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范文
这篇*是通过特定环境下,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③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味*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 播放《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名篇。
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追忆8年前的事。
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也被解聘了。
父亲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
回扬州后,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
又借钱办了丧事。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所写的就是惜别的感人场面。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差使( )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闲( ) 簌簌( ) 妥帖( )
颓唐( ) 琐屑( ) 蹒跚( )
踌躇( ) 惦记( ) 举箸( ) 迂腐( )
2、下列字词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奔丧狼藉赋闲颓唐蹒跚琐屑
祸不单行惨淡变卖典质踌躇
四、听读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篇散文,它以背影为线索,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几次写到“背影”? 各在什么地方?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四次背影。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这次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3、*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①第二段,是因为悲伤:祖母死了;父亲失业了。
②第六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流下了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流下了依恋之泪。
④第七段,读父亲来信时,流下怀念之泪。
)
4、理清*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
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
追忆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其中:2、3段,交代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4、5段,叙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为写背影作铺垫。
6段,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父子情深。
◎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
泪光中再现“背影”。
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
五、归纳小结,完成板书(展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六、初步感受父子之情。
(一)初步感受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望父买橘见背影)
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父亲的语言: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④进去吧,里面没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
2、理解一些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领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体会*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及教具点拨升华、自主合作多媒体课件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教学内
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预习内容与指导:
一、检查预习
1、抽若干人尝试朗读片断;对投影的生字词上黑板注音释义。
2、简介朱自清。
二、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①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生和父母的生日。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到。
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
三、指导朗读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读,学生展示朗读。
四、整体感知、展示交流
学习速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讨论,最后教师点拨指导)
1、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写送别时的“背影”,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感情?(完成此题后,相机朗读第六、七段,加深体会感情)
2、每次背影出现,“我”都有什么感受?
3、*题目是“背影”为什么还要写第二段、第三段?(以上内容可分步完成)
五、点拨升华
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产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背影。
而这些背影都留给我们足够的想像空间。
在朱自清的眼中,父亲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尤其是在当时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日子里,这种关爱更显可贵,也就更感动人心。
六、学生自我小结(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设计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朴实语言中的满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