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质板块结构分析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接太平洋板块岛弧南接印度洋板块-印度次大陆。
就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大地构造而言西北海西褶皱带、东北海西褶皱带、华北地台、扬子陆台扬子地块、华夏陆台华南地块及阿尔卑斯褶皱带青藏高原东中国海由新华夏隆起带与沉降带相间控制着陆、海地区。
中国西部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形成喜玛拉雅山使青藏高原不断的抬升、东部又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造就了中国东、西两大南北向强烈地震带。
因此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震震灾严重的国家。
而日本处于西太平洋板块扩张挤压形成的岛弧更是一个多发地震震灾严重的岛国。
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亿…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
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
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
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
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
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
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
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神秘的灭绝了。
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
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
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
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
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附北川为何遭到毁灭性破坏3-1.北川县城为何遭到毁灭性破坏2008.5.12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并持续了120秒左右最根本的强震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巨大的能量积累和释放。
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
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
龙门山断裂带由三条具有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所组成西边一条叫龙门
山后山断裂或汶川-茂县断裂大体上沿汶川到茂县的高深峡谷延伸这次地震时没有发生破裂但滑坡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中间的一条叫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或映秀-北川断裂沿映秀-北川-平通-南坝展布连续性较好这次8级地震破裂主要发生在这条断裂上东边的一条叫龙门山前山断裂或灌县-江油断裂沿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处分布这次地震形成了6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
上述三条断裂在垂直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四川盆地内逆冲推覆断裂倾角在接近地表处较高50-60度随深度向下逐渐变缓大概到地下20多公里深处三条断裂收敛合并成一条剪切带成为青藏高原推覆于四川盆地之上的主要控制构造。
强烈的相对运动导致了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高差十分巨大在不到60公里的范围内从海拔约600米迅速上升到4000-5000米形成巨大的地貌台阶是中国大陆地形最陡峭的地方。
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
印度大陆向北推挤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公里比四川盆地厚40公里的地壳多出20-30公里。
在这种状态下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导致高原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增生。
由于强硬四川盆地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就形成了南起泸定和天全北达广元和陕西勉县、长近500公里、宽40-50公里、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脉。
构成龙门山山脉的重要岩石单元是古老的杂岩体这种岩石抵抗破坏和断裂的强度特别大能够积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强烈地震。
2008.5.12汶川8级大地震因破裂起始点在汶川地震因此命名为汶川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点在地面的投影对应着汶川县所以被称为5.12汶川大地震。
通过地震波反演获得的沿地震断裂面的位移分布表明破裂带南段的映秀镇和中北段的擂鼓镇-北川县城一带的位移量最大地表地震地质调查证实了这一点这两个地段可能是能量释放最集中的地方地震灾害也最严重。
四大原因导致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
因茶坪至北川间为破裂转换部位地震破裂性质在该部位以南和以北不同证实了地震破裂在北川以南约100千米以逆冲加走滑为主而北川-青川间约200千米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地震学反演结果似两个地震的连环破裂并在北川附近交会北川一带受灾最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次地震破坏严重的地方无一例外地都坐落在断裂带上。
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有四条映秀-北川发震断裂从整个县城通过县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量大地震在这里释放的能量也大县城坐落在河滩松散堆积物之上场地效应和地基失效使使破坏加剧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使得灾害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