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美容

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美容





肺主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 皮膚与汗腺、毫毛等組織。 皮毛有分泌汗液、潤澤皮膚和抵禦外邪 等功能。 這些功能,是流布在皮毛的衛氣的作用, 而衛氣之所以能發揮這些作用,主要依 靠肺氣宣散的力量。



心位於胸中。
心主血,藏神,開竅於舌。 其經脈下絡小腸,與小腸相為表裏。 心藏神:亦稱「心主神明」。這裏所謂 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 動。
中醫藥養生保健與美容: 課程內容

中醫基本理論
(見《中醫概論》講義)




概述 陰陽五行 氣血、津液 臟腑 經絡

病因與病機 預防與治則 藥物性能 藥膳
(見《中國藥膳》講義)

實務操作


面膜 (馮曄醫師)
中醫基本理論
概述 陰陽五行 氣血、津液 臟腑 經絡

病因與病機 預防與治則 藥物性能
相互制約

寒與熱相互制約

寒可制熱。 熱可制寒。 運動可制靜止。 靜止可制運動。

運動與靜止相互制約


互根互用

如氣與血,氣為陽,血為陰。

氣能生血、行血、攝血。 血能載氣,養氣。 故稱,「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消長平衡


寒熱:寒屬陰,熱屬陽。 如冬至夏,寒減熱增,為「陰消陽長」。 夏至冬,熱減寒增,為「陰長陽消」。
鼻 耳
皮毛 骨
悲 恐
五行的生剋乘侮-生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生和相剋是五行之間的正常關係。 相生: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資 生的作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 制作用。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五行相生相剋示意圖
木 火 相生 相剋 水 金 土


以自然規律解釋健康與疾病(非邪靈作 祟或祖先降怒 )。 分析結構與功能(肺、胃、腎、膀胱) 採用對抗療法的原則(中醫的「寒者熱 之」、 「熱者寒之」與西醫的「殺菌」 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

利用陰陽五行宏觀概念以說明生理與病 理現象。

如利用陰陽的概念把人體的生理分成水與 火兩方面,用水與火失於平衡來說明疾病。 又如腎藏精,主生殖之說源於五行:腎主 水(水液代謝),故腎屬於五行中的水。 冬天為收藏的季節,也屬水,因此腎臟具 有藏精的功能。


心與小腸相為表裏:心與小腸在經 絡上互相絡屬。 在病理上也有某些聯繫,如心火旺 而移熱於小腸時,可見口舌生瘡, 糜爛碎痛,以及小便短赤,灼熱疼 痛等證狀,故稱「心與小腸相為表 裏」。



肝在右脅。 膽附於肝。 肝與膽的經脈相為表裏。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 「主 疏泄」、 「主筋」。
陰陽的偏勝、偏衰的主要特點


陰盛或陽虛:寒、靜、濕 陽盛或陰虛:熱、動、燥
治療方面


陰陽偏勝的治療原則:損其有餘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陰虛(虛熱) ,補陰 陽虛(虛寒) ,補陽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補其不足

藥物方面


四氣:寒、涼為陰;熱、溫為陽 五味: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 升降浮沉:升、浮(上行而向外)為陽;



疏泄條達功能紊亂,稱為「肝氣鬱結」, 其表現為: 情志抑鬱、煩燥易怒。 梅核氣、瘿瘤。 腹中腫塊。 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影響到脾胃,可導致噯氣,脘腹脹滿疼 痛。



肝主筋:肝陰和肝血有滋養筋膜的作用,以維 持其正常收縮和鬆弛功能。肝的陰血充足,則 筋膜強勁有力,伸縮靈活自如。 肝開竅於目:由於肝藏血,其經脈又直接連繫 於目,所以肝與目的關係更為密切。中醫學中, 有很多眼科疾病是用肝來說明(如肝的陰血不 足,則兩目乾澀等)。



腎位於腰中。 左右各一。 開竅於耳及二陰。 其榮在髮。 其經脈絡膀胱,與膀胱相為表理。


腎藏精:就是說,腎具有藏精氣之功能。

精氣是生長發育生殖和維持其他臟腑正常生理活 動的物質基礎。 發育:人從幼年開始,腎精漸充,發育到青春時 期,腎的精氣開始充盈,男子能產生精子,女子 出現月經,性機能逐漸成熟。 老化:待到年老,腎的精氣漸衰,性機能和生殖 能力就隨之減退而消失,形體也逐漸衰老。 故小兒發育不良、成年陽萎、不孕等都屬於腎病 的表現。

肺氣的運動,包括了「宣散」和「肅降」兩方 面。



「宣散」是向上、向外周的擴散運動, 包括宣發衛氣。 肺氣失于宣散,有三種表現:


鼻塞、噴嚏、呼吸不利、咳嗽、胸悶等證 狀。 不能宣發衛氣,使腠理閉塞而無汗。 布散津液和水穀精微等功能減弱,津液停 於肺部而成為痰,甚則氾濫於肌膚而為水 腫。
中醫藥養生保健與美容
長庚大學 教師: Nigel Wiseman (魏迺杰)
教師: Nigel Wiseman


