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三的时候,各种专业课席卷而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等,算是宏观金融学的基 础,但是学的时候也有各种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觉得学科之间的联系无处不在,但是要抓 却抓不住, 好不容易自认为学懂了一个部分才发现它和其他部分之间还有各种千丝万缕的联 系,就像进了一间房子,看到一个苹果,但是明明知道还有各种水果在旁边,但是他们的位 置形状却都很模糊。
准备考研期间, 有机会吧专业课的大致脉络整理一下, 发现水真是深啊, 每次觉得自己看的好懂,之后再看一遍又会有各种各样模糊的东西,未知的东西的出现。
作为一个“战略学习者” (自诩的,就是学一样东西之前一定要知道框架是什么,整体是什 么才能安心的学习局部的知识的一种没事找抽型的学习者类型)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不踏 实。
但是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螺旋修复的过程,就算是错的,也要先建立一个模型 或者是框架, 以后的工作就是根据进一步学习和实际中的情况进行修复的过程。
有一篇一个 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思想的文章和暑假参加专业课考试猪哥传授的思想精华, 也是极其一致 的,就是我们在学校的学校过程,就是先建立最简单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是基于在学科领 域的最有权威性的一些理论, 之后的工作和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将理论框架中不符合所在 区域市场实际的变量、假设进行修正,最后这个框架就是我们一辈子经验和知识的总结,才 是我们真正最最与众不同的东西。
有了这种光辉思想的指导,就是真正将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框架,很多人认为 框架不重要,看书的目录就可以了,那种框架只能说是最最基础的一种更框架,个人的框架 应该是在不同的目的下面总结的真正包含自己的想法的框架。
推荐一个软件 MINDMAPPER, 这个软件是做各种思维导图的, 操作那是相当的简单易上手。
使用的理论基础可以参见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系列丛书(其实直接用就好,又给自己找事 ==) 。
以下的东西是我自己将宏观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学的等的内容融合成的一个框架, 个人认为是相当清晰了啊(自恋 ing) ,但是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思路,所以仅以此来辅助大 家扩展思路。
参考用书是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易纲的货币银行学,姜波克的国际金融学,在 建立框架知识时候不是很推荐使用外国的教材, 虽说外国的教材讲的深入浅出, 拿着看的时 候又很拉风, 但是在框架清晰感上那是绝对不如我们的国产的, 可能和自己的根红苗正的思 维有关?个人意见 下面的框架包含三个框架,一个金融学科的联系框架,一个是张氏自创(==)四大市场分类 法,一个是宏观经济变量关系图。
(一)金融相关学科的关系1、宏观金融:宏观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学在这个方面,包含了所有宏观经济中的重要的经济变量,包括他们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建立 所为变量逻辑的重中之重。
其中宏观经济是在微观经济学学的基础上面的研发出来的 (说是以凯恩斯大爷为分界点产生 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所作出的 假设通常是考察研究一个变量在其他变量不变 的时候, 其变动的过程。
但是经济中各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意味着在区域一旦变大 时候,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则不能被忽视,因而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就有了教科 书上的那句话即:宏观经济学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加总,质变了~ 货币银行学是个大杂烩,期间有比较明确的分界,一部分是货币经济学,包括货币供求理论 和货币与经济的联系, 这部分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极大, 因而不论那本教科书在阐述这部分 的时候都有和宏观大量重复的部分,因而放在一起学习比较好。
另一部分是金融市场学,根 据金融市场的定义就是金融工具+金融机构有机组成的市场,与宏观经济联系不大,主要是 介绍关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比较杂, 但是相对简单,更进一步的内容都有专门的学科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阐述。
国际金融, 我看到的一个比较好的定义是就是开放经济下面的宏观经济内容, 我理解的该处的宏观经济是指的包括货币经济在内的, 也即包含了货币银行学中货币经济部分的宏观经济。
也即如果不那么准确负责的说,就是以教材阐述的重点内容来说, 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中货币经济部分=封闭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国际金融学=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中货币经济部分) 由此可见,这三科的内容是 totally 十分相关的,甚至于可以完美的放在一个框架里面进行 学习和总结,而且许多国外的教科书中就是融合在一起的,eg 曼昆的中极宏观经济都将我 们认为的国际金融部分的内容进行的大部分的阐述, 而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 则大量探讨了 宏观经济 国际金融的部分,因为本身他们就是一体的,分开是不是只是怕我们一大本砸下 来吓死了呢,可能吧…… 之后两部分都是对其的详细阐述,此处不多做赘言。
2、微观金融部分: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包括商业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投 资银行学、外汇实务)与宏观经济学是宏观金融部分的大基础一样, 微观同样是这部分的大基础, 算是金融市场上 各种金融机构运行必须依照的基本规律,和金融工具得以存在的大前提。
