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命教育》课件
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学生:健康、安全、成就 初中生:名望、美貌、安全 高中生;财产、贞操、权力
生命观比较模糊 17.2%初中生和31.1%的高中生相信生死轮回
生死观
100 90
86.3
81.1
80
70
61.4
60
495.08.2
50 40
38.6
30
20 10
——杜威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
在学校里不许讲空话,不许搞空动的思想教 育!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不能理解某些词 语时,就不要让这些词语从他们嘴里说出来! 请不要把那些高尚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一钱不 值的破烂。
——苏霍姆林斯基
“知心”信箱的学生留言
尊敬的老师: 您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规定下,
生命教育初探
生命教育初探
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 生命教育的理论框架 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
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转型社会的儿童青少年成长状况
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
功利主义的教育,使生命的意义失落,人成了科技 社会的工具
教育不仅要使人成材,更要成“人” 升学主义的压力 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 培养解题高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53.2
40 30
32.8
38.7
40.6 35.5
33.6
20
20.5
23.8
10
13.6
13.2
0
级 年 四
级 年
年级
年级
五
二
二
初
高
状态好 状态一般 状态差
自由安排的时间
70
66
61
60
50.8 50
47.7
40
30 28.7
28.9 24.4
27.6
20.5
21.7
20
11.7
12.3
10
很多 偶尔 没有
0 四年级 五年级 初二年级 高二年级
家庭幸福感
90
79.8
80
70
60 50.3 50
40 32.3
30
20
17.4
10
444.48.1
55.3 39.1
16.9
11二年级 高二年级
幸福 一般 不幸福
生活满意度
70 60
53.6 50
64.9
46.2
40
30
343.243.43.4 31.6
20 242.18.6 171.76.6
22.3
10
0 四年级 五年级 初二年级 高二年级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生存技能调查
交通安全意识随年级增加而削弱 自我保护技能缺乏
“对于异性朋友和同学的性要求”,选择无奈 接受的: 初中生为32.7%,高中生为25.1%
应对危机技能缺乏
“当出现殴打、敲诈等事件时“,20.8%的 四年级学生,29.5%的五年级学生和21.9% 的初中生选择服从和听从.
三种和谐关系
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
下课的时候我们静静地读书,轻轻地说话,悄 悄地做事。每天还得做功课似地完成这些知心 留言。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读书, 我希望在课间唱歌,我需要的是自由地宣泄; 我更不喜欢天天留言,因为有时候我根本无话 可写,只能无中生有。冒昧地问老师一句,您 知道我的需要吗?
现代教育的意义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 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 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 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 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 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交通安全意识
90 80 76.3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四年级
80.1 五年级
58.2
39.8
初二年级 高二年级
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
百分比
生命认知调查
性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青春期身体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回答正 确率: 初中生14%,高中生为12.7% “爱滋病传播渠道有哪些?”回答正确率:初中生 69.7%,高中生67.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 传送生命的气息
——泰戈尔
生活状况调查
睡眠不足8小时的:小学生10%,初中 生43%,高中生64.2%
精神状态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自由安排的时间不多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精神状态
60
50
46.7 47.7
4.9 8.8
7 11.9
0
0
0
相信 不相信 将信将疑
级 四年
级 五年
年级 初二
年级 高二
你相信人能够死而复生吗?
生命情感与态度调查
对生病的看法
59.1%的初中生 33.3%的高中生选择”很倒 霉”
61.1%的初中生 38%的高中生选择”上苍的 惩罚”
67.0%的初中生 30.3%的高中生选择”前世 没有修好”
2.5
初一
23.69 15.67 6.05 1.13
初二
23.44 15.04 5.38
1.35
高一
31.88 20.82 7.77
1.55
高二
37.93 21.55 8.4
5.88
二、生命教育的理论构架
一个宗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生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
两大历史渊源与启迪
西方历史追寻、中国历史追寻
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儿童的大脑是容器
杜威对教育的批判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 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 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未来。儿童所 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某些别的 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 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 正具有教育作用。
对弱者的态度
对弱者的态度
90
80
81
70
70.2
60
58.7 59.1
50
40
41.3 40.1
30
29.8
20
19
10
0
四年级
五年级 初二年级 高二年级
积极态度 消极态度
国内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30
27.1
25
20.7
20 17.8 16.5
15
23.55 15.9
13.2
10
5
0 2001 2000 2000 2001 2003 2003 2003
安徽 天津 广东 广西 北京 上海 四川
百分比
国内青少年自杀计划的发生率
8 7.6
7
6
5
5.1
5
4
3
2
1
0 安徽2001 北京2003 上海2003
百分比
不同年级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情况
年级
自杀意念 认真意念 自杀计划 自杀未遂
小五年级 18.16 9.80
4.87
0.86
初预年级 19.77 12.79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