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知识复习题一、单选题1、急性失血输血合理的是: DA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20%,输浓缩红细胞及全血 B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35%,只输浓缩红细胞 C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15%,输浓缩红细胞 D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20% 可考虑不输血 E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55% 只输浓缩红细胞及全血2、在输血过程中错误的是: BA新生儿输血时要注意预热 B可以在血中加入抗菌素 C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D输血后血袋要里保留2小时 E 输血前注意仔细核对3、自身输血的术中失血回输一般不超过: BA 2000mlB 3000mlC 4000mlD 2500mlE 1500ml4、大量出血出现HCT下降时,失血量超过:AA 20%B 15%C 30%D 25%E 40%5、原则上,不输全血时,失血量低于全身血量的: CA 20%B 15%C 30%D 25%E 40%6、从200ml全血分离的1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70kg成年人的HCT BA 2%~3%B 1%~2%C 3%~4%D 4%~5%E 0.5%~1%7、血液保存时间如用ACD抗凝为 AA 21天B 35天C 60天D 28天E 30天8、下列溶液中不是血浆增量剂的是: DA 6%右旋糖苷等渗盐溶液B 中分子右旋糖苷C 羟乙基淀粉D 林格氏液E 明胶代血浆9、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10、输血速度老年人一般为 AA 1ml/分B 5ml/分C 10滴/分D 20滴/分E 5滴/分11、小儿输血速度一般为: CA 1ml/分B 5ml/分C 10滴/分D 20滴/分E 5滴/分12、健康人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多少毫升可不输血: BA 500mlB 800mlC 1000mlD 1200mlE 1500ml13、一卵巢癌患者,输血几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B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E 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14、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DA 过敏反应B 发热反应C 细菌污染反应D 溶血反应E 血液凝集反应15、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6/12kpa,应考虑为B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C 疟疾感染D 体温中枢受损E 过敏反应16.男,35岁,有12指肠球部溃汤病史,今晨突起头晕、心慌、呕血2次、黑便1次,来院查:面色苍白、出冷汗、P 120次/分 BP 80/50 mmHg HCT 28%,估计失血量为:EA 200mlB 300mlC 500mlD 700mlE 1000ml17、多次输血的贫血病人输血时用 BA 全血B 洗涤红细胞C 血小板制剂D 血清蛋白E 浓缩白细胞1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B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D.冰冻红细胞E.照射红细胞19.临床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多考虑与哪种因素有关 AA.HLA抗体 B.CH50增高 C.C3增高 D.C4增高 E.IgA增高20、输入下列哪种成分不需交叉配血只需ABO同型输入 DA 全血B 洗涤红细胞C 浓缩白细胞 D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E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1.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DA.40% B.50% C.60% D.70% E.90%22.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BA.保存的液体血浆 B.新鲜冰冻血浆 C.洗涤红细胞 D.代血浆 E.清蛋白23.新生儿溶血病当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应首选 BA.光照疗法 B.换血疗法 C.宫内输血 D.药物疗法 E.液体疗法24.CPD-A全血保存有效期为 EA.10天 B.21天 C.28天 D.30天 E.35天25.多次输注血小板可产生 E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高 D.淋巴细胞增高 E.抗血小板抗体26.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EA.新鲜全血 B.红细胞制荆 C.普通血浆 D.代血浆 E.新鲜冰冻血浆27.血小板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剂量成人一般为 DA.2~3U B.3~4U C.4~5U D.6~8U E.20~30U28.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宜首选 EA.浓缩红细胞 B.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C.洗涤红细胞 D.冰冻红细胞 E.年轻红细胞29. 一次输血不应超过BA 8 小时B 4 小时C 2 小时D 6 小时E 5 小时30. 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B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31. 下列哪个疾病属于输血引起的疾病AA 疟疾B 甲型肝炎C 低镁血症D 低钾血症E 脾功能亢进32. 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BA 循环超负荷B 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细菌污染反应E 溶血反应33. 