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食管癌外科手术入路现状与进展
我国食管癌外科手术入路现状与进展
主堡堕压医垣盘查(童王题)垫!呈生!Q旦筮垒鲞筮垫塑鱼堕旦』£!i堕尘!堕(量虹塑堕!些堕塑):堡!!坠竺!!:垫!!:!丝:鱼:№:垫
我国食管癌外科手术人路现状与进展
常栋王天佑
·13l
·综述·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发食管癌大约30 万,其中半数以上在中国。中国食管癌外科治疗水平长期以来 居国际前列,但是手术入路并不统一、争议颇多。为此,本文结 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59.8%、48.8%。
虽然近年有很多文献肯定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部食管癌在 一定条件下有提高生存率的作用,但也有不少报道持保留或否
定的意见。广泛三野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特别是 喉返神经麻痹和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高,生活质量低, 影响了该术式的广泛应用。
正如著名胸外科专家黄国俊教授2003年在《中华肿瘤杂 志》“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一文旧1中所 述,“三野淋巴结清扫终归是一种局部的外科切除治疗……在一 定条件下(当转移淋巴结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也就是在肿瘤较 局限)比二野淋巴结清扫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和较少的局部 复发。而在有更多淋巴结受累的情况下,三野和二野淋巴结清 扫的预后并无明显差别……三野淋巴结清扫在一定条件下有其 优点,但必须在精确定期的基础上严格掌握适应证,它是胸部食 管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法,应该善于掌握它,但它不是外科治疗 的方向”。
(收稿日期:2012-05-15) (本文编辑:张岚)
常栋,王天佑.我国食管癌外科手术入路现状与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0):6412-6414
调节性T细胞与类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 (RA)和1型糖尿病等,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耐受出现异常的结 果。一般情况下,机体有一系列控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机 制。克隆消除是免疫系统发展过程中第一位的选择机制,又称 阴性选择。克隆消除是一种中枢耐受,它可以将对自身抗原产 生应答的T细胞进行清除。但是,这一机制并不彻底,一些自身 反应性T细胞可以从这一消除机制中逃逸,从而进入外周系统 造成全面破坏。为了调节这些可能产生自身损害的T细胞,机 体在外周系统产生了外周耐受,包括克隆无能、外周清除、免疫 忽视和一系列调节性T细胞(Treg)。当机体Treg的数量减少或 功能减退时,便会出现自身免疫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着 重介绍Treg在RA中的作用。
注:THE:非开胸食管癌切除术;TrE:开胸食管癌切除术;NS:无统计学意义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20.049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通讯作者:常栋,Email:changdong]@yahoo.corn.cn
万方数据
生垡!堕座匡垣塞查i皇王题2垫!至至!Q旦筮鱼鲞箜垫翅£堕!』垦堕巫堕!翌(垦塑塑叵!墅堕塑),坐!尘丝!!,垫!兰:!丛:!,盟!:垫
表2左、右侧开胸食管癌切除比较(国内文献回顾性研究)
Isono等【14】(全日本) 张亚伟等[15]
1983—1989 2005—2006
Fang等【16】
四、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1.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表4):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 扫是近年来在保证手术根治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 使治疗更加合理而出现的一种个体化治疗新趋势。 日本京都大学Ueda等旧1采用术中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活 检,选择性地针对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进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上 海胸科医院从2001年起利用超声检查对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目前国内多数单位的做法是,病变在气管隆突以上者行右 侧开胸,病变在隆突以下者行左侧开胸、胸内或颈部吻合,均行 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对于少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颈部淋 巴结清扫。
三、关于三野淋巴结清扫(3 field lymph node dissection,3- FLD)
表1非开胸和开胸食管癌手术比较
国内一些单位开展了三野淋巴结清扫,随着经验的积累和 病例增加,也取得良好的结果(表3):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 1993~2007年1850例食管鳞癌(同期食管癌手术总数2389例) 3-FLD【l 8|,结果:(1)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58.4%,颈部 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是:上段癌49.5%、中段癌5%、下段 癌17.2%;(2)单站淋巴结转移者仅为5.5%,多组淋巴结转移
一、Treg的分类与功能 Treg种类非常多,根据细胞表面CIM分子是否表达可分为 CD4+Treg细胞与CD4一Treg细胞,本文着重于CD4+Treg的阐 述。CD4+Treg在数量上约占人体内外周系统CIM+T细胞的 1%一2%…。其他Treg,如CD8+CD28一T细胞、NKT细胞、NK、 Thl、Tld、TCR-y5T细胞等,尚处于探索阶段。
万方数据
