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无线收发芯片射频指标及测量方法介绍b

常用无线收发芯片射频指标及测量方法介绍b


d)
在极限条件下重复a) ~c)的过程。

二、常用指标
发射:-频率误差
二、常用指标
发射:-调制邻道功率
概述 发射机在规定的调制条件下总输出功率中落在任何一个相邻信 道的规定带宽内的那一部分功率与落在指配信道规定带宽内的 功率比值。
对别人的影响 有法规的限制
二、常用指标
发射:-调制邻道功率
二、常用指标
墙体损耗 多径损耗(默认10db)(混凝土20/砖10/天花板6)
二、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介绍
无线传播-对距离进行预测的各种模型
Walfisch-Ikegami传播模型 这种模型常用于街道、峡谷的传播预测,它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确定是视通 (line of sight)传播还是非视通传播,从而有不同的计算公式。WslfischIkegami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工作频率:800~2000MHz、基站天线高度:4~ 50m、移动台天线高度:1~3m、传播距离:0.02~5km。适用于基站覆盖 半径小于等于1公里,高层建筑密集的市区。
测量方法
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可采用综合测试仪
或拥有矢量分析功能的频谱分析仪。
测试程序如下:
a)
发射机在某个指定测试频率上以最大发射功率状态工作,选取一定数量(大于或者等于
100个)的时隙,使用测量设备测量其在有效时域包络时间内的调制,从测量设备上读出或计算出被测发
射机的调制频偏误差;
测量方法
有用信号发生器选用能够产生规定的信号的信号发生器,并能
输出数据序列供误码评定设备比对,被测设备应提供解调输出
数据接口。
测试程序如下:
a)
设置接收机接收频率为测试频率,开启有用信号发生器1,根据选定的测试频率,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标准测试信号
b)
调整有用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使得接收机的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5×10-2时,记
三、接收机基本结构
一级混频的超外差结构 超外差结构能提供非常好的性能,但这种结构需要大量分离元件, 像滤波器等。这种结构无法单芯片集成实现,因此出现了零中频, 低中频接收机结构。 目前我们的对讲机还是这种结构,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不 采用这种结构,也可以通过数字滤波器达到好的性能,在公网中 应用较多
与距离相关的公式: 自由空间损耗公式: 空间损耗=20lg(F)+20lg(D)+32.4; F为频率,单位:MHz;D为距离,单位:Km;
设发射功率为PT,发射天线增益为GT,工作波长为λ。接收灵敏度为PR, 接收天线增益为GR,如果收、发天线间距离为R,电波在无环境干扰时,有 以下关系:
4r(m) PT (dB) PR (dB) 20 log (m) GT (dBi) GR (dBi)
物联网常用无线收发芯片射 频指标及测量方法介绍
一、背பைடு நூலகம்介绍
背景和目的
许多不是一开始做射频的硬件工程师对无线指标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不是很熟悉,更甚者许多小规模的公司缺少测试设备,因此此次对 常用无线指标意义、测试方法、简化测试方法做一次讨论。
二、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介绍
无线传播-自由传输
理想的无线通信是速率高、距离远
除上述情况外,好有同道干扰、邻道干扰、周围环境干扰等等。另 外地理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也不可忽视。
二、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介绍
无线传播-各种实际影响的效应
不少学者都对树木引起的传播损耗进行了研究。这里介绍 Weissberher给出的计算公式,适于信号频率在230MHz~95GHz时使 用:
一般要留出10dB左右的余量
三、接收机基本结构
物联网常用的CC1101和3G4G基站,现在一些无人机设备上用的 AD9364。
二、常用指标
发射: 输出功率 功率容限变化 调制误差 (矢量幅度误差(EVM)) 占用带宽 频率误差 调制邻道功率 发射机杂散发射
接收: 静态灵敏度 动态范围 邻道选择性 共信道抑制 杂散响应抗扰性 阻塞 互调响应抗扰性 接收机杂散发射
下此时的接收机天线端口输入信号功率大小;
c)
步骤b)所记录的功率即为静态灵敏度,用dBm为单位表示
-116与-119在御景蓝湾处测试,基本不能分辨差异,在物 美地下停车场进行对比,可以对比出差异,找到特定的点, 可以对比出一个掉字严重,另一个更严重。综合结论:在 灵敏度相差3db情况下,大部分状态是不能对比出差异。
二、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介绍
无线传播-影响灵敏度的因素
灵敏度计算公式:Sen(dBm)=-174dBm/Hz+NF+10logB+SNR
二、常用指标
发射:-调制误差(矢量幅度误差(EVM))
