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壮弘《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海南海南出版社2008 第7章【2】榕树下《人生感悟》 2007-08-17【3】太极印象(博主)学拳的心2009-10-15摘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
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
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
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长寿、道引言:很多人都在尋找身心獲得健康的秘密隧道,因此,養生保健書籍在書店中大賣特賣,然而,讀後,總有一種同質化、拼貼化、資料堆積化的傾向,有的甚至很偏激很片面。
這些熱賣的養生保健書,多注重養生之術,很少涉及養生之道,所以,他們所介紹的內容,雖可循法而操持,效果卻往往大打折扣,並不能在心和身兩個方面讓讀者同時獲益。
内容: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的內丹術和佛家的內在修持,就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道家所說的內丹術,其實質就是從精、氣、神入手,使精、氣、神的質度和純度邁上新的境界,超越普通人易受大自然風寒雨露侵襲和人性劣根性(七情六欲)的干擾,道法自然,遵循內在生命提升的規律,使得身心的健康水準,從低入高,抵達真人(真正的人)所應抵達的健康長壽、逍遙自在的境界。
本書第五章,對道家內丹術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現在市場上所流行的道家內丹術之類的著作,往往是古代內丹資料的堆砌和羅列,多為拾人牙慧之作;而本書,則以言簡意賅的語言,直透內丹術修煉的路徑,並一一指出內丹術的關竅和秘匙之所在,這些關竅和密鑰,非過來人和道統傳承之人不能語也《健康的秘密隧道》中的道,是從“意識決定健康”來闡述的,如“健康意識決定著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健康最怕不正確的運用意識”、“人類的進步在於意識”等章節,深入淺出地從解釋了主動運用意識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確運用意識。
正確的意識有利於生命運動和身心的健康,不正確的意識活動有損於生命運動和身心的健康。
正確的意識活動相當於思維、見解、念頭的有序化、專一化、良性化。
有心尋求健康長壽的人們,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起來,不可須臾離也。
纵观现在的养生之道,数不胜数,而太极就是修身养生的方法之一。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拳种,为我国之国粹,与京剧一样有着很深的文化,其理论基础植根于老子的哲学思想,依附于太极阴阳学说,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对应,人身一“小太极”,自然一“大太极”。
太极拳在练拳前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
上场练习时,先站桩,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使人的身心处于宁静、松脱的状态。
在运动中把精神和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之中,以求得一种安静。
太极拳在行拳中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论而不及”的适中,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
这正是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伦理观。
虽然这种处世哲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启示人们的是在生活中要理智,中正,不偏不倚。
行事中的沉稳,谦虚,谨慎。
在困难中的坚韧不拔,刚柔相济。
从人生修为的角度则为安静,闲恬,虚融,澹泊。
要有一种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和心境。
而这种心境借助于太极拳术来体现是颇有情趣的。
其拳學體系以易學、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為入門;以道學上善若水、沉浮沒湧、翻動扶搖羊角、流通無為、水性氣勢等為功用;以佛學如是空、圓覺悟、本具轉為究竟依歸,真正實現了中華文化九九歸太極,融文化、智慧、養生、技擊、藝術於太極,使人們認識到太極拳不僅僅是體育運動,而是承載中華文化的大地山河和虛空自然,是提升太極拳技藝水準的機緣,是融通儒道佛之天機的真理。
【1】太极拳是我国道教中的一种道术功法,他是一种辅助功法,是一种工具,他有很多功能(如技击、健身、表演,修身养性等),能给人带来成就、名利与烦恼,也能给人带来健康、长寿与安宁,因此人们对太极拳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而影响其取舍的主要因素,是人的世界观(追求)与心态。
不仅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追求,就是相同的拳术,同样的传人,练拳的风格也是各有侧重,例如,杨健候与杨班候,杨澄浦与杨少候同为兄弟,同习杨式太极拳,却各有特点。
这就说明,既使练习同样的太极拳也是求仁得仁、求智得智,而且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感悟的积累,心态的变化,对太极拳的理解也会转变,练拳的风格与侧重也会转化(既拳随心转)。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不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把太极拳的慢练、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
其实,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发力前的动作,都首先是放松。
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
太极拳放松之理不但适用于太极理论,而且适用于一切体育运动之中。
练太极拳举动轻缓,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
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
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放松。
太极拳的放松是用意的,积极振作的。
所谓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
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
只要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去完成动作过程,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练太极拳,就会逐渐产生一种轻灵而又沉重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
这种锻炼方法能够引人入胜,在练拳过程中会越来越感到趣味无穷。
在生理上,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就是说,练拳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
肌肉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
动作轻缓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的不放松之处。
因此练太极拳是从动作的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的。
【2】太极拳放松用意,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好处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神经系统。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
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3】(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
通过太极拳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
这也是一种医疗治病的手段。
太极拳如果现在只局限于二人搏斗,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适应面。
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由单纯的武术发展为多功能的活动项目。
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别,不分老幼,不分脑体劳动,它的适应性强。
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者也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它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一般的劳动是局部劳动,精神系统没有得到调节。
通过太极拳活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达到体内平衡。
“平衡”是中国太极拳的精髓,它能使身体内部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
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
比如心脏病患者,其心脏很脆弱,还有肝炎,都需要新鲜血液,凡是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激烈的运动对他们不适宜,接受不了。
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武术中的长拳,它的动作比较激烈,劲形于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
而练太极拳可以,它的动作缓慢、柔和、均匀。
他们都能接受。
只要坚持活动锻炼效果就明显。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80多岁的,90多岁的老人练拳的很多。
比如武术长拳,有的全国或世界武术冠军,年轻时体力好的时候拿冠军,但一过鼎盛时期,到一定年龄,弹跳力等体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体上还留下伤病,就难以象以前那样练习了。
太极拳平平稳稳,年龄大了更适合,比较容易接受。
有人说太极拳太难,不好学。
其实并不难,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总得动动脑子,思索考虑,尤其上了年纪,事情不多,动动脑子也她,练拳动脑筋和工作岗位动脑筋不一样,练拳动脑筋相对的来说就是休息。
休息对神经衰弱才有好处,气沉丹田,相对来说就是大脑得到休息。
稍微动动脑筋还是有好处的,现在科学家有新说法:“生命在于脑运动”,是有道理的。
年龄大了,拿出一点时间来练拳,今天练一两式,明天练一两式,总能学会。
动作开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
太极拳不仅是武术,它还是健身术、养生术,尤其在医术上作为医疗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不是练拳治百病,长生不老。
在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阶段时期,奥运会成了养生的另一途径,它不仅可以为国争光,更能为修身养身。
奧運精神不是一場體育賽事,而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好。
如果不狹隘的對奧運精神理解,我認為,普通人的更快——就是更快地投入到自我養生保健的行列中;更高——就是讓精神境界更高一些,不被繁瑣的事情所羈絆,如何落實,主動運用意識來改變自身;更強——讓普通人,以自己所能參與的健身項目入手,讓自身更強壯一些,更健康一些;更好——毛澤東曾說過:“體育者,養生之道也”,普通人養護好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必然使命,這個使命就是讓自己更好。
结束语:有一种文化文化叫太極,傳承之,則本具足;有一種文化叫太極,昌盛之,則民智開;有一種文化叫太極,復興之,則中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