刚才在说金融市场学的时候已经大致说了, 金融市场内部的构成, 由于很多学校在讲述金融 市场的各个分支, 比如说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或者是证券投资等课程时候, 只是依靠学生们 得自觉领会,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觉得,唉,这部分好像在其他课 上学过,可是都没有认真的总结,这些学科都相当大部分的内在规律,甚至是表达的语言内 容都是相当一致的;在一起总结,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还能够让我们举一反三出 很多之前不会想到的规律,一不小心来个小创新啥的,发达了! ! 这里还要再多说一句话, 金融的角度某种程度上就是作为一个实业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度, 因而对实业的一些行业信息, 是抱着一种给我可以从这个信息中得到什么的观点, 或是金融 作为一个另一个渠道可以怎样通过打通自己的渠道来达到帮助,辅助实业的目的。
3、实业:信息来源和处理:从金融做为一个辅助者和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实业领域的各种数据是任何金融理论建立的基 础,也是实践工作的依据。
而对这次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则是利用数据所必要的环节。
会计学,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最核心的应该是管理会计,即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数据进 行记录,分析,目的是对了企业内部的运营通畅,和效率提升;财务会计,是将企业的财务 数据提供给外界各方, 使之对企业自身有应有的认识。
金融某种程度上面就是基于这种数据, 进行分析处理,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财务管理, 是从企业的角度阐述企业如何通过金融这个媒介, 进行投融资操作达到企业的某 种运营和盈利目的。
统计学, 是一个方法论学科, 也就是通过学习统计学, 我们会掌握一种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应用在金融财务领域就是将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建立在企业提供各种及 时有效的财务数据的基础上。
计量经济学, 应该包含在广义统计学的范畴里面。
是将统计学中分析的部分进一步深化的学 科。
也是金融数据分析的绝对基础。
现在,任何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操作都是建立的计量 分析的基础之上, 但是数据不能代表一切, 很多时候我们小白做出来的计量都是对实践经验 的一种白痴的重复, 是用局部数据来验证我们自己那点常识, 没有进入到高级拉风的用数据 分析出未知的规律,预测未来的段数。
所以不是人家不够好,是我们太弱看不到人家拉风的 地方,等能看到计量因为拉风而走光的时候,我们在来幽幽的说一句:数据不能代表一切 吧…… 4、监管: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 财政部 统计局在这个体系里面能涉及到的比较重要的监管部门就是这三个。
其中在金融领域央行最拉风, 在实业领域财政部最拉风, 统计局是为让这两个部门能够拉风运营的提供数据的默默的基础 构建者。
但是不言而喻:在现在中国,无疑最最最拉风的还是财政部,央行这几年露脸露的 很多,但是还是要到发改委去开会的孩纸。
所谓监管,当然就是对某个领域或者是市场进行监管,因而分别对应的就是: 央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 银监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学 证监会——证券类行业——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金融衍生品 保监会——保险行业——保险学 财政部——财政学 统计局——统计学 这样就会发现其实监管部门也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包含在第二部分金融 市场微观金融的部分 虽然监管行业监管的主要是各种微观金融的主体, 但是由于其政策错用往往关系到整个经济 体的变动, 因而是也与宏观经济有相当大的联系。
不能简单的把其归类到宏观或者是微观领 域里面,这在课程内容中间也有很明显的印证。
比如:在中央银行学中,实际上学习的就是 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内容)和商业银行等的监管(微观金融)的内容的加和。
这样,就可以将金融学的学科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分成四个重要的版块,以便于下面的进 一步总结整理,但是,实际上学科之间的联系绝对不是这样就能割裂的,它是一个整体,一 个循环,版块和版块之间的联系更是巨大。
比如:如果站在一个基金经理的角度,他身处金 融市场之中,每天要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的变动中作出决策,为了决策的准确性, 他不仅不要对宏观大势有较好的把握, 还要对行业信息企业信息有明了的分析, 最终他的行 为是在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之下的。
(二)张氏自蒙四大市场分类法上面是对金融学学科课程内容的一个简单的梳理,不理不知道,原来咱学的东西还真不少, 不过忘得也不少(==!。
)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各种宏观变量的联系和影响是最让我困惑的地方, 最最痛苦的就是他们到 处乱窜,一会在这一会在那,木有规律,也不知道怎么把他们分类。
多次迷茫之后,重于有天顿悟了~~于是就有了上面这张表,简单但是自认为很有用,可能回 头看看可能会有地方错的离谱,但是先假定它是对的,有底气地把它说出来~~ 在宏观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中的货币经济部分以及国际金融学中, 我把各种变量归类为不同 的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是从高鸿业那本书中对宏观 经济学理论框架中来的。
但是这四个市场中间的划分方式不是完全一致的, 前三个市场在某 种程度上面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了, 而国际市场加进来的原因就是在三个市场中都有在开 放经济下的不同表现。
将三个市场中的国际部分汇总在一起就是国际市场。
也就是说,前三 个市场是以内容不同, 对象不同为分割点的, 但是前三个市场和国际市场是以区域为基础划 分的。
也即:产品市场的内容有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从支出法看) ,对应的国际市场的内容就 是国际直接投资(FDI) 、国际消费、国际转移支付;货币市场则对应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 资金流动;劳动力市场则为国际劳工流入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