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光伏产业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XXXXXX 指导老师:XX
摘要: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能源产业,在这几年飞速发展,打开了国际市场通道,却频频遭到国际市场的围堵。

文章针对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2011年11月16日正式对中国光伏产业展开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及中国光伏产业的现在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了美国对华出口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和美国对华光伏产业的反倾销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光伏产业反倾销对策探讨
2011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

该调查源于10月l9日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s等七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提起的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要求美国向进口白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关税。

Solar world公司同时还在欧洲游说,要求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2年10月11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终裁结果,代表性企业中,尚德反倾销税31.73%,反补贴税14.78%,总合为46.52%,天合反倾销税18.32%,反补贴税15.97%,总合为34.29%。

除了尚德和天合外的其他59家出口企业的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分别为25.96%及15.24%,合计为41.2%。

同时,美国裁定中国光伏产品倾销,同样的套路下,欧盟最终认定中国光伏电池倾销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且由于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市场,一旦认定倾销,光伏企业将遭受更大打击。

一、中国光伏产业的大体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就是利用太阳能的最佳转换方式,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直接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能发电。

以硅材料等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度纯净的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据资料表明,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衡;与水电、风电、核电等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等污染,其应用技术已经成熟,且可靠安全;除了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同时太阳能还可通过抽水、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可靠的能源,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二)当今世界光伏产业格局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光伏产业格局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利用太阳能发电。

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在法国建成,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善、发展。

其中,欧盟是世界上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地区。

在2008年,欧盟占全世界光伏发电总量的80%以上。

而其中,德国和西班牙的光伏发电总量总和约占整个欧盟的84%,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发电强国。

这些成就要归功于欧盟近20年来不断鼓励和推动光伏产业的优先发展。

预计到2020年,欧盟太阳能光伏总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12%。

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也是太阳能发电的强国,而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技术也很成熟可靠,一般普通的家庭都可以很好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来发电。

他们的做法是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家庭购买家用的光伏发电装置。

每个家庭都可以把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额外电量可以卖给电力公司或政府。

这使得日本的光伏发电量总量不断得到提高,也使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时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虽然美国在光伏发电技术上较早起步,但由于以往美国政府对光伏产业并不是很重视,以至美国的光伏发电的发电总量和技术革新不如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但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美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在光伏发电产业上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目前,美国的不少州出台了《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

以加州为例,凡在住屋、公用建筑屋顶或商业建筑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企业或家庭,都可获得州政府的多项补助,其中包括减少30%的安装成本,享受30%的减税优惠等。

2.国内光伏产业现状
目前,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的形势很严重,甚至有灭顶之灾。

由于追逐高额的利润,光伏产业大量上马,除了企业投资者的逐利心态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绩焦虑作祟。

作为新兴产业,大量吸引光伏企业投资,不但可以增加GDP,更可以获取城市经济发展的政治资本。

“有的城市根本就不具备基础,没有条件,没有产业配套,就从头做起,完全不顾实际情况。


2011年将是光伏产业的转折年。

从今年5月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跌幅近70%。

专家分析,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下降到63∶21。

企业仓促盲目跟风上马,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停产、半停产。

产能严重过剩却有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

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

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

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目前多数亏损严重。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大整合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目前产能已处于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

现在我国的光伏行业存在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盲目建设等严重问题。

行业景气指数较低,迫使国内光伏生产企业面临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的局势。

受世界经济动荡下行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因投资过度遭遇寒冬,表现为:产能过剩、库存高企、资金链紧绷,企业普遍亏损,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

昔日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危机四伏。

以出口为导向基础的我国光伏产业,也直接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因此,也是不可持续的。

李克强在《求是》撰文指出:“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内需,只有立足于扩大内需,才能使人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光伏产业的出口导向,在国际贸易增长仍显放缓的态势下,已经走到了尽头。

可以预言,这场危机所带来的波动不是单纯的周期性,而是结构性的。

即使是危机后,欧美国家完全恢复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很难回到过去的水平。

不要以为危机过后一切照常,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二、美国对华出口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一)、外界因素
1.泛滥的贸易保护主义背后有遏制我国迅速崛起的考量
本次对华光伏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威胁在作祟。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在国际上如此发展壮大.唯恐中国的崛起对其构成威胁。

打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更大程度上是两个大国间的政治博弈。

中美两国新能源贸易处于相对均衡态势,我国在核电领域为技术输入国,而在太阳能领域为产品输出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除GE在我国具有部分产能外,两国制造业基本都是本土化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其实是相互牵制的竞争伙伴关系,该领域的竞争是中美两国在后危机时代争夺国际市场和国际话语权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国家策略的大博弈。

美国要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