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设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加快了长吉图(长吉图是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图们江的简称)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推动珲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图们江;区域示范区;建设在国家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取得显著进展形势下,在2012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还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加快推进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1.加快推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发挥珲春窗口功能,增强我国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主导权。
2.加快推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快推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4.加快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二、加快推进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构想(一)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发开放窗口作用,利用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中俄互市贸易区等诸多政策优势,探索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的有效方式,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建立高效创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大通道、大流通、大集群、大基地、大市场的发展新格局,把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努力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和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示范区。
(二)发展布局1.生态新城。
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高端、平等合作、永续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生态资源优势,实施全开放的生态兴区战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图们江地区高端产业集聚的国际生态新城,把珲春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城市。
2.五大国际产业基地。
一是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业加工出口基地;二是国际能源、矿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三是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基地;四是面向东北亚的跨境旅游休闲基地;五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商务服务基地。
3.五个国际合作功能区。
一是国际产业合作区;二是中朝珲春经济合作区;三是中俄珲春经济合作区;四是边境贸易合作区;五是中朝俄边境国际观光旅游合作区。
(三)主要目标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一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5年):到2015年,国际合作示范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良好的体制、市场、政策和法律环境,区域内外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商贸物流蓬勃发展,边境和跨境旅游进一步活跃,跨境合作模式初步建立,双边联动发展、多边联动发展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已成雏形。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服务完善、商贸繁荣的经济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更大的突破,对外开放平台日趋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充分发挥,跨境合作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商贸物流和跨境旅游日益繁荣,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三、加快推进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一)通道建设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建设要把对外通道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超前加强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国际合作示范区对外国际、国内通道畅通。
通过海运、铁路、公路、航空、口岸等综合国际通道建设,形成陆海空联运、内外部畅通的图们江国际集疏运体系。
一要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对外海运通道;二要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对外铁路通道;加快建设高标准、大容量铁路大通道;三要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公路通道。
以构筑和完善区域高等级网络为重点,加大投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四要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对外航空通道;五要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口岸通道。
以建设现代化口岸为目标,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通关过货能力,提高口岸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产业发展根据珲春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外向型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1.稳步发展现代农业;2.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3.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产业合作为主体,以整合、集聚、延伸产业链为主线,加强跨国产业合作,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生产要素集聚,加强跨国经济技术交流,打造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业加工出口基地、国际性能源矿产加工供应基地、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基地、面向东北亚的跨境旅游休闲基地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商务服务基地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三)对外交流与合作1.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贯穿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主线,也是贯穿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乃至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主线。
要始终贯穿国际合作这一主线,加对加快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慕容昕41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30期(10月)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对于这样一些领域,目前仍然应当专注于形成一些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尽量吸引一些专业人才。
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技术创新往往是由市场引导的。
正如产业集聚效应第二个阶段所反映的那样,只有具备了一系列的配套相关产业,核心产业才能发展起来。
如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先引导能源汽车的电池产业链、辅助零件产业链和轻量化产业链,通过对产业链的辅助,培育产品市场,或者在国内需要的市场销售,使得一部分企业进入这层利润环节,然后再结合湖北省生产混合动力汽车零配件的优势,在适当的时机培育相关产业,低调研发创新,看准市场空白,高调走进市场。
总之,在湖北省有选择性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本质是为了带动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方法就是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一定要慎重,通过重点发展一两个产业来带动经济总体的发展,经济水平发展上去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与要素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以产业推动区域。
(二)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支撑政策首先,依托骨干企业,政府更容易发挥他的监督引导力,发挥政府的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关键基础性技术建设若干具有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政府推进的技术创新工程,发展一批由政府主导,科研机构、企业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试点,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机制,在初期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对于朝阳型产业,主要采用鼓励创新政策和依托政策,特别要采用完善的中介体系引领资金投向、加强机制建设与技术扩散、着重整合产业链、在已有基础上加大中小企业扶植力度、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择优扶持。
另外,要加快发展自主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自主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多元化、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自主创新孵化体系。
最后,明确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在一个稳定良好的法制金融创新环境下,依靠创新要素间的充分衔接才能实现。
随着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政府还要产业的创新效果进行实时检验,产业发展的促进效率,根据当期现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以期产业发展最优化。
参考文献:1.李朴民.如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学技术产业,2010(7).2.李天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政府与企业[J].科技成果纵横,2010(1).3.时鹏将,许晓雯,蔡红.因子分析在评价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水平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7).4.王德禄.国家级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1).5.钟清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健康成长的条件[J].中国集体经济,2010(6).6.金国轩.产业升级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2009(1).7.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0(2).*本文受到湖北省省委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国家级开发区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ZB201140。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上接第34页)************************************************强与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国家的产业合作、科技合作、金融合作、资源合作、环境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以及旅游合作等。
通过合作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东北亚区域的共同发展。
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
积极拓展与东南亚、欧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
2.国内合作。
积极参与长吉图、环渤海和长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成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加强与东北地区、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交通、物流、旅游、环境保护、人才以及能源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
加强与绥芬河、通化、丹东等12个城市的合作,积极参与中蒙大通道经济带、东北东部经济带和边境线经济带建设。
四、加快推进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对策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体系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建立起高效、务实、灵活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体制机制。
同时要建立由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周边国家和地区相关城市参加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协调机制和通报、会商、市长论坛及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进行协调和沟通,促进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推进各类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协调解决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二)建立健全规划体系规划是建设的指南。
目前,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发展规划。
建议珲春市委、市政府统筹编制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口岸发展规划、旅游建设规划等子规划、相关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指导和引领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建设要以创新为动力,建成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
要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与周边国家的统筹协调与合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加快理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机制,率先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海关监管模式。
(四)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出台后,围绕规划的实施,要尽快谋划一批重点项目。
要树立超前的谋划理念,始终掌握项目前沿各类政策取向、动态变化和项目决策过程等,按照“谋大、谋强、谋新”的目标,着力谋划一批投资额大、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谋划一批高科技、低能耗、突出生态环保特色的优势项目,使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项目建设在增量中积蓄后劲。
要建立专业队伍、专家咨询、专项引进“三位一体”的项目谋划和推进体系,认真组织好项目谋划。
要高标准包装一批重点项目,明确包装标准,细化包装流程,全面提高项目储备和项目可研、土地预审、立项批复等前期工作质量,争取一大批精心策划包装的大项目、好项目挤进省和国家项目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