二、常用指标
发射:-占用带宽
概述 占用带宽是指被测设备以99%功率工作时占用的频谱带宽。 测量方法
在物联网里,这个指标较差,频谱利用率不高
测量方法 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可采用具有自动带宽检测功 能的频谱分析仪。
二、常用指标
发射:-占用带宽 速率10k,频偏2k、5k、15k的频谱
三、接收机基本结构
低中频接收机尝试解决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置及flicker噪声问题, 但同时保持零中频接收机的高集成性。很多无线标准要求邻道干 扰的抑制度相对于其他信道的干扰要相对较弱。低中频接收机充 分利用这样的规定,选择合适的中频频率将邻道信号作为其镜像 信号。 目前物料网收发器基本采用这种结构
二、常用指标
发射:-输出功率
概述
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发射机在一个射频周期内供给传输线的平均
功率。
测量方法
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可采用射频功率计、
综合测试仪或拥有有效值检波功能的频谱分析仪。
测试程序如下:
a)
采用合适的射频信号源,校准测试图1中“连接/转换装置”在指定频段(频率)的插入损耗
d 接收台距离基站的距离,单位为米 Diffraction 绕射障碍物所产生的损耗,故其因子K4为负值 Kclutter 移动台所处地貌的增益,单位为dB Heff 基站天线距离地面的有效高度 Hmeff 移动台的有效天线高度 AntGain 天线增益
二、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介绍
发射:-调制邻道功率
二、常用指标
发射:-发射机杂散发射
概述 杂散发射是指除了载波及其发射带宽附近的调制分量外,在离 散频率上或在窄频带内存在的无用电磁发射信号,降低其发射 电平而不会影响有用信息的传送。这些杂散发射分量包括谐波、 非谐波分量及寄生分量。杂散发射的测量包括: 天线端口杂散发射,是指通过设备天线端口以传导方式进行测 试的杂散发射测量; 机箱端口杂散发射,是指通过设备机箱端口以辐射方式进行测 试的杂散发射测量。
二、常用指标
发射:-占用带宽 速率10k,频偏2k、5k、15k的频谱
二、常用指标
发射:-频率误差
概述
实际发射所占频带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或发射的特征频
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以百万分之几的相对偏差表
示。
测量方法
测量设备采用频率计数器、综合测试仪或其它可进行频率参数
测量的测量设备。
测试程序如下:
Okumura-Hata 模型 此模型是由奥村(Okumura)等人于1962年及1965年在东京地区,使用不同的 频率、不同的天线高度、选择不同的距离进行一系列测试,最后绘成经验曲 线构成的模型。这一模型将城市视为“准平滑地形”,给出城市场强中值。对 于郊区、开阔区的场强中值,则以城市场强中值为基础进行修正。对于“不 规则地形”也给出了相应的修正因子。由于这种模型给出的修正因子较多,可 以在掌握详细地形、地物的情况下,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因此得到了 广泛应用。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公里的基站。
b)
被测发射机调制频偏误差的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规定的调制频偏误差的指标要求;
c)
根据6.1.2.2的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a) ~b)的测试过程;
d)
在极限条件下重复a) ~c)的过程
二、常用指标
发射:-调制误差(矢量幅度误差(EVM))
二、常用指标
发射:-调制误差(矢量幅度误差(EVM))
可以看出带宽与灵敏度是相互矛盾的
C是信道支持的最大速度或
者叫信道容量; W是信道的
带宽;S/ N即信噪比。
二、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介绍
无线传播-重要的天线
射频有点像黑魔法 对于很多射频工程师,天线像是射频里的黑魔法
经验: 1、测一下天线驻波比,看有没有大问题 2、有条件交厂家测一下效率 3、实测效果(测试要充分,否则测试误差影响太大)
二、常用指标
发射:-输出功率
二、常用指标
发射:-输出功率
二、常用指标
发射:-输出功率
二、常用指标
发射:-输出功率
二、常用指标
发射:-功率容限变化
概述 -测量方法
二、常用指标
发射:-调制误差(矢量幅度误差(EVM))
概述
调制误差是指发射机码元调制相位误差和频差与标准中规定的
码元相位和频差的误差比率。
无线传播-实际情况
这些模型复杂、实际环境复杂,因此结果很难准确 实际情况:靠实测 总结:功率+灵敏度+天线增益+实测
4r(m) PT (dB) PR (dB) GT (dBi) GR (dBi) 20 log (m)
讨论? 理论上2倍距离/6db 实际大家测试时功率提升,灵敏度提升有什么实测经验?
对别人的影响 有法规的限制 主要是谐波成分的影响,严格的来说DCDC电源的影响也很大 机箱端口的测试需要在暗室里进行,与EMC测试方法类似
二、常用指标
发射:-发射机杂散发射
二、常用指标
接收:-静态灵敏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