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语言的词素化现象对比

汉英语言的词素化现象对比

汉英语言的词素化现象对比词素化包括音节词素化和词的词素化。

汉语中有连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词素化现象,并以单音节词素化为主。

英语外来词的音节词素化较为普遍,除了单音节词素化,双音节和三音节词素化的现象也不少。

另外,汉语和英语中一些原本独立的词也表现出词缀化的倾向,成为构建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汉英语言固有的词汇结构体系的差异又使汉英语言词素化现象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标签:词素化;外来词; 词汇;对比目前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词素化的研究并不多见,郭鸿杰和周国强[1]指出,词素化是外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动态形式,且已成为构造新词的方法之一;雷良启[2]认为双(多)音节单纯词的节缩语素化是汉语语素发展的一种表现;董晓敏[3]阐释了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文化因素;车录彬[4]也分析了汉语外来词的音节词素化的现象和成因。

然而,目前关于汉英语言词素化的对比研究近乎空白,因此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语言学领域。

一、音节词素化和词的词素化词素化包括音节词素化和词的词素化。

所谓音节的词素化,是指从多音节词素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从而获得语素资格。

例如“的”是从外来词双音节词素“的士(taxi)”中分化出来的词素,“的”原本是纯粹记音的汉字,由于使用的广泛而逐步获得了表义的功能,由单纯表音到音义兼表,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而且有一定的能产性。

由“的”构成的词语就有很多,如:打的、坐的、叫的、面的、摩的、飞的、板的、的哥、的姐、的票等等,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音节词素化的表现。

王文斌教授在其《英语词法概论》书中提出了英语词的词素化概念,认为“所谓词的词素化,就是指能独立运用的单词,因语言表达的需要在构词上表现出词缀的行为,能与许多词组合构建出许多新词,具有很强的构词力。

”[5]334-335词素化的词在构词中可起到前缀或后缀的作用,即起词素的作用。

譬如英语“bound”一词,原本可以作过去分词和形容词,但它一旦与各种名词结合,至少能表现出四种意义,在词性上均为形容词:(1)表示“受约束”,如cultural-bound(文化制约的);(2)表示“笼罩”,如snow-bound(白雪皑皑的);(3)表示“方向”,如south-bound(向南前进的);(4)表示“封面”,如paper-bound(纸封面的),等等。

“bound”就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构建出30多个形容词,在构词中起后缀的作用,是词的词素化表现。

本文拟对汉英词素化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语言词汇发展的共性和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对汉英词汇构建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的整体认知。

二、汉英音节词素化对比(一)音节词素化的类型1.本族词语的音节词素化。

汉英词汇系统中的词素化现象首先表现为本族词语的音节词素化。

汉语中有一类双音节的单纯词,俗称连绵词,原本连绵词中的音节合则有意,分则无义,但随着人类认知的扩展和表达的需要,连绵词被节缩成一个单音节语素再重新构词,人们可以从“蝴蝶”、“蚂蚁”、“骆驼”、“蜘蛛”、“蟾蜍”等连绵词中分别析取出音节“蝶”、“驼”、“蚁”、“蛛”、“蟾”,词素“蝶”可组成“蝶舞”、“蝶泳”、“蝶恋”、“飞蝶”、“凤蝶”、“花粉蝶”等,“驼”可组词“驼峰”、“驼背”、“驼铃”、“驼毛”、“驼子”、“驼员”等等,被节缩出来的词素代表的是原词的整词意义,只是形式上简化了,这种现象也称为“无义音节语素化现象”[6]。

英语词汇系统中亦早有截取音节构词的现象,也叫“析取(clipping)”,例如英语词“extra, flu, lab, limo, navy,phone, plane, quiz”分别析取自“extr aordinary, influenza, laboratory, limousine, navigator, telephone, areoplane, inquisitive”。

[7]180-181通常析取出来的音节由于使用的频繁和历史的久远已根植于语言中。

被析取的音节有些变成了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和运用,亦可与其他语素组合构词。

另一些被截取的音节成为了粘着语素,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其他词根组合成词,起词缀的作用。

2.外来词音节的词素化。

汉语外来词的节缩构词现象也由来已久,过去一般出现在术语、国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中,例如,译自梵语的外来词“佛陀、塔婆、禅那、魔罗、僧伽、比丘尼、释迦牟尼”分别被节缩为“佛、塔、禅、魔、僧、尼、释”,代表原词的意义来构造新词。

还有音译外来词“美利坚、德意志、苏维埃、法兰西、亚细亚、欧罗巴、马克思、莎士比亚”等分别被节缩为单音语素“美、德、苏、法、亚、欧、马、莎”再重新构词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现代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汉语的外来词与日俱增,外来词的词素化现象已从专有名词扩大到普通名词,甚至动词。

可以说,外来词的词素化已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构造新词的方法之一。

[1]例如:“因特网(internet)”的“网”从整词分化而出, 代表整詞意义参与构词,有很强生成能力,可构成“网络、网站、网址、网页、网吧、网民、网友、网虫、网卡、网恋、网聊、上网、联网、校园网、人才网”等几十个词语,就是外来词音节词素化的表现。

