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见症状问诊 PPT

临床常见症状问诊 PPT


一、定 义
• 发热(fever)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
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 • 致热源(pyrogen)作用 • 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

一、定义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自身 功能紊乱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 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手术、烧伤等) • 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致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安眠药中毒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
临床常见症状问诊
主要内容
发热、疼痛、水肿、脱水,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咯血,发绀,心悸 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便血,腹泻,便秘 黄疸,尿潴留,尿失禁 抽搐与惊厥, 意识障碍
2019/11/12
一、发 热

内容
• 一、定义 • 二、正常体温、生理变异 • 四、发生机制 • 五、临床表现 • 六、问诊、观察要点 • 七、相关护理诊断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 体温渐升至39 Ċ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 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产 增 散减 热 多 热少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二、正常体温、生理变异
(一)正常体温:36-37℃ 左右
(二)体温的生理变异:24小时内体温
波动范围一般<1℃
• 剧烈运动、劳动 • 进餐后 •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 • 年龄 • 昼夜节律

四、病 因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 菌病等。 • 4、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脑、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 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 5、出血:重症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 、败血症等 • 6、皮疹:麻疹、猩红热、风疹、风湿热等。

八、相关护理诊断
• 常见于布鲁菌病。

5、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伴随症状 • 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
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 2、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
病、淋巴瘤、丝虫病等。 • 3、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
2019/11/12
一、水肿的病因及机制
1.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球—管失衡 钠水潴留
2.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生成>回流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淋巴回流受阻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2019/11/12
二、水肿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水肿 1.心源性水肿 2.肾源性水肿 3.肝源性水肿 4.营养不良性水肿 5.其他
•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 或数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 体温常在39Ċ以上 • 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
范围以上 •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外周血管收缩 骨骼肌不随意收缩
皮肤温度降低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温 升

高热期 特点:散热、产热在 高水平上平衡
体 温 升 高 到 调 定 点

皮肤血管扩张
皮肤温度升高、粘膜潮红
汗腺分泌增强
出汗,但不明显
呼吸心跳加快
神经抑制,精神沉 郁
体温下降期
特点:散热>产热
体 温 调 定 点 降 低
体 内 热
量 过
散 热 加 快

皮肤血管扩张 汗腺分泌增强
散热加快
出汗增多,皮肤 湿润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 热型(fever type):发热患者在每天不
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 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 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 型。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五、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口温) • 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 高热 39.1--41 ℃ • 超高热 41 ℃以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
特点:散热<产热
体 温 调 定 点 升 高

皮肤竖毛肌收缩
被毛粗乱、鸡皮样
2019/11/12
粘液性水肿
特点:非凹陷性 下肢胫骨前、眼睑和口唇处水肿最明显
2019/11/12
(二)局部性水肿
原因:局部静脉或淋巴液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类型:炎症性水肿 静脉阻塞性水肿 淋巴性水肿

常见热型 •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 5、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
调节中枢功
能障碍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3、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
或)液体量摄入不足有关
• 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 5、潜在并发症:惊厥
• 6、活动无耐力


七、水 肿

水肿的定义
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使全 身或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原有 的皮肤皱纹变浅或消失,甚至 有液体渗出称为水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