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湖北省鄂州大学机械系“遥澜”报社招新笔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报考部门: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 :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题号 1 2 3 4 5 7 答案
第Ⅰ卷(共 30 分)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 、淤积 绿茵场 娇健 独占鳌头
B 、联结 扣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 、融资 殊不知 传诵 委曲求全
D 、繁衍 冠名权 坚韧 磐竹难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
A 、在这次举办的“书法艺术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代表性。
B 、近年来,随着社团团体种类的不断增多,社团各自的利弊也日益显著,因此保持社团特色间不容...发.。
C 、在这次军训中虽然仍有个别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坚持到最后。
D 、听说这次报社的活动的成功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全体社员都喜出往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 、学习之余,它不仅是个吉他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 、社团的团队精神就是“互补”、“合作”、“信任”、“奉献”、“沟通”。
D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第Ⅱ卷(共 50 分)
二、阅读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酌古论》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武夫事剑楯。
彼此相笑,求之以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士胜。
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和耶?吾以为文并非铅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
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之业,又非所长。
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厉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
故能于前史中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及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
大则兴亡,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
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10分)
A 、古代文士与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 、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 、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 、作者对于写文章和打仗都很擅长
5.作者写《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B )(5分) A 、为了证实文士的重要性
B 、探究历代用兵的成败得失并为后人提供借鉴
C 、记载一些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D 、表明自己的长处
6.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7.对作品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10分)
A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显明生动。
B 、“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 、“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 、全篇语言清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8.就作品划线句,联系下片内容,就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15分)
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渭城曲》) ⑵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第Ⅲ卷(共 30 分)
三、提高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说说你对得失的看法,要求不少于五十字。
第四卷(共 分)
12.作文题(共60分)
要求:以集体与个体为的角度构思一篇文章,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文章体裁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