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ized building(征求意见稿)2019年7月19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评价方法 (4)4 建筑设计评价 (6)4.1 主控项 (6)4.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 (6)5 工程建造评价 (9)5.1 主控项 (9)5.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 (9)6 信息化应用评价 (11)6.1 主控项 (11)6.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 (11)7 效率与效益评价 (13)7.1 主控项 (13)7.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 (13)本标准用词说明 (15)引用标准名录 (16)1 总则1.0.1 为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规范工业化建筑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的工业化程度和水平的评价。
1.0.3 工业化建筑评价主要依据建筑设计、工程建造、信息化应用、效率与效益四部分评价指标要求。
1.0.4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工业化建筑 industrialized building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 预制率 precast ratio在单体建筑规定部位的主体结构系统中,符合工业化建筑特征和要求的预制构件占全部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表征主体结构系统的工业化程度。
2.0.3 装配率 prefabrication ratio在单体建筑规定部位和建筑系统中,符合工业化建筑特征和要求的建筑部品数量占同类建筑部品总数量的比率。
表征建筑外围护系统、室内装修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的部品的工业化程度。
2.0.4 建筑部品 building parts按照一定的边界条件和配套接口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品以及材料、配件等在工厂或现场组装而成,构成建筑某一部位的功能单元。
2.0.5 集成式厨房 integrated kitchen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6 集成式卫生间 integrated bathroom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2.0.7 全装修 decorated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全部安装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性能的基本要求。
2.0.8 一体化装修 integrated decoration装修工程与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和建造,采用定制化部品部件,实现技术与产品的集成化、装配化以及施工组织的协同配合。
2.0.9一体化设计 integrated design以建筑为完整的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专业之间、各阶段设计,均实现了一体化的协同配合和系统集成。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工业化建筑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评价对象和计算单元。
单体建筑可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评价范围可包括建筑室外地坪以上部分,也可包括全部建筑。
3.1.2 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3.1.3 参与评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自评价报告》,并应保证相关评价文件和证明材料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1.4 实施评价时,应按本标准有关要求,对评价项目的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并应科学、公正地出具评价报告。
3.2 评价方法3.2.1 工业化建筑的总体评价指标应包括建筑设计阶段、工程建造阶段、信息化应用和效率与效益四部分要求。
3.2.2 工业化建筑评价应包括主控项和评价项,主控项是基本控制要求,当参评项目不符合主控项的任一规定时,不应评价为工业化建筑。
3.2.3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评价,参评项目应依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对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进行预评价;第二阶段为项目总体评价,参评项目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竣工验收资料以及评价指标要求进行总体评价。
3.2.4 建筑设计、工程建造、信息化应用和效率与效益四部分评分项的满分值均为100分,四部分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应按本标准有关规定进行评分和计算。
3.2.5 工业化建筑评价总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Q=a1Q1+a2Q2+a3Q3+a4Q4(3.2.5)式中:Q——工业化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值;Q1——建筑设计评价的实际得分值;Q2——工程建造评价的实际得分值;Q3——信息化应用评价的实际得分值;Q4——效率与效益评价的实际得分值;a1 ——建筑设计实际得分的权重值;a2 ——工程建造实际得分的权重值;a3 ——信息化应用实际得分的权重值;a4 ——效率与效益实际得分的权重值。
3.2.6 工业化建筑评价计算总得分时,建筑设计、工程建造、信息化应用和效率与效益四部分实际得分的权重值应按表3.2.6确定。
表3.2.6 工业化建筑评价各部分实际得分权重值3.2.7 工业化建筑评价结果应划分为A级、AA级、AAA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设计、工程建造、信息化应用和效率与效益四部分指标的实际得分值均不应低于60分;2 当总得分值为60~74分、75~89分、90分以上时,工业化建筑应分别评价为A级、AA级、AAA级。
4 建筑设计评价4.1 主控项4.1.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能充分体现标准化与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4.1.2 项目主体结构的预制率应不低于20%。
4.1.3 项目建筑部品的装配率应不低于50%。
4.1.4 非砌筑的非承重围护墙体和内隔墙的应用比例均不应低于70%。
4.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4.2.1项目建筑设计评分项与评分规则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评价分值Q1最高分值为100分。
表4.2.1 建筑设计评分项与评分规则注:表4.2.1中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评价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取小数点后1位。
4.2.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类型应包括:承重墙(叠合墙、模壳墙)、延性墙板、外挂墙板、柱、支撑、梁、屋架、桁架、楼(屋)面板、楼梯、阳台板、空调板、女儿墙的预制情况,并根据以下公式和要求计算预制率:×100%(4.2.2)1 预制率计算公式:ρV=V1V1+V2式中:ρV——工业化建筑的预制率;V1——±0.000标高以上主体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体积);V2——±0.000标高以上主体结构中现浇部分的混凝土用量(体积)。
2 装配式钢结构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预制率可按照100%进行评价:1)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混凝土楼板或其它免支撑、免模板技术;2)楼梯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梯或钢楼梯;3)阳台采用预制(叠合)混凝土阳台或钢制阳台。
4.2.3 建筑部品类型应包括:非砌筑外围护墙体、非砌筑内隔墙体、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装配式楼地面、管线分离系统部品应用,并根据以下公式和要求计算装配率:1 装配率计算公式:ρQ =∑A n ∙ρn n 1 (4.2.3)式中:ρQ ——建筑部品装配率;A n ——某一建筑部品在装配率计算中的权重值。
该权重值的确定,遵循各计算的建筑部品对装配率贡献一致的原则,计算方法为:单一建筑部品权重值An = 16 ×100%(6为表4.2.3规定的部品类型之和) ρn ——某一建筑部品的应用比例,即某一建筑部品的装配量(面积或数量)占该建筑部品总量的百分比。
2 建筑部品类型与应用比例计算规则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 建筑部品类型与应用比例计算规则3 由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功能不同,在公共建筑评价时,若建筑部品类型缺项可视同满足要求。
5 工程建造评价5.1 主控项5.1.1 项目应采用全装修建造方式。
5.1.2 建造过程能充分体现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的程度和水平。
5.1.3 项目在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具有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方式。
5.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5.2.1 工程建造评分规则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评价分值Q2最高分值为100分。
表5.2.1 工程建造评分规则注:当预制率≥50%时,评价内容中机械整体爬升模板技术、组合铝合金模板技术的评价可视同满分。
6 信息化应用评价6.1 主控项6.1.1项目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建立了建筑信息模型。
6.1.2项目参与各方均具有建筑信息化管理人员,并进行信息系统数据传递的管理与维护。
6.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6.2.1项目信息化应用评分规则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评价分值Q3最高分值为100分。
表6.2.1 信息化应用评分规则7 效率与效益评价7.1 主控项7.1.1项目所用工人的档案记录和基本保险等用工制度能够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7.1.2 项目建造过程建立节能、节水、节材和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并具有相应的数据记录和节约效果分析。
7.2 评分项与评价方法7.2.1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工程效率和效益,其评分规则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评价分值Q4最高分值为100分。
表7.2.1 效率与效益评分规则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无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DB11/T XXXX-2019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DB11/TXXX—2019,经中国建筑学会2019年x月xx日以xxx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主要是针对当前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或计算细则,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工业化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资料收集,起草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制。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