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

二、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认识
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

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数学开放性问题以“开放”为方向来加以组织、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把题目进行“开放”,如:条件多余而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答案不唯一等等,让学生尽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如果找到一个答案,还要自觉地去想“有没有其他答案?”,如果想出一种方法,还要鼓励学生“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扩大发展空间,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

因此,确定以
下研究目标:
1、探索一条减负高效的新路子,促进广大师生更新教育观念。

2、对探索性、开放性问题设计,作一些理性思考,整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思路。

3、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探究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思路
现行教材中绝大部分的习题的条件不多不少,答案也是唯一的,属于开放性问题的题目很少。

因此,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设计、整理更多的数学开放题。

那么该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呢?研究设计开放性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将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进行探索。

2、尝试设计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传统的练习设计,条件是完备的,答案是固定的,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的定势。

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方法开放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3、探索设计开放性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配合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和测试法,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兴趣、习惯等做检测和评价。

(二)研究的措施
1、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教改意识,明确大纲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适当改动教材中习题,让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3、贯彻实践观点,搞好课堂教学。

促使学生仔细研究和发现题中隐含的内容,从而多角度、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和对知识的僵化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五、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形式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