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思考题1.城市生态系统: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2.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3.蕴藏量:水域中蕴藏的可供采捕和利用的水产经济动、植物总量。
4.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水体自净: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8.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9.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10.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11.“四位一体”的生态温室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是沼气,太阳能利用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在日光温室内将沼气池,猪舍和农户的厕所有机结合,形成太阳能利用、沼气及其发酵后的残余物与种植,养殖相互依存的整体。
12.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1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4.环境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也标志着人类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联系到了一起,并将其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去综合考虑阶段的到来。
15.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持久,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农产品质量都有好处,且能够避免由于化肥的施用引起的农业环境污染。
16.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靠外力才能维持的系统;破坏了自然调节机能;食物链的简化使系统调节能力差;营养关系出现倒置使系统不稳定。
17.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中,最早发生的事件是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
18.19.目前,人类避免水资源危机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有: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变观念;运用高新技术,兴修水利,拦洪蓄水,植树造林,涵蓄水源。
20.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提倡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21.绿色食品生产中的植保措施有: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物理及机械防治、昆虫性激素、鸟类、家禽、蛙类等等的利用。
22.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对森林资源及能源的影响、对城市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2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人为性、复杂性和脆弱性。
24.农业生态系统特性(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目标性(3)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单一,稳定性差(4)农业生态系统的“双向调控”机制(5)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25.地下水位下降与地面沉降的原因随着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和大规模排水系统以及其他地下建筑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雨水向土壤中的渗透,使得城市地下水位下降。
特别是在建筑物密度最高,并建有地下城市的大城市中心地区最为严重。
加之压力加大,使得土壤孔隙变小,储水能力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土壤通气性变差,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另外,人们过量抽取地下水,也加剧了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
随着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不仅使抽水地区的地面作垂直方向的沉降,而且沉降范围也向四周地区扩展,出现了地下水“漏斗”。
这一切,会导致房屋破坏、地下管线扭折破裂而发生漏水、漏电、漏气等事故,对城市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26.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的十大战略(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2)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3)维护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5)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6)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7)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8)“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9)“溶解”城市,保护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10)建立乡土植物苗圃27.土壤污染污染的防治(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2)生物防治(3)施加抑制剂(4)控制氧化还原条件(5)增施有机肥,改良砂性土壤(6)改变耕作制、换土和深翻28.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1)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发展生态农业;(2)从经济、生态、技术三个方面探索农业—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使生态与经济两个持续性同步发展;(3)建立一套较为完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法、技术体系;(4)将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户、村转向乡、县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
2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1)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活动进行评价。
(2)制定条约或宣言,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措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并形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3)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居民的消费活动向减轻环境负荷的方向转变。
(4)有关国际组织和开发援助机构都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开发援助的重点。
30.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确保食物安全,消除饥饿。
食物安全包括数量上的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
(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3)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31.控制水污染的方法(1)改革或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质(2)重复利用废水,使废水排放量减到最低水平(3)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4)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
(5)充分利用水体的净化能力32.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问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占用和土地变化;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城市噪声问题;城市电磁波污染;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33.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①耗能散热量大;②下垫面吸热导热好、保水性差;③风速小、热量不易扩散;④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34.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他包括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农业技术系统。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价值转移是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当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时,这些功能能够协同发挥作用,使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其生产力稳步、持续地提高。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有以下特征:较高的系统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剩余性;多维性;开放有序性;自理性;动态平衡性。
35.论述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途径(1)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林、牧、副、渔等亚系统组成的,在每一个亚系统内又有许多子系统,要使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使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协调,搭配合理。
如选择对环境有良好适应性的生物,注意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等。
(2)维持农业生态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从系统中获取农产品,过度地获取将导致系统入不抵出,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要保持系统持续的生产力,就应给系统投入大量的辅助能,以保证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3)增加植被的覆盖面,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植被是指生物圈内绿色的植物层,它是生态系统主要生产者,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累和转化尽可能多的日光,将会提高系统生产力。
与此同时,要注意保护农业环境,防止环境污染造成的能流和物流的堵塞,疏通系统的循环通道,保持持续发展。
(4)在生态系统中增环加链提高经济效益。
合理地设置食物连,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浪费,且增加经济收入,防止环境污染,强化系统的功能。
(5)合理利用生态农业技术。
农业生态技术是农业生态工程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它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出发所采用的改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能流、物流结构与途径,以及协调系统组分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技术,它着重解决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协调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量比关系、功能关系和结合方式,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各项生产有机结合,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36.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公平性内涵①本代人的公平。
②代际间的公平。
③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公平性。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需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二是代际间的公平。
当代人不能为自己的发展而损害人类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后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都占全球的80%。
(2)持续性内涵布伦特兰夫人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内涵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卜分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