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解释技术现状及发展PPT课件

测井解释技术现状及发展PPT课件


含螺砂岩:L g 4 .2 K 5 7 .4 L 1 g 2 .1 L 7 ( M g ) d粒度中值与泥质含量关系图
(三)储层参数精细解释
裂缝型储层-计算裂缝特征参数
C5井裂缝参数解释成果图
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
f
(A1 A2 Rs Rd
A3)Rmf
裂缝宽度计算模型
低角度: Cd Cb 103
R=0.86
0.06
0.04
0.02
8 孔隙度
±0.334%
6
y=x
4
2
0
0
0.02
0.04
0.06
0.08
0.1
φT(f)
核磁有效孔隙度与常规测井总孔隙度关系图
0
0
2
4
6
8
测井解释孔隙度(%)
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对比图
常规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平均相对误差 0.14,提高了解释精度。
地质统计法、 综合概率法、 神经网络法
划分出高角度、 低角度和网状缝。
2.1初步形成了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技术
(二)建立了裂缝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通过核磁测井计算有效孔隙度φe标定常规测井计算的总孔隙度φT,建 立了常规测井计算有效孔隙度模型。
φe(f)
岩心分析孔隙度(%)
0.1
0.08
e 1 .7(4 T )28 0 .51 (T )1 0 .9 0 08
交会图法
(二)岩相识别
白云岩
俄罗斯巴赫特油藏501井GR-NG交会图
灰岩
埃及B-K油田DEN-PEF交会图
(二)岩相识别
多元参数统计属性法
在特征参数提取的基础上, 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利用测井相技术识别岩相。
多元参数统计判别岩性与FMI岩性对比图
PC2
5 E1—泥岩相,E2—砂岩相,E3—含砾砂岩相,E4—颗粒支撑
测井解释技术现状及发展
(以海外中心为例)
海外研究中心 张丽艳
内容
1 基本情况 2 测井解释技术应用 3 难题及发展方向
1.1 人员状况
1 基本情况
2010年 5人
2008年 4人
18%
2012年 4人
2005年 2人
2002年 1人
开发路
测井专业19人; 从事测井解释不超过10人左右
1 基本情况
2.1初步形成了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技术
(四)初步建立了裂缝性储层渗透率模型
基于对渗透率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根据不同测井资料的表征能力,初步建 立了三类渗透率解释模型。
常规测井计算模型
k a e bfH e c ( - f)
常规测井+电成像联合解释模型
k a n fP 3 2 e ( 2 b f c H c ) D e d (-f)
不同岩性解释模型
粉砂岩: L g 3 .4 K 3 .1 8 L 9 g 0 .6 L 6 ( M 6 g ) d
粒度中值
含砾砂岩:L g 3 .6 K 4 3 .9 L 7 1 g .8 L 9 ( M g ) d
细砂岩: L g 4 .6 K 5 5 .9 L 3 1 g .9 L 7 ( M g ) d
2.2 快速评价与精细解释并举
快速评价
单井一次解释 单井精细解释 多井评价
精细解释
老井复查 油藏描述 多井评价
(一)测井资料预处理
交会图、直方图、岩心对比法
IRO-1井
ZB34
ZB422
GINTA-1井 厄瓜多尔16区块岩心孔隙度与测井曲线对比图
ZB421 ZB163
ZB45
蒙古宗巴音油田电阻率分布直方图
2.1初步形成了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技术
(三)基于数字岩心,建立了引入裂缝导电特征的非线性饱和度模型
Swnf
CC p(abr)C p
cos()Cf (abr)Cf
rp ff
co C s(C )其C p 中f :(a (C a p b r b ) r C )p m C p C fw,mr 1.7p f f
35
孔隙度
25
60
泥质含量
50
403015 Nhomakorabea;' Φ=0.2833Δt-0.1612
20
R=0.902 10
5
50
60
70
80
90
100
110
Δt(us/ft)
声波时差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关系图
0
0
0.1
0.2
0.3
0.4
0.5
Isp
自然电位相对值与泥质含量关系图
L(M g) d 0 .36 0 8 .05 1 V 70 s
4 砾岩相,E5—杂基支撑砾岩相,E6—混合支撑砾岩相
3
2
1
0
E1
-1
E2
E3
-2
E4
-3
E5
-4
E6
-5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PC1
不同测井相PC1与PC2交会图
(三)储层参数精细解释
孔隙型储层—相关分析建立地区经验解释模型
70
Φ(%)
岩 心 泥 质 含 量 ( %)
1.2 拥有设备
硬件:台式计算机 滚筒式绘图仪
软件:(1) FORWARD勘探测井解释平台2.7 (爱国版) (2) (3) LOGVISION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平台3.2
1 基本情况
1.3 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
国家重大专项; 资料处理与解释; 储量计算与评估。
内容
1 基本情况 2 测井解释技术应用 3 难题及发展方向
C f (H f H w f)f C w
Sw—含水饱和度;
C—岩石电导率;
Cf—裂缝网络电导率; Cp—基质岩石电导率;
Cw—地层水电导率; θ—裂缝倾角;
α—常数,与裂缝曲折度有关,一般取0.5-0.8;
Hf—裂缝张开度,um; Hwf—裂缝水膜厚度,um。
与传统Archie公式相比,新 模型引入了裂缝孔隙度、裂缝 开度、裂缝倾角及水膜厚度等 参数,充分反映裂缝导电特征。
电成像+核磁联合解释模型
k a n fP 3 2 e ( 2 b f H c c ) D e d (b s )
k —渗透率,mD; Hf —裂缝张开度,um; nf —裂缝线密度,条/m; P32 —裂缝面体比,m2/m3; Dc —裂缝中心点分形维数; φ—总孔隙度,%; Φf —裂缝孔隙度,%; Φb—岩石的大孔隙,%; Φs—岩石的小孔隙,%; a,b,c,d—与裂缝相关的系数。
2.1初步形成了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技术
承担重大专项,针对裂缝性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物性参数计算方法进行 攻关研究,部分成果已在矿场应用。
(一)建立了裂缝类型识别方法
综合岩心、成像、常规测井等多尺度资料、多种方法识别裂缝类型。
岩心、成像测井标定常 规测井,确定不同类型 裂缝响应特征;
小波多尺度分解 法构建裂缝变化 率曲线R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