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农业大学选修课

河南农业大学选修课

河南农业大学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之歌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影响指导老师:刘华姓名:彭丹丹学号:0902114062班级:09级城市规划3班论赏析课程中歌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影响【摘要】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歌剧作为一门综合型的艺术形式,对于丰富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知识,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各种经典歌剧作品的赏析教育,对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审美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了解歌剧艺术的概念、起源、审美特征、审美价值,来浅谈当代大学生歌剧艺术赏析,从而来提高大学生歌剧欣赏的水平,通过欣赏歌剧,来启迪和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态度。

【关键词】歌剧大学生赏析审美歌剧,是一种综合型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声乐、器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例如,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里面就有大段的德语对白。

单单从上述定义就可以看出,歌剧欣赏包括了艺术各个方面的欣赏。

同时,歌剧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特色,它那包罗一切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多元综合性,足以使它堪称艺术领域中最高雅的艺术形式之一。

歌剧赏析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修养,而对高雅文化艺术的审美又能使人们的文化积累深厚而广博,当代大学生应认真探究歌剧艺术审美的奥秘所在,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艺术品位,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成为具有文化涵养和高雅素质的一代新人。

因此,高校开展艺术教育赏析课程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歌剧1.1 歌剧的概念歌剧的英文是opera,从中文字面上看,它是由歌(即音乐)和剧(即戏剧)两个部分组成的。

因而,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或戏剧的音乐”之说,是音乐和戏剧的最高形式的结合。

实际上,歌剧是一门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族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在时间上展开,又在空间上展开,既诉诸于人的听觉,又诉诸于人的视觉,是一门视听艺术。

然而,在这门综合艺术中,参与其中的各种艺术的地位是不同的,音乐在这门艺术中起主导作用,戏剧处于次要地位,戏剧的语言只有插上歌声的翅膀,才更富有浪漫气息。

因而,歌剧的定义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并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歌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

1.2 歌剧的起源欧洲歌剧,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597年由罗马作曲家佩里和佛罗伦萨诗人里努奇尼创作的抒情音乐戏剧《达芙妮》,常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

它描写了太阳神阿波罗初恋的故事,但现已失传。

现存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由佩里和里努奇尼为庆祝法王亨利五世与美第奇家族的玛丽的婚礼而创作的《尤丽狄茜》。

此后几百年间,歌剧在整个欧洲迅速发展,逐渐完善,并形成多种风格和流派,于十八、十九世纪达到黄金时期。

这种艺术形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传人中国。

它在与中国民族文化搏击融舍的过程中,歌唱艺术及音乐、舞蹈样式都发生了嬗变,最终诞生了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特色的中国歌剧。

2 歌剧艺术的审美特征2.1 歌剧创作的文化内涵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的融合,即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二合体。

歌剧多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剧本作为其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

歌剧艺术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一度创作中歌剧的剧本创作上。

2.11 歌剧文本的来源西洋歌剧文学题材多来源于文史典籍。

例如,意大利早期歌剧的题材、人物、故事、情节多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及圣经故事,从古典主义歌剧到浪漫主义歌剧,从印象主义歌剧到欧洲各国的民族乐派歌剧,从现代主义歌剧到音乐剧等。

有相当数量的文学素材均取材于文学名著,涉及的剧作家有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小仲马、雨果,德国的古诺、席勒,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

他们的歌剧题材不仅知名度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一般作品不可比拟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12 歌剧作家的文化素养无论是新创作的歌剧题材还是根据名著改编的歌剧题材,都必须具备歌剧文学的思维特征。

歌剧文学剧本的构思,必须从单纯的戏剧角度和文学角度的局限中走出来,必须站在歌剧综合艺术整体性的高度上俯瞰全局,即宏观把握综合美的其他艺术元素,从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维视角出发,构思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冲突的发展和处理问题。

剧作家对歌剧文学这种思维特征的把握和驾驭,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歌剧剧本创作全过程,不允许戏剧元素脱离歌剧整体的综合美单独追求歌剧文学、歌剧剧本的独立表现。

因此,一部成功的歌剧作品,可以反映出歌剧作家多维、立体的抽象思维特点,例如他们须具备将歌剧各组成元素有机融合的思维能力,适当把握音乐形式对人物情感及戏剧冲突的揭示等,这离不开剧作家日积月累的文学素养。

2.2 歌剧演唱的文化特征“歌剧是歌唱的戏剧、声乐的戏剧”。

歌剧以美声唱法作为其最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

美声唱法追求元音纯正,吐字清晰,声区统一,音阶均匀,气息饱满,音调准确,音域宽广,强弱自如,连音流畅,句法完美,嗓音自然、优美、流畅和灵活。

无论在东西方,歌剧演唱都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熏陶:文化底蕴的深浅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品位,决定歌剧演唱者的审美要求。

