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语言修养提升课堂魅力
提高教师语言修养提升课堂魅力
南铜冶小学孙丽贤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能完全胜任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充电”,既要掌握新教学理念,同时不能忽视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培养。
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驾驭教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本领外,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过硬的书写能力、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海纳百川的阅读功底。
这些要求看似平常,但要认真落实,却需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而当你脚踏实地去做,去练时,既能掂出“合格”二字的份量,也会体味到其中的无穷乐趣。
下面谈谈提高语文教师语言文字修养的一些做法
一、要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应能说会道,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之美。
尽管如今多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讲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但教师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成功,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引博征,教学一定会左右逢源。
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
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
如何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练一副好口才。
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有时需要准确、周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说服人;有时需要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打动人;有时需要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感染人。
这种口才的源头是广泛涉猎,具有丰富的知识。
只有那种以丰富的知识为坚强的后盾,能给人启迪、给人教育、给人力量、给人愉悦之感的谈话,才是真正的好口才。
其次要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能说一口流利的普
多名家朗诵同一篇作品,而且同一朗诵者朗诵同一篇作品时,配音的不同也是有微妙的区别的,因此,也可以鼓励学生来朗诵,加深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其普通话水平,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式。
三、要苦练过硬的书写功
在中小学校中,汉字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是否能写规范工整和比较美观的汉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规范、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教师自身也应有过硬的书写功。
一手漂亮、潇洒的好字是一个教师的“门面”,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
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漂亮的粉笔字,幽默的课堂语,个性化的手势,学生都乐于效仿。
只有教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得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所以,书写基本功是一个合格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教师练就过硬的书写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笔画清楚。
在写钢笔字、粉笔字或必须写毛笔字时,要求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合于笔形的规范、不可随意多一笔少一笔,或变动笔形,笔画的走向要符合规则,不可倒插笔。
2.正确规范。
除笔画要按上述要求注意正确规范外,在笔画的组合关系、字型结构和笔顺三个方面,也应按上面的要求,做到正确规范。
不可变动笔画的相离、相接、相交的组合关系和位置;不可随意变动部件的位置和比例;不要违背笔顺规则,随意颠倒笔画的先后顺序。
写行书时,笔画可作适当的简化和连接,笔画的组合形式也可作适当调整,但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不可随意乱写。
3.匀称有力。
匀称指字的结构布局匀称,符合结构规律。
有力首先指笔画有力,其次指每个字的笔画之间,部件之间配搭适当,显得紧凑有力。
4.熟练美观。
这是进一步的要求。
熟练主要指书写的速度,其次对常用字要大都写得熟练,不要有生有熟,夹杂其间,使人看了感到别扭。
美观则指每
个字以至全篇写得好看,给人以清晰感、愉悦感,力求达到形式美的要求。
教师本人的写字基本功是加强写字教学的关键,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底蕴,具有指导学生写好字的本领,教师必须按照以上基本要求,认真练好“三字”,在教学中要做出表率。
四、要有较高的写作功
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若不会写作就像美术老师不会画画,音乐老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
作家可能成为不了优秀的语文教师,但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作家型的。
近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公式化、雷同化的倾向仍十分明显,这种作文教学法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扼杀学生的灵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本身写作素质不高,不能不算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文”这是存在于语文教学园地的一种怪现象。
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在教学之余也动笔爬爬“格子”,写写教学论文、教学感想,抑或是写一些随笔、杂感、散文、诗歌等,从中去体会写作的酸甜苦辣,从心灵深处去感悟生活,阐释人生,最起码也写写下水文,我想,当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或评改学生作文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灵感,运用一些新的方法,给学生一些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界面。
教师要提高写作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教学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对此,有人说:“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
2.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教学的智囊。
3.写下水作文。
不少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常因打不开学生思路而苦恼,因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困惑。
作文课堂也常因此而搁浅,学生习作索然无味。
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在哪里?在学生习作前,教师自己动笔写“下水文”。
4.写点书信。
和学生交流,除了口头语言,还可采用书信的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书信交流,既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也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书信往来间,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师生间情感加深了,不
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要有海纳百川的阅读功
有人说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百川归海”方有“厚积薄发”,“学然后知不足”,只有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同时,你才会发现与别人的差距,你才会在汗颜之后重拾书本。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当师者真正变成一本品不尽,读不完的百科书后,你的讲台才会散发书香,你的语言才会如诗般美妙,你的学生才会在读你的同时去读书、去爱书。
“名师”们那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正是通过阅读自学自练得来的吗?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也是通过阅读来完善的吗?一个人可以从阅读中感悟生活,感染情感,获得知识。
由此,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阅读对生命的真谛,没理由不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古人说,“观天下书未尽,不得妄下雌黄”,这是很有见地的。
语文教师上课,不是信口雌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其语文素养的表现。
因此,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喜欢读书,好读书。
只有喜欢读,经常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做到“博观而取约,厚积而薄发”,才能“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能感染学生。
总之,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工具,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语文教师从严要求自己,练就一身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基本功,以便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最终能达到“瓦砾可为珠玉”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