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对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
2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法的体系。
3科学方法: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
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4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5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6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7研究现象是指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时间、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8分析是将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并分别加以考察,而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不同的方式。
9综合是将有关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特性连联接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从对整体的认识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10比较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
包括但相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
11归纳是从已有的众多事实或结论中,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12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13教育研究报告就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过程、成果等地概括和总结。
14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
15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应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宗旨,有效的发现和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提高。
1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构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方式。
它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研究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17规律是指事物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8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9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20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1调查法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22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作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3行动研究法: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简答题1科学方法的特征:客观性、预见性、准确性。
2科学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规范性、系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3教育研究的特征:1教育研究是经验的;2教育研究应是有系统的,在一个大框架中遵循着科学的方法和步骤;3教育研究是有效地;4教育研究应是可靠的;5教育研究的形式是多样的。
4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的具体方面。
1确定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3收集研究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形成研究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
5收集资料时要注意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研究者应当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收集客观资料,摈弃主观臆造的研究资料,也要防止研究者把自己的假设暗含在研究资料中。
2系统性原则。
即收集研究资料时要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性特征,整体、有序的考虑问题。
3全面性原则,既不能放过研究中任何有意义的资料,全面、整体地考察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属性。
4伦理性原则,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研究道德,尊重和保护研究活动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包括研究活动的工作人员、研究对象等),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儿童,不能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不能强迫他们参与研究,允许他们了解研究的进展、结果等。
6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7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
1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做的划分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根据研究时间的取向不同而做的划分。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3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可将学前教育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4根据收集研究资料的手段不同而做的划分。
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测验研究。
5根据对资料分析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和内容分析。
6根据研究内容涉及的领域不同而作的划分。
个性研究、认知研究、语言研究和课程研究等。
7根据研究场所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实验室研究和生态场域研究。
8根据研究的理论范式的传统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
8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内容。
1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以及研究程序、方法、手段和应遵循的逻辑或方法论规则。
2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等。
9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
1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2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3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实践领域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10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
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明确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2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3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章基本概念抽样是指从一个总体重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的研究对象的总体又称为母体或全域,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抽样总体中的单个成员是抽样单位,抽取出来的那一部分叫做样本,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
参数:由来自同一个总体的无数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参数。
随机抽样也叫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时,研究者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的抽样方法。
通过某种随机化过程,以保证总体中每一抽取单位被抽取的概率非零,即每个成员都有被选择成为样本的机会。
非概率抽样:是指研究者不用严格遵循随机性原则而进行的抽样。
抽样误差:又叫随即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
变量是随着条件或情景的变化而在质和量的方面起变化的个体的某些特征或方面。
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
一般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有的可以进行测量的某些方面或因素。
控制变量是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控制的。
测量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法则,对一定的事件或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给出具有规定意义的数值的过程。
抽样误差又叫随机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方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当随机样本被用来代替总体时,由于随机波动的原因,抽样误差总是存在的。
即使是有代表性的样本,当重复测量某一属性时,其结果也可能只是相似,总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不会完全一致。
测量误差是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所造成的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由与研究目的物管的因素所引起的有规律性的误差,持续的使测量或研究结果向某一方向产生偏差。
抽象定义是对概念或命题共同本质的概括。
操作性定义就是研究者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时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过程下变量定义,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作详细说明。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即其研究结果能够正确解释研究对象某方面属性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精确解释的范围,是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
外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以及其他总体中去的程度。
信度是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是关于一个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简答题抽样的原因?一方面受时间和工作精力等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者不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对数量众多的总体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这事教育研究的特性所决定的。
学前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探索其中的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抽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①单纯随机抽样法。
意味着总体重每一个个体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特点是总体中每个样本成员被抽取的概率是相等的,但总体大而样本小的时候,这种抽样方法所获得的样本的代表性较差。
②系统抽样法。
又叫等距抽样法。
是一种变相的随机抽样方法。
特点是可以使总体重每个个体的被抽取机会更均等,实际应用中比较合理。
③分层抽样法。
又叫分类抽样,是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选出与其比重呈比例的样本成员。
特点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适用于比较性研究。
④多级抽样法。
或称群集抽样。
特点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⑤整群抽样。
以群为单位选择样本的方法。
特点是方便。
非概率抽样的几种样本情况:①方便样本。
②目的样本③配额样本。
变量依据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相互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因果关系,计谋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预测关系,即依据已知的客观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能探索和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