英语中外来词音节的词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英语的词汇大多来自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根据Zeiger的《英语小百科》的统计,英语中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根和词缀占了总数的85.6%。

[8]许多外来词最初都是被整个借用,其中一些后来逐步分解出音节来构词。

例如,英语“robot”是一个单词,它是捷克作家Karel Capek在他的一部科幻剧中首先使用,指能给人干活的“机器人”。

该词是他根据指“工作”或“苦工”的捷克语单词“robota”创造出来的。

后来人们从“robot”中截取出音节“-bot”,代表“机器人”的含义,构造出bugbot(窃听机器人)、cancelbot(销账机器人)、knowbot(机器智人)、sexbot(性智能用具)、chatterbot(饶舌机器人)等新词。

又如,“cafeteria(自助餐厅)”借自西班牙语,后来该词被截取出后两个音节“-teria”来构词,表达各种“小店”和“小吃店”,析取自德语名词“hamburger(汉堡包)”的音节“-burger”被用来表示某种“夹心面包”,借自意大利语的名词“paparazzi”原意是“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摄影者或记者”,后来被析取出“-azzi”或“-razzi”音节构成,表示“跟踪者”之意,等等。

[5]285-286(二)音节词素化的形式第一,汉语词汇中音节的词素化主要表现为单音节词素化,多音节词素化的现象极少。

这是汉语以单音节词素为主的特点、双音节造词的规律所制约的结果。

例如汉语外来词“佛陀、僧伽、酒吧、迪斯科、啤酒、巴士、奥林匹克”等都是析取出单音“佛、僧、吧、迪、啤、巴、奥、咖”等重新构词的。

象从外来词“马拉松比赛”中析取出三音节词素“马拉松”来构词的情况少之又少。

然而,英语词汇中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词素化现象都很多,也有少数三音节词素化的现象。

例如,词素“alterna-, docu-, info-, incog-, -holic, -burger, -cise, -teria”等分别析取自“alternative,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incogn ition, alcoholic, hamburger, exercise, cafeteria”等等。

这是英语以音节构词,英语中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并存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二,汉英语言中词素化的音节都有析出于词首的,也有出于词尾的。

汉语析取自词首的音节如:佛(陀)、僧(伽)、的(士)、啤(酒)、迪(斯科)、咖(啡)、巴(士)、奥(林匹克),析取自词尾的音节如: (蝴)蝶、(蚂)蚁、(骆)驼、(蜘)蛛、(酒)吧,(因特)网。

英语析取于词首的的音节如:extra(ordinary), info(mation), hyper(critic), hyp(ochondriac), homo(sexual), stereo(phonic),析取自词尾的音节如:(ro)bot, (cafe)teria,(ham)burger,(para)razzi,(alco)holic,(enter)preneur”等等。

汉语和英语的音节词素化现象是语言词汇扩展的自然趋势,它反映出人们避繁就简的构词倾向。

外来词音节的词素化折射了人类社会对外来文化动态的认知过程:人们总是首先认识外来文化表象及其语词形式——外来词,然后再认识其内部文化特质——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最后加以创造而使之洋为己用,从而丰富语言的表达。

汉语和英语音节词素化的差异说明了词汇的发展演变总是受到语言本身的结构所制约,这是人类认知的自然过程。

三、汉英词的词素化对比(一)汉英词的词素化类型1.旧词素被赋予新义。

词素化词在与其他词组合时是作为一个特定的词素加以使用的,其语义在某种程度上已被虚化,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素,一种准词缀。

[5]335尽管关于汉语是否有词缀一说学界仍有争议,但是汉语实词虚化的构词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代汉语中的词缀实际上是实词虚化、形式化的结果。

”[9]例如“手”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后,组成“旗手、水手、歌手、号手、枪手、新手、能手、选手”等名词,这时的“手”已经失去了其本义,具有了泛化的“……的人”的意义。

这样,原本独立运用的词“手”在构词中起到类词缀的作用,这样“手”就词素化了。

根据潘文国等人对20世纪50—80年代早期主要论述过词缀的14部(篇)著作的研究,收集到的汉语词缀有近400个。

[9]在英语中,词的词素化现象也非常普遍。

“从历史上看来,自由词素失去其独立地位而成为粘着词素是很正常的。

例如后缀-less原本是一个形容词,意思为devoidof,后缀-dom, -hood, -ship也都曾经作过独立的名词,-dom的意思为doom, judgment, statute,是现代英语doom的祖宗,-hood表示condition或者state of affairs,与原来的名词hood(盖头物)的意思相去甚远了。

”[10]64词素化的词在构词中作前缀或后缀,生成能力极强。

例如:ill-常与过去分词结合,构成形容词,描述执行有误或执行不当的行动,如ill-judged(判断不当的)、ill-treated(受虐待的)、ill-considered(考虑不周的)、ill-chosen(选择不慎的)等;ill-与名词或形容词结合,可构成新的名词或形容词,表示令人不愉快的人或事,如ill-mannered(行为粗鲁的)、ill-tempered(脾气暴躁的)、ill-treatment(虐待)、ill-fortune(不幸)、ill-will(恶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