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清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华林甫华林甫,男,汉族。
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地理学博士后。
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博陆公社向红大队第七小队(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博陆村)。
今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小学就读于博陆公社中心联合小学(校址在慧日寺,班主任分别是胡为勇老师、陆高农老师、祝丽华老师),初一、初二就读于博陆中学(班主任分别是胡福祥老师、俞亚萍老师),初中、高中毕业于临平中学【初三在班,班主任是周程老师;高一在班,班主任是吕锦华老师;高二在班,班主任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陈良泰老师】。
1982年以浙江全省文科第十一名的成绩、第一志愿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班主任分别是吴浩坤讲师、赵克尧副教授)。
1986年夏天本科毕业,即考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邹逸麟教授。
1996年9月,考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职),仍师从邹逸麟教授,1999年7月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9年7月硕士毕业,即来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五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研究室工作。
在中国社科院工作十一年,1990年赴陕西商洛山区基层锻炼,1991年为助理研究员,1997年评为副研究员。
1999年3月聘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室主任,至2000年10月因赴华东师范大学做博士后而辞去研究室主任之职、离开中国社科院。
自2000年10月起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刘君德教授。
2002年9月博士后出站,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先在历史系工作、2005年10月转到清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负责人大历史地理学学科建设之责。
2006年秋天,赴台湾省台北市任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一个学期。
职称职务:助理研究员(1991年),副研究员(1997年),教授(2002年,原为四级,2012年晋升为三级),博士生导师(2005年)。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古都学会理事。
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组成员。
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历史分会会长。
地理考察:全国34个省级政区,足迹所及28个。
到访过大小国家十八个,最北到达了北极圈以内(挪威Bodø),但向南尚未跨越赤道。
荣誉奖励: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8月,第二次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博士生期间(1996~99年),荣获复旦大学研究生“壹等奖学金”;1996年2月,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本科时,被评为复旦大学校级“三好学生”(1984~1985学年)。
华林甫论著目录(分为专著、学术论文、学术动态、科普与书评、学术资料整理五类,共138项)一、个人独立专著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37.0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2002年重印。
2010年再次重印。
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
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
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18.1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38.0万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
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
定价4200元。
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二、学术论文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1.5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6.《APreliminaryStudyoftheFloodsandDroughtsintheThreeGorgesSincetheQingDynasty》,署名“Hua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Sciencesin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1.5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
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1.3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1.7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
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
11.《论应劭、圈稱的地名学贡献》,0.7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
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
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0.4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
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
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2.5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
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2.1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
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
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
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
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1.6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
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0.5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
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0.5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
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1.3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
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0.5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1.3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
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0.3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
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0.4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
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1.7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0.3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0.2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
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0.5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
30.《唐代两浙驿路考》,0.8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1.2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
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0.4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0.2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
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2.5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2.0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26.7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1.5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
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1.1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
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3.5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
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0.5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
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0.6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
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0.5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
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1.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
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
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1.2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
齐鲁书社,2001年10月。
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1.1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
49.《“中国”名称考》,0.2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
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0.2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