中文姓名: 魏迺杰 國籍:英國 學歷:德文與西班牙文 學士、輔助醫學博士 Tel: (02) 2601 6559 中醫學系:5101 Email:
nigel.wiseman@
六腑 膽、小腸、胃、 大腸、膀胱、三焦 皮毛 功能、活動、溫煦
陰 下部;裏;腹
五臟 肝、心、脾、 肺、腎 筋骨 物質、靜止、清涼
組織 生理
生理物質 五臟的陰陽
氣 心陽、腎陽
血 心陰、腎陰
病理方面

有些疾病可用人體陰陽失調來概括說明。


陰虛:消瘦、五心煩熱、顴紅、潮熱、盜汗、口 咽乾燥 (燥熱之象) 陽虛:面色淡白、身疲乏力、肢冷、自汗(寒象) 正氣包括陰液和陽氣 邪氣包括陰邪(寒、濕、痰等)與陽邪(風、暑、 火、燥等)
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

除了「病」,還有「證」的概念。如瘧疾、天 花、霍亂等疾病,都有固定的過程,男女老少 的表現大體相同。 證是中醫特有的概念,用來說明人體的不平衡 以及對抗致病因素的能力。各種疾病,在不同 的階段,就有不同的證。如「腎陽虛」、「風 寒束表」、「心火上炎」、「濕熱下注膀 胱」 ,都是證名。






對立統一 陰陽可分 相互制約 互根互用 消長平衡 相互轉化
對立統一

寒與熱是對立統一的

沒有寒,就沒有熱 沒有熱,就沒有寒 沒有運動,就沒有靜止 沒有靜止,就沒有運動

運動與靜止是對立統一的


陰陽可分

明顯的靜止 下降 (陽中之陰) 向內 (陽中之陰)

明顯的運動 上升(陽中之陽) 向外(陽中之陽)





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大腻的功能, 但在中醫學裡把它分屬於五臟,特別與 心的關係最密切。 心有病變,即可出現心煩、心悸、失眠、 多寐、多夢等心神不安的症狀;嚴重的 還可以出現神昏等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顯著減退甚至喪失的症狀,或癡呆譫妄、 狂燥等精神失常的症狀。



心主血脈:是指全身的血與脈統屬於心。血液能在脈 中運行,周流不息,以營養全身,主要屬於心的生理 功能。 心開竅於舌:「心開竅於舌」與「舌為心之苗」的意 義相同。這一理論的主要根據是:心的病變,往往在 舌上反映出來。例如:心陰虛或心火旺時,可見舌尖 或舌質紅,起茫刺,或見舌碎痛糜爛等。心陽虛或心 氣血不足時,可見舌質淡,晦暗等;心血瘀滯,可見 舌質紫暗、瘀點等;病邪入心時,可見舌強、語蹇。
五行歸屬舉例表 -自然界
五行 木 火 土 金 季節 春 夏 長夏 秋 氣候 風 暑 濕 燥 方位 東 南 中 西 生物 發展 生 長 化 收 五色 青 赤 黃 白






五行歸屬舉例表 -人體
五行
木 火 土

肝 心 脾

膽 小腸 胃
五官
目 舌 口
形體
筋 血脈 肌肉
情志
怒 喜 思
金 水
肺 腎
大腸 膀胱

概述




西方醫學已普及於世並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醫 學。 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中醫依舊流行於中國。 中醫不僅在中國持續發展,更廣為西方人所接 受。 因其具有整體觀的特點,可彌補西醫學不足之 處,而在西方國家擁有一群新的擁護者。
中醫的特點


與現代醫學相同之處 與現代醫學不同之處
與現代醫學相同之處
相互轉化


相互轉化,即「物極必反」。 如某些熱性病,在持續高熱的情況下, 大量耗傷人體正氣,可突然出現面色蒼 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脈微欲絕等 陰證,此即為陽證轉化為陰證的實例。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 診斷方面 治療方面 藥物方面
生理方面
類別 部位
內臟
陽 上部;表;背



肺位於胸中。 上連喉嚨。 開竅於鼻。 肺的經脈下絡大腸,與大腸相為表裏。


「肺主氣」,是指肺的呼吸功能以及肺在氣的 生成方面的作用。

呼吸功能:肺是把自然界的清氣吸入體內,體內 濁氣呼出體外,故有「肺司呼吸」之說。 氣的生成是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榖 精微相結合。 肺的呼吸功能對全身之氣的運動有調節作用。
五行的生剋乘侮-乘侮


相乘和相侮是五行之間的不正常的關係 相乘:乘是指乘虛侵入的意思。相乘是 剋制太過 相侮:又名反侮、反剋。侮是恃強凌弱 的意思。相侮是相剋的相反關係。例如, 木本受金剋,但木強盛時,對金進行反 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