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教育 ppt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 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太学时兴时废,官 学教育有所削弱。
隋唐:重振文教(建立唐律、唐礼;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度),学校体系进一步完善。
宋:沿袭唐制,重文教、兴理学
元:推行汉法、重教兴学、勉励儒学、崇尚理学。 明:强化专制统治,提高皇权,特别重视控制知
识分子,钳制其思想,禁锢学术。 清:实行军事统治,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又
中国古代教育
1
ppt课件
中国封建社会是很重视教育的,这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 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 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2
ppt课件
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重视师
生间的承袭而护士创造和发明。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 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中国传统教育 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么做人,而不是叫人怎么创业, 怎么去开拓前进,怎么改造社会。
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于是私学产生了。
孔子 (最早) 墨子
老子
庄 子




16
ppt课件
孔子以后,官学与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 的双轨制。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官学和私 学都有了相当的规模,教育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完整 的制度。如齐宣王在都城内设立的“稷下学宫”。
17
ppt课件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因齐国君主在都城的稷门附 近设立学宫而得名。稷下学宫历史悠久,它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 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历时150年。稷下学宫是战国时 代养士之风走向制度化的产物,也是各学派展开思想论战的园地。 它由官方主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培养 人才、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领导人员称“祭酒”。
12
ppt课件
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国家来管理的, 即古书上说的“学在官府”,这是因为只 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
13
ppt课件
私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 即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官学衰废——文化下
移——私学兴起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产 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 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改变,出现了“天子 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3
ppt课件
教:
4
ppt课件
育:
以骨肉之情感化,教导不顺之子谓之“育”。
5
ppt课件
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生物学角度)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
3、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 需要)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度)
通过生产劳动,把这样那样的社会物质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 代,这便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 动创造了人类的教育本身。
封建制度确定以后,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 人才,国家采取“内法外儒”的文教政策,积极 兴办学校,招纳士子们就读。
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两类,其中官学最为 发达。
汉代官学
中央政府主办
太学(汉武帝设立,中国历史
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地方政府主办
鸿都门学(专科性质的学校) 郡国学 校(县) 庠(乡) 序(村)
辟雍还是习射的场所,故又称射宫。泮宫规模简单。
11
ppt课件
2、乡学(设在地方) 地方乡学有四学:校、序、庠、塾。乡学由管理
民政的大司徒兼管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德、行、 艺三方面。 “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学科,它起源于夏代, 商代有所发展,到西周日益完善。其内容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6
ppt课件
原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 传授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
以及其他生产经验。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 “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1、生活同教育紧密联系,教育活动在 生产劳动中进行。
2、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 3、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开设,按学生年龄和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教育:小学一般设在王宫东南郊,由担任王宫守 卫队长的师氏和保氏兼任教师,教育内容是德、行、 艺(技能)、仪(礼仪)等方面。
大学教育: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贵族子弟和平民中经 过选拔的优秀人才能进入大学。大学分为两种:“辟 雍”和“泮(pan)宫”,也称学宫。 “辟雍”设在 天子的都城,“泮宫”设在诸侯的国都。
那么,学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就有了正式的学校。 但是,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
实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 称,如“庠,序,学,瞽宗”等。
周代的学校: 宗法制度逐渐建立,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学校结
构也更为完备。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为奴隶主贵族阶级
24
ppt课件
书院发展的起起落落
书院教育的第一个高潮(北宋初) 宋初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
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 书院。它们因为得到皇帝的御赐而名扬天下。
25
ppt课件
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
26
ppt课件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27
ppt课件
睢阳书院(河南商丘)
28
ppt课件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29
ppt课件
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
30
ppt课件
北宋书院的衰落:
宋王朝江兴办教育的重点逐渐转向官学,一方 面是书院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其内政和外交的大 量需要,另一方面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王安石等 大力兴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多数读书人看到 通过官学才能有进身的机会,自然不往书院求学, 书院教育就冷落下来。
以儒术控制思想,笼络知识分子。
22
ppt课件
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 末,历时一千多年,早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影 响。
23
ppt课件
一、起源与发展: 书院萌芽于唐朝末年,到宋朝时得到迅速发展。 二,书院的兴起背景:
宋王朝建立以后,初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 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朝廷的精力主要用于征战, 无暇顾及教育,散居于草野之中的读书人产生了强烈的进 身要求,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书院教育在这样的历史 契机下兴盛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