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答案)(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一、选择题(一)A型题1.原始血细胞来自A. 卵黄囊的内胚层B.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C. 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D. 羊膜的胚外中胚层E. 羊膜的外胚层2.人早期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A.第3周末B.第4周末C.第5周末D.第8周末E.第3月末3.关于原始心脏的发生,错误的是A.发生于口咽膜前面的生心区B.生心区属于中胚层C.该区细胞密集形成生心板D.生心板中央变空,形成一条居中的心管E.发育过程中心管由围心腔的腹侧转至其背侧4.心管上的4个膨大从头端至尾端依次是A.心室、心球、心房、静脉窦B.静脉窦、心球、心房、心室C.心室、心房、心球、静脉窦D.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E.心房、静脉窦、心室、心球5.心内膜垫A.发生于动脉干和心球内B.是心肌膜增生形成的隆起C.背、腹心内膜垫彼此相向生长并融合D.将原始心房分隔为左、右心房E.参与动脉干的分隔6.心房分隔时,原发孔A.由原发隔上端吸收而成B.与继发孔交错重叠C.由继发隔形成的瓣膜覆盖D.持续存在,至出生后才封闭E.由原发隔游离缘与心内膜垫组织融合而封闭7.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动脉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8.参与膜性室间隔形成的结构有A.第1隔和第2隔B.心内膜垫和动脉球嵴C.半月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心球和心房的结缔组织9.动脉球嵴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心房和静脉窦D.心室和主动脉E.心房和心室10.关于主肺动脉隔的发育哪项是错误的?A.来自动脉干和心球的心内膜下组织B.起初为一对纵行的嵴C.以后左、右嵴在中线愈合,形成主肺动脉隔D.主肺动脉隔垂直下行E.将动脉干和心球分隔成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11.动脉导管来自A.左侧未退化的背主动脉B.左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C.右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D.左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E.右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12.导致法洛四联症的主要原因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膜部缺损C.动脉球嵴偏位D.主动脉骑跨E.右心房肥大13.动脉导管的功能性关闭和解剖关闭分别是在A.出生后3月和1年左右B.出生后1年和2年左右C.出生后即刻和3月左右D.出生前和出生后6月左右E.出生前1月和出生后1年左右14.脐带内有A.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混合血的脐静脉B.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C.一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D.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E.一条含富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15.房间隔上的卵圆孔A.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B.在原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右侧被继发隔覆盖C.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右侧被原发隔覆盖D.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E.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16.胎儿心脏内的压力A.右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左心房B.左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右心房C.左、右心房压力相近D.右心室压力最低E.以上均不对17.原始血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口于心球B.均开口于心房C.均开口静脉窦D.前者开口于心房,后者开口于静脉窦E.前者开口于静脉窦,后者开口于心房18.心脏内部分隔为4腔发生于胚胎的A. 第4~7周B. 第8~10周C. 第10~12周D. 第12~14周E. 第14~16周19.胎儿血循环的特点之一是A. 动、静脉血液严格分流B. 主动脉血液可流入肺动脉C. 右心房血液可流入左心房D. 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房E. 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20.胎儿出生后血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卵圆孔关闭B.动脉导管闭锁C.脐动、静脉萎缩D.肺开始呼吸E.左、右心房不再相通(二)B型题A.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B.卵圆孔未闭C.脐静脉腹腔内部分闭锁D.背、腹心内膜垫融合E.第1隔和第2隔融合21.房间隔缺损22.法洛四联症23.肝圆韧带24.左、右房室孔形成25.左、右心房完全分隔A.心球的远侧段B.心球的近侧段C.心管上的心室D.心管上的心房E.静脉窦的右角26.形成动脉干27.形成右心房的光滑部28.形成原始右心室29.形成原始左心室30.形成左、右心耳(三)X型题31.参与心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心球嵴D.动脉干嵴E.心内膜垫32.与室间隔发生有关的是A.心室底壁的肌组织B.心内膜垫C.心球嵴D.第1隔E.第2隔33.参与左、右心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心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角34.原始血液循环中,开口于静脉窦左、右角的是A.原始心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E.卵黄静脉35.胎儿血液循环中含氧量较高的是A.上腔静脉B.静脉导管C.下腔静脉D.主动脉弓E.肺静脉36.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生时立即完成B.在出生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心房压力增高、右心房压力降低有关D.