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优秀课件

第4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优秀课件


二、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处理办法
(1)皮肤破损:先除去异物,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洗净后,涂2 %红汞或2%碘酒。 (2)烧伤:局部涂凡士林、5%鞣酸或2%苦味酸。 (3)化学药品腐蚀伤:若为强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5% 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腐蚀伤时先以大量清水冲洗后,再 用5%醋酸或5%硼酸溶液洗涤中和。若受伤处是眼部,经过上述 步骤处理后,再滴入橄榄油或液体石蜡1~2滴。 (4)菌液误入口中:应立即吐入消毒容器内,并用1:1000高 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并根据菌种不同,服用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 (5)菌液流洒桌面:将适量2%~3%来苏尔或0.1%新洁儿灭倒 于污染面,浸泡半小时后抹去。若手上有活菌,亦应浸泡于上述 消毒液3分钟后,再用肥皂和水清洗。 (6)火警:如发生火警疫情时须沉着处理,切勿慌张,应立即 关闭电闸和煤气阀门。如酒精、乙醚、汽油等有机溶液起火,切 忌用水扑救,可用沙土等扑灭火苗。
(个/m3 ) (菌落/皿)
浮游菌
(个/m3)
100
≤3500
0
≤1
≤5
1万
≤350000 ≤2000
≤3
≤100
10万 ≤3500000 ≤20000 ≤10
≤500
30万 ≤10500000 ≤60000 ≤15
2、 2010年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良好操作规范)实施指南提出的洁净室(无菌室)级别
第二节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设施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设施与设备是开展微生物 检测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因此开展微生物检测实 验,离不开实验室设施与设备。但光有实验室设 施与设备,而没有对实验室设施与设备的性能进 行检测的验证,同样起不到保证作用。
一、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设施与设备
①保证检测的无菌环境设施与器械:如洁净室(无菌室)、无菌 隔离系统、净化工作台等; ②保证检测用实验用品与用具的无菌(灭菌)设施或设备:如高 压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燥箱等; ③保证检测细菌内毒素反应的器械用具:如各种细菌内毒素反 应测定仪; ④保证检测中微生物能恒温生长与菌种保存的恒温设备:如恒 温培养箱、冰箱; ⑤各种实验操作所用仪器:全封闭薄膜过滤装置、电动匀浆仪、 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天平、显微镜等; ⑥实验操作所用的玻璃器具:各种刻度吸管、移液管、容量瓶、 试管、三角烧瓶、双碟培养皿等常用玻璃器具; ⑦测量样品中微生物菌落数或其他有关测量仪:如空气浮游菌 采样器、空气悬浮粒子计数器等。
二、洁净室(无菌室)
洁净室(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 的设施。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因 此它的设计要按国家标准—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 理规范(试行)》中第十八条规定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洁 净 室 的 施 工 、 安 装 、 验 收 应 按 国 家 行 业 标 准 JGJ71— 2010《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对于微生物检 测工作者和使用管理者来讲,更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正常 管理到日常的使用。
3、洁净室(无菌室)的使用管理要求
(1)洁净室(无菌室)要符合规范要求
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面积一般不超过10m2,不小于5m2;高度不超过2.4m。由 1~2个缓冲间、操作间组成(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 对),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应具备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箱。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毛巾、无菌衣裤放置架及挂钩、 拖鞋等,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无菌室内应六面 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 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操作间内不应安装 下水道。
第4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 序
第一节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 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一、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的规则 二、实验室意外的紧急处理办法
一、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的规则
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须时刻牢记实验的对象是病原 微生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自身有可能 招致感染,且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决不能有 丝毫侥幸心理,冒任何不必要的危险。进入实验室时必须遵 守下列规则。 (1)进实验室时必须穿白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白大衣要 经常清洗消毒。 (2)每次实验后均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消毒药水泡手。 (3)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实验指导、 笔记等带入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4)每次实验后均用消毒药水擦洗工作台面,并用紫外线灯 照射过夜。 (5)在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和吸烟,不可把任何东 西放入嘴中,也不要用手抚摸头面等部位。
洁净室(无菌室)的标准要符合GMP洁净度标准要求。 具体级别标准见下表。
1、我国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 操作规范)实施指南提出的洁净室(无菌室)级别
空气洁净度
(级别)
≥0.5μm 的微粒数
(个/m3)
≥ 5 μm 的微粒数
沉降菌 (90mm皿, 沉降0.5h)
(6)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禁止高声谈活,不准打闹嘻笑。 (7)必须按照指定的方法,小心地处理传染性材料、培养物和 污染的物质,要正确地使用存放污染器材的各种消毒容器。 (8)接种环使用前后必须进行烧灼灭菌。 (9)必须小心地避免任何有菌材料的溅出,若不慎污染了工作 台、手、眼、衣服和地面等处,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作 适当处理。 (10)培养物和传染性材料须放在工作台的安全部位,尽可能 保持台面的清洁整齐。 (11)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如不慎损坏了某 些器具,应及时报告老师,听候处理。 (12)实验完毕后清理台面,将需培养的标本及时放入培养箱。 关闭水、电、煤气和门窗后离开实验室。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空气装置, 操作区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 内温度控制18~26℃,相对湿度45%~65%。缓冲间及操 作室内均应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效果的紫外灯或其他适 宜的消毒装置,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 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大于 10Pa。无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 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 lx。缓冲间和操作间所 设置的紫外线杀菌灯(2~2.5W/m3)应定期检查辐射强度, 要求在操作面上达40μW/cm2。不符合要求的紫外杀菌 灯应及时更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