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政基础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第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学习心得通过对思品课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讨,使我充分的认识到:教学方法大都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的。
细细的研究有许多相近、相似之处。
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只有探究适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教学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内容依据大纲、课标编写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但是教学的对象却不同,接受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的方法有别。
于是,我就从他人成功的经验中不断探讨、摸索出一些有效地方法,介绍给大家: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管是创设情境教学法,还是目标教学法、还是先学后教教学法等等,他们的共性是:老师事先要预设问题,老师事先要画好圈,学只要完成圈里的问题,找到他并解决他,就算万事大吉了。
如果能当堂课背诵会或者能完成当堂课上的几个简单的选择题和说出一个材料题的不完整的答案,就是优秀的示范课了。
其实质,学仍然在老师的圈里转,可以说毫无创新而言。
表现为,一问一答式,或是一问多答式,课堂上热热闹闹,举手的也多,双边活动也多、、、、而前提是:老师设置的问题要小而多,又易于寻找,否则不然的话,就难说了。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多多:老师设置的问题能抓住重点,突出考点,瞄准要害,只要背会,就会有高分。
学喜欢、家长高兴、老师轻松并能拿到绩效高工资。
这就是目前中最流行的实用主义教学法。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其一是有问题、有目标,学不学习,不想学习,该怎么办?其二是学如何先学?如果没有学案,学如何预习、学习?如果没有老师的目标,学的目标向哪里找?这种学习情景离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实质相差甚远。
这驱使我去探究更能拓展学知识的方法。
二、首先了解教材的构成,简单实效的自学方法。
教材针对各个年级学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确定各年级的教育主题和能力培养的重点,完成各年级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课程目标。
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统领各年级教学内容。
而教材编排规范性强,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
教材以“活在线”创设情境;以“探究平台”归纳知识理论;以“拓展天地”拓宽知识面。
而每一单元的知识构成是:单元是刚;课题是标;框题是枝;标题是叶。
如果以刚设置问题,那么答案则是标;如果把标设置为问题,那么答案则是枝;如果把枝设置为问题,答案则是叶。
为此简单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则是“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此法第一节课就要交给学,并要节节训练。
学的自学、老师的讲解归纳都会应用自如。
三、建立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竞争的机制最有效。
比、学、赶、帮、超样样有效。
用好课代表这个老师的助手,由课代表每日进行提醒式学习。
初中思品课平日里是没有人学习的。
课代表每日都要提醒预习、作业、默写、探究等,问题不多,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故事。
此还远远不够。
我还4―6人设立自由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间有“连坐”的责任。
目的是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在检查作业、背诵时,受惩罚的往往不是不会的、不做的,而是那个不督促的、不提醒别人的学。
此时的关键是,老师的监督、检查、表扬要做到位,要大力支持小组长、课代表的工作。
这样,学不仅学会了设置问题,还学会了在集体中快乐的成长。
下一步是学会如何解答问题?比如:材料题就要抓中心、抓关键词、明确考点;漫画类,就要会其意、归教材、组答案;图标类的一般解法就是“三看二比一提练”等。
总之,学知道了如何做?如何解答?懒惰时,又有人及时提醒、督导。
一种自主学习,我要学习的良好学风就会自然地形成。
学习思政基础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第二篇:经过了这些日子对思政基础的学习,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简单的法律的制度,增强了法律的修养;了解婚姻家庭,为以后奠定幸福基础;懂得了努力学会感恩,须真情回报社会;理性对待爱情给我的人增添了动力;我会去弘扬社会公德,去倡导校园文明;我还要坚守诚信原则,去创造人价值,绽放我命光芒;我知道该怎样爱国,实现民族复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环境,让我树立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除此之外,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
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锻炼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一世,要学会学习。
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
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活。
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文化知识,掌握到必要的活技能,摆脱蒙昧无知的围困,提高做人的品位和素质。
人从出“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地来,最后也将两手空空着去。
”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有句话是真么说的:要知道,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不仅带来了一颗可以为使世界变得更完美而坚强搏动的心,而且还带来了为实现美好心愿担当保驾护航重任的无穷智慧,更其重要的,人们还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人们掌握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才能,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出了力,添了光,加了彩,心灵和精神世界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净化,这一切都成了人们留给世界的无价财富,活沃野上从此留下了人们一面学习,一面求索,一面拼搏奋斗,一面进取奉献的闪光足迹。
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前为了考试不断的做题目,现在发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走进社会。
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这才是最实在的。
以上是我对学习思政基础课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学习思政基础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第三篇: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树立正确的人观、价值观。
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
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
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
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
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
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
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
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
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
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
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
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善于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诱、引导得法。
“欲速则不达”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于求成,而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教学要从学的实际出发,区分层次,以理服人,讲求实效,以情感人。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的,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
那么,政治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技巧,主要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论知识修养,是教育机智才能赖以培养和提高的坚实基础。
教育机智的才能,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变得耳目聪明、灵活,潜移默化。
许多问题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怎么谈得上机智灵活地去教育学呢而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教育机智的基础,虽然教师有了“一杯水”,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交给学“一滴水”,但教师这“一杯水”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对学的各种问题具有准确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否则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遇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捉襟见肘,教育机智便无从谈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学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征,是教育机智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对学了解得越透彻,教师的才能也就越能充分地发挥。
青少年学的可塑性大,世界观、人观、价值观均尚未定形,处在“断乳期”,他们的心理时起时伏,这就需要教师做学的知心朋友,平常就应以课堂教学作铺垫作用,才能有针对性,使教师教学才能得到发挥。
再次,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内部动力。
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等都在于教育。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学所承担的责任,他才能千方百计地努力去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才能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