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及流经的省份,主要支流概况。
4、解长江在水能方面巨大的作用,了解其开发的情况。
知道长江洪水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洪措施。
5、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开发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外流区为主提问:说出你认识的河流或湖泊。
补充中国河流之最。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
那么,我们究竟有哪些河流、湖泊呢?这些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认识中国的河流。
先来了解我国河流大致分布的情况。
关于河流,我们不得不来认识几个概念。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水系——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河流系统。
支流——指汇入另一条河流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在这节课,我们还要重点要理解并学会运用四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
打开地图册。
看到中国的水系。
找到长江和塔里木河。
先来根据自己的判断,你认为,长江和塔里木河哪条是内流河,哪条是外流河?为什么你会如此判断?现在我们再进行一次判断。
找到金沙江。
你认为,金沙江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为什么?明确: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
知道了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依据,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概念就好理解了。
明确: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课本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把它划下来。
这就是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现在我们来看到课本的图2-40 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
通过看图,大家认为,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还是内流区为主?(外流区)把课本46页第一段第一句划下来。
既然中国是以外流区为主,那么,理所当然,中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
把这句话在课本中划下来。
通过读图,大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明确: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而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明确:西高东低的地势、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
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地区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理解完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这四个概念,我们现在就来学以致用。
看到课本46页活动。
(1)除塔里木河外,其余5条河流均位于外流区。
(2)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大致与200mm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地区。
(3)西江流域。
云南—广西—广东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那么,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呢?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
简单了解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的概念。
流量——河流一秒流过某一个点的立方米数。
含沙量——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
水位——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其单位为米。
结冰期——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
理解了水文特征的概念,我们现在就分别来看中国的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到47页图2-4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首先来看横坐标,横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月份;纵坐标上的数值代表的是流量。
(1)对比四条河流,是夏季水量大,还是冬季水量大?明确:由此得出:中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2)夏季水量大的原因明确: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因为中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所以中国外流河水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
在分析中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的时候我们说过,随着夏季风的强弱的变化,雨带会发生改变。
雨带到哪儿,哪儿就会形成降水。
当夏季风加强的时候,雨带逐渐由南向北推移,经过的地方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当夏季风减弱并退出中国陆地,降水减少甚至消失,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从而进入枯水期。
这是中国外流河汛期和枯水期的成因。
(3)分析探究中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外流河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差异及原因(比较外流区南北方河流水文差异)①流量南方比北方大的原因南方:所处干湿区——湿润区,湿润区降水丰富,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大北方:所处干湿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且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水量小②南方汛期比北方长的原因南方:雨季长,汛期长(回顾:华南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雨季,9月中下旬雨季结束,长达6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左右进入雨季,9月初左右雨季结束);北方:雨季短,汛期短(回顾:北方地区:7~8月开始进入雨季,9月雨季结束,只有2个月不到的时间)注意: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在7~8月,汛期产生的原因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还有一个汛期是在春季,冬季积雪融化形成的汛期,我们称之为春汛。
③北方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的原因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越往北方就越低,所以北方的河流有结冰期而南方没有。
注意:北方河流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④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于南方的原因南方:湿润区,植被覆盖好,河流含沙量小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区,植被覆盖情况弱于南方,河流含沙量大(尤其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4)京杭大运河明确:1)流经省区2)沟通的水系和湖泊3)作用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1)内流河的水的主要来源明确:高山冰雪融雪(补充:部分地区山地降水(举例))(2)内流河水量变化规律明确:夏季水量较为丰富,冬季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3)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规律成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冬季:气温偏低,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明确: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活动: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田河等)2、塔里木河明确:1)地位——最长的内流河2)所在地形区——塔里木盆地3)河水来源——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四、湖泊概况(1)湖的理解——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2)称呼差异——“湖”、“池”、“漾”、“海”、“错”、“茶卡”(3)湖泊性质差异(含盐量)——淡水湖和咸水湖(4)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界——大致与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一致(5)淡水湖主要分布区域——东部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平原、山东东部)(6)湖泊之最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滚滚长江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长江。
一、长江概况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看到长江水系图,白色的区域都是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
先来找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青海),看一看它处在哪个地形区?(青藏高原)如果问起长江的发源地,一定要回答完整——课本50页第一段话——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注入地知道了长江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最终注入的海洋。
明确:注入东海3、流经省级行政单位关于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我们结合51页活动第二小题。
再来看到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峰。
从发源地一直到注入的海洋,长江的干流依次流经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明确: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区)4、长江的流域面积、长度、径流量明确: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长度:6300多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年径流量: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5、长江流经的地形区(51页活动第4小题),并找出三峡的位置并圈出来,并分析三峡选址在中游而不是上游的原因。
明确: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原因:(1)落差: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2)径流量:降水丰富,处于湿润区,水流径流量大6、找到宜昌、湖口,红笔圈出,明确(湖北)宜昌、(江西)湖口所属省区;明确上中下游的分段明确: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湖口下游:湖口——入海口7、明确长江各支流名称及重要湖泊支流长江以北,自西向东:雅砻(long)江——岷江(大渡河汇入)——嘉陵江——汉江长江以南,自西向东:乌江——沅(yuan)江——湘江——赣江8、长江各段名称(52页阅读)上游的沱沱河、金沙江、通天河,之后的河段才称之为长江。
但在习惯上,人们又会把长江的各段又进行命名(川江(宜宾——宜昌)、荆江(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扬子江(扬州——入海口))二、河流特征再来回顾一下,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是如何进行划分的上游:源头(各拉丹冬峰)——宜昌中游:宜昌(湖北)——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一)上游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
从发源地到湖北宜昌,在落差上来说,上游河段的落差如何?(巨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长江上游流经中国的第一、第二阶梯,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其实长江在源头的时候水流并不湍急。
我们在讲青藏高原的特征的时候,说过青藏高原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内部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底。
(看到沱沱河)所以,流经青藏高原的沱沱河,水流是非常的平缓的。
但是,当进入金沙江河段时,水流因流经横断山区而变得湍急。
而进入四川盆地后,又因为多条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的注入,江面开始变得开阔,流量大幅度增加。
我们知道,水能由两个主要因素构成:落差和径流量。
那么,在长江上游,因为流经第一、第二阶梯,落差巨大;著名的有三峡、虎跳峡。
与此同时,长江在流经四川盆地的时候,有多条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幅增加。
所以,在长江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我们用12个字来概括长江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二)中游中游的划分是从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
看到50页长江干流剖面图。
中游所流经的地区已经进入哪个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中游这一段水流的特征是平缓还是湍急?(平缓)也就是说,长江由上游进入中游地段,流速锐减。
在中游地区,长江南北两岸又有多条支流注入。
但是,注入的支流因为平缓的地势,江水中的泥沙沉积,加之中游地区蜿蜒曲折的河道,使得长江水患频繁发生,尤其是荆江河段(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段),曲流很多,有“九曲回肠”之称。
(出示荆江河道图),所以,一般来说,长江每年的洪涝灾害,基本都是发生在这一河段。
为了减少水患灾害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实施了“裁弯取直”工程,尽量把这一河段弯曲的部分变直,让水流能顺畅的通过这一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