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参考资料
名 称 主要用途及技术参数 现场空气、水体、土壤中挥发半挥发 物定性定量,内置135500张标准谱图、 HAPSite 电池,检出限 PPt 级带采样泵、 GPS 、 自动记录 现场鉴定未知固体、液体,不需要前 处理,220V交流或12V直流电源,内 置谱庫包括有毒工业化学品、通用化 学品、“白色粉末”、易爆物等。 能检测 250 多种气体,检测限 PPb 级 显示单位:Ppb、Ppm和 mg/m3。 现场定性定量分析1000余种固态水溶 液化学物质,主要由玻璃器皿、试剂、 试纸等构成。 含主机、吹扫捕集器、 PID、 NPD 、 PID/DELCD 检测器、内置空压机、 6OM毛细管、软件系统。
方案的主要内容
3.进行人群健康及生态环境受害情况调 查。 4.组织协调、分工、明确时间进度要求。 5.自身防护,针对不同类型污染事故选 用对应防护装备及洗消措施,做好后勤 保障。

2.应急监测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分级 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 大(Ⅰ级)四级,预警分级颜色依次为蓝色、 黄色、橙色和红色。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
④农药污染事故
剧毒农药
⑤放射性污染事故
核辐射危害
⑥油污染事故
原油、燃料油等
⑦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因操作不当或事故使大量高浓度废水突然排入地表水 体,使水质突然恶化。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发生的突然性
种类,方式,影响范围和程度多种多样
形式的多样性
事前不知道的时间,地点,种类,方式突然出现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

生产事故 贮运事故 自然灾害 人类战争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
按照发生的原因、主要污染物性质和事故表现形式分类 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排 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露或非正常排放所引起 的污染事故。 ②毒气污染事故 主要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 气等 ③爆炸事故 如煤矿瓦斯、烟花爆竹、以及煤气、石油液化气、 天然气、油漆、硫磺使用不当造成爆炸事故
2.应急监测预案

建立企业档案 建立本地区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 建立本地区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建立本地区的重点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场内、场外应急预案
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方案的主要内容
1. 污染源调查。针对事故特点尽快查明主要污染
物和源强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 监测环境因子,样点布设(可能受影响的关心 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如饮用水源地,居民区等应 布点),采样及保存运输、监测项目、方法和 频次、质量保证、数据处理,监测报告生成 (含下面第3点内容)。
2. 应急监测原则

包括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防 对所在地区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 数量的地点、运输方式和路线进行调查; 成立应急事故组织机构,包括组织、人员、装 备技术、资金等; 对各种可以预见的情况作出预案。
2.3应急工作流程

原则:程序明了,过程清晰 主要环节和程序: 接报、判断、报告、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成 立应急指挥部、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应预案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为城市(区域)综合 预案和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些具体、特定的紧急情况, 如危险化学品泄露、燃烧、爆炸、生产事故导 致的异常超标排污等,为了将其造成的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 低而制订的。
2.应急状态终止



根据应急指挥部的建议,确信污染事故已经得 到控制; 有关部门已采取并继续采取保护公众免受污染 的有效措施; 已通过了有关部门制订和实施环境恢复计划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目录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概述 2、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3、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简介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概述


定义: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 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的事件和灾难。 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认识 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 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 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核与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预案 应急状态终止
应急通讯系统
报警系统 110、120、119 指挥系统 专线电话、对外界相对保密的办公室电话、手 机和对讲机 信息发布系统 广播、电视及通讯车辆

应急防护和救援
根据污染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可能波
2.环境应急监测
是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使用小型、便捷、 简易、快速的检测仪器和装置,在尽可能短的 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 染的范围及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危害等做出判 断。为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处置提供科学的依 据,是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中的工作基础。
应急监测特点

1.变未知为已知——回答未知问题。 2.既要定性又要定量,既要测源又要测环境。 3.快速及时,以便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 失。 4.简便,使用适合于现场监测的方法和便携式 仪器为主,实验室分析为辅。
危害的严重性
生命健康及财产的严重损失,生态系统的 破坏,引发社会不安定
处置处理的艰巨性
设及面广,污染因子多,突如其来,危害性强,又必须及时快速 处理,并不留后患,往往既要现场处理,又要进行长期处置,艰巨 而复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

很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重大经 济损失,造成社会不安定和恐慌,局部地区生 态严重破坏。
应急监测系统

质量管理 组织保障 技术支持
3、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设备名称 1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2光谱仪,3便携式分光光度 计,4简易快速检测管,5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6COD快速检测仪,7通讯设施(对讲机),8笔记本 电脑(数据处理、传输),9现场(水质)样品采集、 保存装置,10便携式测油仪,11BOD快速检测仪,12 流量计,13气体检测仪,14甲醛测定仪15臭氧测定仪, 16风速、风量测定仪,17CO、CO2、PM10测定仪, 18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19防化服及自救装备,20监 测车,21监测船
及的范围划分为救援区域、防护区 域和安全区域,设置相应的监测点, 及时监测、适时调整。
联系污染源抓住重点,启动预案

1). 涵盖所有可能的污染源。 2).涵盖所有可能被影响的受体(水、气、 生物、土壌、人群等)。 3). 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判别主要污染物主 要污染源,调整监测方案,实施进一步监测。 4). 按轻重不同的层次圈定可能的影响范 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