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麻醉(儿童医院)PPT课件

小儿麻醉(儿童医院)PPT课件

23
麻醉过程(1)
麻醉诱导:
药物---静脉 吸入 静吸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24
麻醉诱导
25
气管插管
26
插管固定
27
机械通气
28
麻醉过程(2)
麻醉维持: ➢ 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用微泵连续静
脉输注或靶控输注方式。 ➢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吸入麻醉剂为异
氟酚6醚m或g/七kg/氟h及醚瑞及芬N太20-尼O20,.25静脉g/k药g/为mi异n 丙 ➢ 椎管内麻醉维持。
14
麻醉前准备
➢通常二岁以下的婴儿只需禁食四小時 (喂 奶),并可于手术二小时前给予清水或糖 水。二岁以上的儿童則应禁食六小时, 糖水四小时。
➢pyloric stenosis,(2)T - E fistula及 (3)intestinal obstruction等患者为防止胃容 物误吸,可于麻醉诱导前先行插放胃管 抽出胃内容物。
8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之神经系統发育尚不健全,其 知觉系统有髓鞘,但运动系统部分 有髓鞘。加以其脑中水份较多,新 陈代谢率高,以及中枢抑制力弱等 因素,导致婴儿极易发生搐搦。
9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 婴儿之体內水份随年龄而异: 新生儿之总含水量 ( total body water )约为
80%,一岁之内婴儿则为60-65%,年龄越大便 越接近成人 ( 40-50% )。
35
36
儿童型号
37
小儿全麻中易出现的问题
➢ 全身麻醉后并发症—以呼吸系统为主 喉梗阻 喉痉挛 支气管痉挛
➢ 全麻中出现心率减慢具有重要意义,可由低氧血症、 迷走神经刺激、低血容量、心肌抑制或心脏传导阻 滞所致。 小儿麻醉期间心搏骤停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 (0.47‰ vs 0.14‰), 3岁以下小儿发生率67.6%,明 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新药的发明、监护发展阶段、小儿麻醉的基础研究、 小儿麻醉医师培训
➢ 小儿麻醉的第四个年代(1980年-至今)
监护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小儿术后镇痛等
2
麻醉学的范畴
➢临床麻醉学 ➢复苏学 ➢重症监测治疗学 ➢疼痛治疗学
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 切结合的亚专业学科,涉及医学的各领域。 小儿麻醉学是麻醉学的一部分。
10
重要功能参数
年龄组
出生 -6月 婴儿 学龄前 儿童
体重 (kg) 3-6
12 16
心率 (次/分) 180-160
160 120
血压 呼吸频 尿量 (mmHg) 率(次/分) (ml/kg/h)
60-80
60
2
80
40
1.5
90
30
1
青少年 35
100
100
20
0.5
11
小儿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基础麻醉(非气管插管的全身麻 醉)
42
全麻期间发生支气管痉挛
➢ 原因: 有支气管痉挛发作的诱因 支气管痉挛治疗不彻底,二次插管时痉挛再次 发作。
➢ 防范: 患儿长期肺部病变,有支气管痉挛的危险,应 避免发作的诱因,诱导时加深麻醉,持续滴注 氨茶碱。第一次插管后不应拔管。
43
病例3
➢ 患儿女,4m, 6kg,腰骶部巨大淋巴管瘤 8×7×6厘米。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 管,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体位上侧下卧。术中 切开瘤体,有120ml液体流出。完整切除瘤体, 手术时间1小时45分钟。平衡液已进入20ml。 在关伤口时,HR、Bp突然开始下降, HR最低 到 恢 快速5复01补次70液/分-1,,80贺次S斯p/O分320,下m降lB/hp,泵60予入/4副0。m肾术m静中Hg脉一, S推直pO入保2,1温00处H%R, 理。术毕Bp85/40mmHg,生命体征平稳,拔管 回病房。
21
静脉麻醉
➢患儿意识消失,经面罩给氧去氮、肌 松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
➢新生儿及某些危重患儿可直接清醒插 管,尽量不用肌松药。
➢ 静脉诱导可能遇到的并发症有返流、 呕吐、药物误入动脉、心血管及呼吸 抑制、组织胺释放和注射痛等。
22
小儿麻醉前的准备
SOAP ☆ S:Suction 吸引 ☆ O: Oxygen 氧气 ☆ A: Airway 气道 ☆ P:Pharmacy 药物
和度和血压。
➢吸入诱导的缺点:诱导速度慢;易引起躁动、
咳嗽、屏气、呃逆、呕吐等;心血管抑制;
环境污染。
20
静脉麻醉
➢ 静脉诱导的优点:简单、快速、无吸入药 气味的不愉快感觉,是最常规的诱导方式。
➢ 通常在静脉诱导中,静脉麻醉药与肌松药 合用,一般静脉药给予的顺序: 芬太尼2-3g/kg,或瑞芬太尼1g/kg, 或舒 芬太尼0.5 g/kg 异丙酚2.5mg/kg,或咪唑安定0.2-0.4mg/kg, 维库溴胺0.1mg/kg。