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AA 15 分钟~2 小时B 30 分钟C 2~3 小时D 3~4 小时E 5 小时34、有关成份输血以下哪项不正确:EA可以改善循环 B增强携氧能力 C提高血浆蛋白 D增进凝血功能 E抑制过强的免疫力35、以下哪项不是输血的适应证:AA成人一次失血量低于全身总血容量的10% B成人一次失血量大于全身总血容量的30%C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D重症感染 E凝血机制障碍36、最适用于纠正血友病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成分是:EA、新鲜冰冻血浆B、凝血酶元C、血小板D、纤维蛋白原E、Ⅷ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37、有关输血技术的叙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AA、常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血B、急性大量失血,血压极低,而静脉输血困难者可经动脉输血C、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前要过滤D、输血速度因病情而定E、输血后血袋应保留2小时左右以备化验检查用38、血液的保存期是指将保存期末的血输入24小时后,红细胞的存活率在:C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E、90%以上39、我省依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以下哪个年龄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EA、15—45B、16—46C、20—55D、18—50E、18—5540、关于输血的注意事项,以下哪项不正确:CA、输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B、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C、多种药物可加入血液中同时输入D、成人一般速度下输入1~2L冷藏血不需预热E、输血前严密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及保存时间41、一位多次接受输血的贫血病人在输全血过程中发生严重发热反应,该患者最适用的血液成分是:CA、另一供血者的同型全血B、浓缩红细胞C、洗涤红细胞D、新鲜全血E、自体血42、有关新鲜冷冻血浆(FFP)的叙述,以下哪项不正确:EA、是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分离并立即置于-20℃~-30℃保存的血浆B、其保存期为一年C、主要含凝血因子尤其是Ⅴ、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也含所有的血浆蛋白D、适用于肝胆疾病引起的凝血障碍E、临床上常用于纠正低血容量及低蛋白血症43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E:A、2年B、3年C、5年D、8年 E 、10年44、以下哪种血浆增量剂输入过量时可引起出血倾向:CA、右旋糖酐B、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C、10%羟乙基淀粉代血浆D、明胶类代血浆E、以上均不是二、判断题(20题)1、各种血液成分在制备过程中都要经过提纯、浓缩,因其容量小浓度和纯度很高,有利于提高临床输注疗效。
(√)2、用Y射线辐照血液制品,是为了杀灭制品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3、各种血细胞成分中,血小板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
(×)4、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是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
(×)5、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血液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不同成分浓度的制品,然后依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
(√)6、虽然全血的血液成分复杂,但引起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并不高. (×)7、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凡是急性失血伴有低血容量的患者均应输注全血。
(×)8、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9、因为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其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所以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就越重。
(√)10、全血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止血。
(×)11、不必要的输注全血有可能加大患者的心脏负荷,也不符合一血多用的原则。
(√)12、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13、机采浓缩血小板因白细胞、红细胞混入较少,故同型输注不需做交叉配血。
(√)14、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及时送交输血科。
(√)15、依照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则最安全,不含任何病毒. (×)16、《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17、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率要达到70%,自体输血率要达到20%。
(√)18、《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19、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凡是急性失血伴有低血容量的患者均可考虑输注全血。
(×)20、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危重患者来说,即使输用的全血量不大,也有发生急性肺水肿(循环超负荷)的危险性。
(√)四、名词解释1、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2、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3、何谓全血:全血即采集到的含有抗凝-保存液的一次性无菌塑料袋中的血液,含血细胞和血浆成分。
4、造血重建:在骨髓造血功能被摧毁后,由移植的干细胞替代员骨髓,重建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5、输血传播性疾病:输入携带病原体的血液而感染的疾病6、天然抗体:在没有察觉的抗原刺激下,在血浆中所出现的血型抗体。
7、新鲜冰冻血浆:在全血采集后6小时或8小时内,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将血浆分离出并冻结制成的成分血8、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