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大北油田年产能30万吨开发工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大北油田年产能30万吨开发工程
建设内容:大北油田(原大安北油田)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重磁力普查、详查,同时开始钻探,1996年5月成立吉林省新大公司并开始钻井,1999年12月现有油水井303口(其中油井225口,水井78口)、联合站一座、接转站四座、注水站3座、计量间56座全部完工,设计年产能30.03万t。
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
建设地点:吉林省大安市静山镇
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7.4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919.36万元。
工程建设情况:项目于1996年5月开始钻井,1999年12月现有工程竣工并投入试运行。
监测期实际生产负荷:年产能5万吨。
环评编制单位:吉林油田公司设计院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吉林油田公司设计院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吉林油田公司建设公司
验收调查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吉林省环境监测站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较好的落实了有关环保措施。
油田建设过程中本着“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始终严格保护林草地,并在永久占地的周围空地种树和植草皮,对临时占地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复垦。
工程配套建有洗井废水循环洗井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后全部回注地下不外排,生活污水采用氧化塘处理后,冬天贮存夏天排入蛤蟆泡。
接转站、联合站在油气分离、油气采输过程中均采用密闭工艺,并采用浮顶罐对原油进行贮存,减少了烃类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接转站、联合站均设立火炬系统,
工程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了减振、隔声措施。
公司环保管理机构健全,
环保规章制度完善。
三、验收调查结果
1、生态恢复及水土保持:工程共计植树造林6万平方米,其中防风固沙林达2万平方米,形成林带3万平方米,临时农田占地已全部复垦,对区域性的防风固沙和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2、废水:工业含油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注地下不外排。
3、废气:联合站、接转站锅炉废气中各污染物最大浓度分别为SO226.2毫克/立方米、NO X31.8毫克/立方米、烟尘56.2毫克/立方米,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Ⅰ时段的标准限值;非甲烷总烃在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最大浓度为0.33毫克/立方米,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1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4、噪声:监测期间共在联合站厂界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昼间最大测值48.1分贝,
夜间最大测值44.3分贝,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Ⅰ类标准限值。
5、固废:工程固废主要有落地油,钻井泥浆、岩屑等。
落地油人工回收后(回收率约为99%)多数制成油球做燃料,渣子用来铺路;钻井泥浆、岩屑置于泥浆池内干化后填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