➢一些要求特殊体位,保障上呼吸道开放的全 麻手术,如侧卧位、俯卧位等。
➢ 头、面、颈、喉、某些口腔内、鼻腔内及 胸腔手术(包括心血管、肺、纵隔的手术)。
➢ 一些危重患儿、饱胃、肠梗阻、呼吸功能 衰竭、需良好肌松、需较长时间正压通气、 辅助或控制呼吸时。
➢ 某些特殊麻醉处理时,如腔镜手术、控制 性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等手术的麻醉。
加心排血量,只能通过增快心率来 增加心排血量。 ➢ 引起小儿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
低血氧、迷走刺激、挥发性麻醉 药、低血容量。
7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的新陈代谢率较成人为高,易发生缺氧。 婴儿的体表面积/ 体重(surface area / body weight ) 比值较成人大,体温调节中枢又不发 达,加以麻醉期间体表血管易于扩张,因此 当暴露于低温环境时极易失热,应予密切注 意监测预防。 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不但使麻醉过深,而且 可因血管过度收缩而发生无氧代谢和酸中毒, 容易诱发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29
麻醉机 微量泵 监护仪
30
麻醉过程(3)
气管拔管: 深麻醉下拔管 清醒状态下拔管
31
气管插管
➢ 优点: 避免呕吐物误吸(尤其是饱胃或肠梗阻) 减少呼吸道的解剖死腔,保证气道通畅。 心胸科手术以及小儿俯卧位手术需辅助呼吸 头、面、颈部手术,麻醉师需远离手术区。
➢ 缺点: 插管可致口咽、声带及气管粘膜损伤,拔管可
发生喉痉挛。
32
气管插管
➢导管内径(ID) 1岁 : 年龄(岁)/4 +4, 6-12月: 3.5
足月新生儿: 3.0 早产儿: 2.5-3.0
➢ 导管深度(cm)= 年龄(岁)/2+12
33
喉镜
气管插管
34
喉罩(LMA)
➢优点: 当困难气管插管时使用。 麻醉下行放射学检查时使用。
➢缺点: 控制呼吸容易使气体漏入胃內,造 成返流误吸。
➢外周阻滞麻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含骶管麻醉)
12
临床上多需要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麻醉方法来共 同完成一例手术的麻醉, 以达到最小生理影响和最 佳的麻醉效果。
13
麻醉前准备
➢小儿麻醉之术前准备原则上和成人无异, 只是儿童不太了解住院及手术治疗之重 要性和必要性,加以在医院里人地生疏, 所以医者应特別注意其心理状况,设法 和病人亲近,以防止造成心理伤害 ( psychic trauma )。其次孩童不懂照顾自 己及体会医护人員,故手术前后都必须 有人经常照顾。
44
低血容量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原因: 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障碍
➢防范: 严密监测重要体征 及时补液
45
病例4
患儿女,2y7m,10Kg,左肺囊肿,左肺无 呼吸音,血色素11g,入室时生命体征尚平 稳,有一条足外周静脉通路。常规麻醉诱导, 全麻插管。行T8-9单次硬膜外麻醉,局麻药 为0.5%布比卡因3ml+2%利多卡因2ml+生理 盐水1ml。20分钟后Bp突然下降50/30mmHg, HR120次/分。快速补液,副肾静推,迅速将 患儿由右侧卧位改为仰卧位,增加颈内静脉, 胸外按压,多巴胺支持,但 Bp不升,HR减 慢,20分钟后心脏停跳。
共8 ml 0.1-0.2ml/kg,分次静推。
17
利氯合剂
➢利多卡因低浓度时有镇静、镇痛、 抗惊厥作用,与氯胺酮合用,可增 强后者的作用。
➢东莨菪碱有抑制大脑皮层及镇静作 用。可强化氯胺酮的麻醉时效,有 兴奋呼吸、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可对抗氯胺酮抑制呼吸的作用及分 泌物增多的现象。
18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使用范围
46
麻醉准备不充分
➢原因: 手术接台在晚上9点。血容量不足。 在选择硬膜外麻醉前没有建立上肢的 静脉通路,不能及时补液。 ➢防范: 监测要充分;静脉通路足够;危重病 儿应避免硬膜外麻醉。
47
病例5
患儿,女,11月,11kg,诊断法鲁氏四联症+直 肠会阴瘘。入室时HR 128次/分, Bp85/40mmHg,SpO2 82%,患儿较胖,哭 闹,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间长,20余分 钟。麻醉诱导期间SpO2不能维持、 HR持 续下降,气管插管后加压给氧不能缓解, 心肺复苏无效,患儿死亡。
15
麻醉前准备
➢儿童麻醉的特殊问题:饱胃;贫血;上 呼吸道感染等
➢有松动之牙齿,则应先行拔除,以 免于麻醉期间脫落并吸入呼吸道里 发生危险
➢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 先天性缺陷亦须检查了解。
16
基础麻醉
➢ 适合一些浅表短小手术。 ➢ 利氯合剂:
氯胺酮 100mg (2ml) +2%利多卡因10mg (5ml) + 东莨菪碱 0.3mg (1ml)
38
小儿全麻中易出现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