是继发隔与心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37.正常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是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38.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心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闭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大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39.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B.肺静脉狭窄、右心房肥大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大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40.胎儿左心房的血液来自A.静脉窦B.右心房C.肺静脉D.上腔静脉E.下腔静脉41.关于静脉窦的演变正确的是A.分为左、右两个角B.左角逐渐萎缩,近侧段成为冠状窦C.左角远侧段变成左房斜静脉的根部D.右角逐渐变大,收集体循环的血液E.右角最后并入右心房二、名词解释1.血岛2.心管3.球室袢4.心内膜垫5.卵圆孔6.静脉导管7.动脉导管8.法洛四联症三、问答题1.试述心脏外形的演变过程。
2.试述原始心房的分隔过程以及左、右心房的形成。
3.试述原始心室的分隔过程及分隔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畸形。
4.试述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及其出生后的变化。
附: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一、选择题(一)A型题1. B2. A3. D4. D5. C6. E7. C8. B9. B 10. D11. D 12. C 13. C 14. B 15. E 16. A 17. C 18. A 19. C 20. D(二)B型题21. B 22. A 23. C 24. D 25. E 26. A 27. E 28. B 29. C 30. D(三)X型题31. ABE 32. ABC 33. ADE 34. CDE 35. BCD 36. BCE37. CDE 38. ABCDE 39. AC 40. BC 41. ABCDE二、名词解释1.人胚第3周初,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出现由间充质细胞密集而成的细胞团,即为血岛。
血岛周边的细胞变扁平,分化为内皮细胞,血岛变成内皮管即原始血管;血岛中央的细胞变圆,分化为原始血细胞,即造血干细胞。
内皮管不断出芽延伸,与邻近内皮管相连而成血管网。
2.心管是心脏的原基。
胚胎第18~19天时,生心区的中胚层细胞密集,形成前后纵行、左右并列的一对生心扳,板的中央变空,逐渐形成一对心管;随着胚盘的卷折,心管合并为一条,并最后定位于胸腔。
心管不均等生长,形成4个膨大,从头至尾依次为心球、心室、心房和静脉窦。
经过复杂的外形变化和内部分隔,心管最后发育为心脏。
3.在心管发生过程中,由于心管头、尾端分别固定在心包上,心管生长速度比心包扩大速度快,心管各部分生长不均匀,致使心球与心室形成“U”形弯曲,称球室袢,凸向右、腹、尾侧。
如果球室袢凸向左侧,则形成右位心。
4.心内膜垫是房室管背侧壁和腹侧壁心内膜下组织增生形成的一对隆起。
心内膜垫对向生长并融合,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房室孔;心内膜垫也参与心房和心室的分隔。
5.卵圆孔是原始心房分隔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暂时性的孔,位于继发隔下缘与心内膜垫之间,其左侧有原发隔形成的卵圆孔瓣遮盖。
胎儿期,卵圆孔保证血液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出生后,肺呼吸功能开始,左心房压力增高,卵圆孔瓣与继发隔紧贴并逐渐愈合,永久性关闭卵圆孔,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
6.静脉导管是胎儿时期位于肝内的一段静脉,连于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脐静脉血富含氧和营养,大部分血液直接经静脉导管注入下腔静脉。
出生后,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
7.连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的一段血管称动脉导管。
胎儿期,由于肺无呼吸功能,肺动脉血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弓;出生后,由于肺的呼吸使肺动脉血进入肺部,动脉导管逐渐闭锁成动脉韧带。
若由于动脉导管的平滑肌未能收缩等原因使其管腔未闭锁,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8.法洛四联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畸形,这种畸形同时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和右心室肥大。
其原因主要是动脉干和心球分隔偏位,导致主肺动脉隔偏向肺动脉一侧。
三、问答题1.①由于心管各段生长速度不同,出现3个膨大,从头到尾依次称心球、心室和心房;以后心房尾端又出现一个膨大,称静脉窦;心管头端与动脉相连,尾端与静脉相连,两端固定在心包上。
②由于心管的生长速度比心包腔快,心管逐渐弯曲成S形:心球与心室形成球室袢,凸向右、腹、尾侧,而心房则移向左、背、头侧。
③心房因其腹侧有心球,背侧有食管,故向两侧膨大,位于动脉干的两侧,形成原始心房。
④心球尾段膨大,融入心室,演变为原始右心室,原来的心室成为原始左心室;左、右心室之间的表面出现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分界。
2.①原始心房顶部长出原发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两者之间暂时留有一孔为原发孔;原发孔逐渐变小并封闭,在其封闭之前,原发隔上部出现若干小孔,并融合成为一个大孔,为继发孔。
②继之,在原发隔的右侧又发生一个较厚的继发隔,其下缘呈弧形,与心内膜垫之间保留有卵圆形孔,即卵圆孔。
③原发隔上有继发孔,继发隔下有卵圆孔,两者相互覆盖,血流可从右心房通过卵圆孔和继发孔流入左心房。
④出生后两隔相贴并愈合成为房间隔,左、右心房完全分隔。
⑤原始左心房扩展,肺静脉根部及其左、右属支并入左心房,成为左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左心房演变为左心耳。
⑥右心房扩展,静脉窦右角并入右心房,成为右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右心房演变为右心耳。
3.①人胚第4周末,原始心室底部向上凸起,形成较厚的半月形肌性嵴,即为室间隔肌部;此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其上缘凹陷,与心内膜垫之间保留一孔,即为室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