一学,则更偏重于传统的“术数”。
所谓术数,走的是
象数灵感化的途径,强调象数思维。
术数预测是一种概率预测,它是不可能出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更多的是一种经验观念。
美国的卡普拉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讨论了科学与术数的共同通之处:科学必须看到,术数的预测概率常常不低于科学的预测概率,并承认其研究的相应地位;术数也必须从象数灵感化上提高一步,阐述其与科学共通的实证规范化,这是术数研究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也是科学研究术数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虽是“百家争鸣”,但事实上也是“独尊儒术”。
然而对于儒家文化,孔门哲学是不接受迷信的,“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则中国风水文化却能从从传承到今不但没有衰弱反倒是在进程中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化不是没他的道理,不能简简单单的就把它一刀切到封建迷信当中。
自古以来,风水是构成我们民族思想形态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传统行为模式与生活观念里占有重要地位。
起码自民族文化学的观点中来看,风水已经不是迷信的问题,而是我们文化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文化景观,风水一直是数千年文明进程中中国人对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
在我看来,对于风水科学的解释不如叫做“建筑环境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自然的民族,风水则是我们追求与环境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代名词吧。
风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即是说,人应该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自古以来,风水对我国民居,村落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各种建筑的构造,人文景观的形成,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才能,表明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势,体现出一种将天、地、人三者紧密结合的有机思想。
这也是中华民族爱好自然的体现。
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如今来看却正是西方社会长期忽略的,而在后来逐渐改观,逐步追求的一种思想观念。
西方人好斗,富有侵略性,对于环境主张“人定胜天”,将自然环境看作是上天赋予人类的资源而贪婪的无节制的向自然进行索取。
当生态遭受到破坏,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欲望无限而资源却要枯竭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开始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帮助。
风水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和对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都被西方学者所发现所追崇,他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向中国风水学习。
不管怎么讲,古老的中国风水富含着合理的成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使用价值,也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情趣。
我们对待自己的文化,不能讲毫不犹豫的将之一刀切掉说成“封建迷信”弃之不用,当然也不会全盘接受囫囵吞枣。
我们应该批判的对待中国风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继而将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