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案例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省一家企业拥有一项小型造纸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产品比较实用,性能好,价格低,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后发现省内另一家企业在仿造,销售,随进行专利侵权调处协商,在协商过程中,专利权人的常年法律顾问为了说明该专利产品多年来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介绍产品最早在什么时候(专利申请日前)已销售,销售到什么地方,且请法庭调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经查证,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日前二年多就开始销售产品,被告随即聘请专利代理人启动专利无效程序。
原告立即陷入专利权被无效掉的危机中,为了让被告撤消无效宣告请求,反赔被告1000多元的差旅费,允许其无偿使用专利技术。
还有制砖机,钢轨切割机等先销售产品,后申请专利给专利权人造成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后果,实在值得后人引以为戒,吸取教训。
案例分析:
1. 如果专利权无效,那么,原告对被告的指控就不存在了。
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是指被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况之一:
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与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相同和相近似,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的。
因为专利必须具备新颖性,也就是说专利在申请日前不得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 而上面的案例里,由于在申请日前该专利已经公开销售,而公开销售正是公开使用的一种,因此一旦证明该专利在申请日前公开销售了,就没有新颖性了而没有新颖性的专利,只要有人提出无效,证据完整的话,专利权将被无效,即被取消。
在申请专利前,原告也在销售该专利产品,这说明,这很可能不是原告的专利,那么这种专利便有可能是他人的当然。
综上,专利权很可能被无效。
2.专利受理机关因为受理专利时,未能详细核查专利是否具备申请条件,最后导致专利证明甚至缺乏法律效力,也负有一定责任。
3.这种官司打起来很难有胜算,申请的专利证明已经失效了,告他侵权,难
度很大。
“介绍产品最早在什么时候(专利申请日前)已销售,销售到什么地方,且请法庭调查”,自己已经承认的事实,是不需要对方再举证了。
“专利权人的常年法律顾问为了说明该专利产品多年来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介绍产品最早在什么时候(专利申请日前)已销售,销售到什么地方,且请法庭调查。
”虽然在调查取证阶段,当事人不可对法律机关有所隐瞒,但是,相对专利权人而言,法律顾问工作上的确有疏忽。
既然“经查证,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日前二年多就开始销售产品,被告随即聘请专利代理人启动专利无效程序”,这一事实被公开,那么,企图与被告和解以共享这一专利的利益的可能也随之消失。
知识产权是大事,要大办,不能轻视。
任何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如此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