(20.9%)和跳跃式淋巴结转移(73.6%)十分常见;(3)淋巴结 转移方向:上段食管癌主要向上,下段食管癌主要向下,中段食 管癌既向上又向下、主要向下转移。因此,主张:胸中段食管癌 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 管癌应行纵隔和下颈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 重点在胸腹部,下颈部清扫可酌情施行。
2001-2005
张国庆等[17】(1U期)
2001—2006
2794/179l 55/4l
52/35
一
49.1%w.70.7%
(P=O.033)
62/60
一
17.1 m.31.0
(P<O.001)
lO.5 w.13.7
(P<O.001)
一
34.6%懈.60.0%
(P=O.020) 14.5%瞄.15.O%
的病例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的研究¨“。其经验值得借 鉴和进一步研究。
2.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利用胸腔镜、 腹腔镜和纵隔镜以及食管内镜等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微创食管 癌切除术。这是在传统手术入路基础上的革新和进步,体现了 现代外科微创理念,可能是未来食管外科的发展方向哺1。
五、结语 在食管癌的外科手术人路方面的确存在较多不同意见,但 是,基本的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即“在最大 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功能”。肿瘤位置 和分期对于手术入路选择比较重要,但是国内外均缺乏严谨的 前瞻性、大样本对比研究。由于不同病期、不同类型的食管癌的 生物行为有明显差异,患者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应采取 个体化治疗策略。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毕竟食管癌 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外科手术的作用是有限的,必须开展 综合治疗。 (本文参考文献见光盘)
一、常用食管癌手术入路及食管替代物 1.非开胸食管癌切除术:(1)食管内翻拔脱术;(2)经食管 裂孔法(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THE),欧洲学者多用,颈部和 腹部两切口,钝性分离食管,食管胃颈部吻合。 2.开胸食管癌切除术(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rrE): (1)左胸一切121,适用于中下段食管癌;(2)左胸+左颈两切口, 适用于食管中上段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3)右 胸+上腹部两切口:即Ivor-Lewis手术,欧美较早应用,适用于中 下段食管癌,是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的基础;(4)右胸+上腹 部+左(右)颈部三切口:日本学者倡导,适用于食管中上段癌, 便于进行三野淋巴结清扫。 3.微创食管癌切除术:(1)电视纵隔镜、电视胸腔镜+腹腔 镜食管癌切除术;(2)电子食管镜、胃镜等软镜手术:包括内镜下 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早期食 管癌,未侵犯黏膜下层者。 4.食管替代器官的选择:食管癌切除后的首选食管替代器 官是胃。亦可应用结肠或空肠替代食管¨J。胃的优点是比较符 合生理情况、手术操作简便,胃的体积较大可以制作成管状、能 够上提至颈部;缺点是手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胃食管反流。 相比之下,结肠和空肠虽然反流较轻,但是手术需要带血管蒂进 行间置、可利用的长度有限,需要额外进行肠道吻合、术后发生 吻合口瘘的概率较大。因此,食管替代物有各自的优缺点,具体 选择应当综合考虑手术入路和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有胃切除 手术史等)。 二、常用手术入路的比较和评价 1.非开胸与开胸手术比较(表1):THE于1936年由Turner 开展,并由Orringer和Sloan完善和推广。其优势在于:(I)避免
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日本学者认为其长期效果并不一定满 意,可能只对部分食管癌有提高生存率的优势。Tabim等【“1研究 发现3-FLD只对于转移淋巴结在1~4个的病例以及有喉返神经 链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有意义。Tachibana等¨副分析1981~1998 年235例胸段食管癌三野清扫总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8.8%、53.5%、45.8%和30.9%。多因素分析显示,有一个转 移淋巴结,扩大淋巴结清扫的预后很好,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 同;但有多个转移淋巴结的病例,则应积极接受术后辅助治疗。
开胸及其相关的呼吸系统并发症;(2)手术时间短;(3)食管切 除充分并行颈部吻合,即使发生吻合口漏也是非致命性的。提 倡TrE的学者则认为:开胸手术可以更彻底地进行纵隔淋巴结 清扫,从而进行精确的术后分期,改善预后。
多组随机研究报告和Meta分析B。1显示,THE的5年生存 卒、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7rI'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生 活质量则明显提高。因此,西方学者认为:外科治疗作用是有限 的,过多的淋巴结清扫对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并无益处,食管癌 治疗效果的提高有赖于肿瘤系统性治疗方面的发展与突破。
(P>0.05)
34%∞.27%fNS)
24∞.31(月) (P<O.05)
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开展并极力倡导三野淋巴结清 扫,现已发展成为全日本70%以上医院采用的标准术式。比如 Udagawa等¨11报道,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平均5年生存率达到 53.8%,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报道了令人羡慕的类似结果。自 20世纪90年代起有欧美多家著名的临床医疗中心先后加入了 3-FLD的研究行列,并取得了与日本相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