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工艺学第二章答案

玻璃工艺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1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2、什么是3T图?解释3T图曲线的含义。

3、从单键能的角度谈氧化物的分类。

4、总结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1 答: 形成玻璃必须具有离子键或金属键
向共价键过渡的混合键型。

一般地说:
阴、阳离子的电负性差△x约在1.5~2.5之间;
其中阳离子具有较强的极化本领;
单键强度>335kJ/mol;
成键时出现s-p电子形成杂化轨道。

这样的键型在能量上有利于形成一种低配位数
的负离子团构造或结构键,易形成无规则的网络,
因而形成玻璃倾向很大。

2 答: 以ΔT=Tm-T 为纵坐标,冷却时间t为横坐标作出的三T曲线图叫做三T图。

由于析晶驱动力(过冷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质点迁移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因而造成
3 T 曲线弯曲而出现头部突出点,其中凸面部分为该熔点的物质在一定过冷度下形成晶体的区域,而凸面部分外围是一定过冷度下形成玻璃体的区域。

3T曲线头部的顶点对应了析出晶体体积分数为10-6时的最短时间
3答:根据单键强度的大小,将氧化物分成三类:键强在80kcal/mol以上称为玻璃形成体,它们自身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60kcal/mol一下称为网络外体,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60~80kcal/mol的氧化物,称为网络中间体,其自身不能形成玻璃,将其加入玻璃中可以改变玻璃的性能。

4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相互吸引而聚结和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及晶核长大;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难于从熔体中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成核及晶核长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