文化素养不同对音色的调整、音量的控制、力度的对比、声音激起方式等纯技术方面的把握、调控也不同,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演唱者懂得在声音的训练中用听觉不断左右、调整着自身的技术尺度,形成各自的特色。

可见,外在表现离不开内在修养。

演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加强对歌剧情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调整声音品质来阐释戏剧情节,给观众以恰到好处的视听享受。

2.3 歌剧审美的综合性把握在歌剧艺术中,作曲家与诗人、舞蹈家、演员、舞台美术家、服装设计师齐心合力,通过调动各种艺术表现力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人物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剧情和人物的命运展示同步进行,逐渐深入,使欣赏者的情感体验在综合艺术多种表现力的作用下,更丰富、更强烈。

因此,歌剧审美同样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文学理解与综合把握。

(1)在进行歌剧审美以前,审美主体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歌剧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思想内容、表现特征等方面入手,查找资料,对歌剧的文学性与艺术性特征做一宏观认识和把握。

(2)在歌剧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需将音乐与戏剧元素有机融合,进行综合把握。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歌剧是造型性与表情性、时间性与空间性、听觉性与视觉性的高度统一。

音乐的表情性、时间性、抽象性和非语义性促使审美主体展开丰富的联想,帮助审美主体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把握那种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刻画的内心冲突与情感变化。

可见,在歌剧审美中,审美主体既可借助其文学性特征了解剧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歌剧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又可深入人物内心,把握剧中形象表演中所蕴含的人生。

3 歌剧艺术赏析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影响3.1 塑造大学生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各种美的形态所蕴含的理性内容和审美价值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我们不再像少儿时代偏重于接受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优美的对象范畴,而是表现出对崇高、壮美、戏剧美、悲剧美更为壮观的美的范畴的青睐。

歌剧作为动态的综合艺术,是戏剧的音乐化,是歌唱的戏剧,它所独有的音乐形式的审美特征非常适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歌剧审美不仅具有陶冶情操、审美愉悦的功能,而且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好人生观与爱情观。

例如,对我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的审美,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道德观,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与伟大理想。

爱情是当代大学生最关注并且永不过时的主题。

对那些以爱情为主题的歌剧艺术的审美鉴赏,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等,可以使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真诚、忠贞、纯洁与美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构建健康的爱情观。

3.2 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提升音乐文化素养歌剧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特色,它那包罗一切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多元综合性,足以使它堪称艺术领域中最高雅的艺术形式之一。

歌剧鉴赏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修养,而对高雅文化艺术的审美又能使人们的文化积累深厚而广博,正是:文学使人丰富,历史使人厚重,哲学使人睿智,艺术使人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

大学生应认真探究歌剧艺术审美的奥秘所在,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艺术品位,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成为具有文化涵养和高雅素质的一代新人!3.3 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优秀歌剧作品的欣赏过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积极而能动的反映过程。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当代大学生,能够从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人生境界得以提升。

例如,欣赏中国歌剧早期的优秀代表作品《白毛女》,学生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熟悉的《北风吹》、《扎红头绳》、《恨似高山仇似海》等等优美的歌剧选段,同时又能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该歌剧所反映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3.4 丰富大学生的审美体验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

通过对中外优秀歌剧作品的鉴赏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体会或品味其中各自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人生境界、时代意识、哲理思考等理性内容,唤起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某种道德情感、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一部歌剧就是一个人物或多个人物一生的浓缩。

在世界范围内,歌剧作品多不胜数,每部歌剧表现的都是不同的人生,大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跟随着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无形中就会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感受。

例如《图兰多》里公主的高傲与冷酷,柳儿的忠诚与无私,王子的勇敢与顽强;《蝴蝶夫人》里蝴蝶的痴情与善良;《白毛女》中喜儿的苦命与坚强,等等。

这些优秀歌剧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当代大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人生,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4 结语总之,歌剧作为世界的艺术珍宝,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音乐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今的歌剧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为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所喜闻乐见。

亲近歌剧、聆听和欣赏歌剧、接受歌剧艺术美的熏陶,将使我们每个人受益匪浅!参考文献:【1】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2】李泉.中国声乐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是技术,还是文化?.中国音乐.1999年03期【3】念丽.流动的园林——歌剧的审美.云南财经经济杂志.第17卷第6期【4】苏玲芬.浅谈歌剧音乐中的美感艺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5】李玉玲.文化修养——声乐艺术的灵魂.科技信息.2007年第1 5期【6】杨燕迪.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7】约瑟夫.科尔曼(Joseph Kerman)著.杨燕迪译.作为戏剧的歌剧.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8】蔡正非.美育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9】舒里安.审美感知心理学.漓江出版社.19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