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的设置及原理
墙身 水泥砂浆 外墙贴面
金属调节片 水落管
铁箍
墙体沉降缝构造
挑梁基础
双墙承重基础
基础沉降缝构造
第三节
防 震 缝
一、防震缝的设置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 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抗震设防烈度≤6度,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为7-9度,应按一般规定设防震缝,防震缝应将建 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防烈度为10度,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宜设防震缝: 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宜设防震缝: (1)建筑物立面高差超过6M,在高差变化处须设防震缝; (2)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 (3)建筑物毗连部分结构的刚度、重量相差悬殊处。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 (2)当高度超过15m时,按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相应建 筑每增高5m、4m、3m、2m时缝宽增加20mm。
•
• • • • • • •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①挑梁基础, 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 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 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在两 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 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 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在地震区,凡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都应根据地震要求增加缝的宽 度,防止在地震时两墙由于震幅不同而相撞。
软弱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三、沉降缝的构造 由于沉降缝要同时满足伸缩缝的要求,所以墙体的沉降缝盖 缝条应满足水平伸缩和垂直沉降变形的要求。 1、要求:沉降缝应同时满足伸缩缝隙的要求,其盖缝也应满足 水平伸缩和垂直沉降变形的要求。 2、屋顶沉降缝处的金属调节盖缝或其他构件应满足变形和维修。 3、墙体沉降缝处的盖缝处理 4、基础沉降缝处理:双墙偏心基础、双墙基础交叉排列、挑梁 基础。
20
20
105
20
平缝
企口缝 砖墙伸缩缝断面形状示意图
错口缝
2、伸缩缝的构造处理 伸缩缝外墙一侧,缝内填防水、防腐材料,如沥青麻丝、 木丝板、橡胶条、塑料条和油膏等; 缝宽时,可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铝皮等金属调节片 作盖缝处理。
B 沥青麻丝 120×120×60 防腐木砖@500 26号镀锌铁皮 或1厚钢板 B B
(三)屋面伸缩缝的构造 要求: 1、要求:屋面伸缩缝的位置和缝宽应与墙体、楼地面变形缝 一致。 设置: 2、设置:一般设在同一标高屋顶或建筑物高低错落处。 构造处理: 3、构造处理:屋面伸缩缝应注意防水和泛水处理,基本原理 同屋顶泛水构造。但盖缝处应能自由伸缩而不发生渗漏。
屋面伸缩缝构造处理实例
屋面伸缩缝处细部构造( 屋面伸缩缝处细部构造(一)
项次 1 2 排架结构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挡土墙及地下室墙壁 等类结构 结构类型 装配式 装配式 现浇式 装配式 现浇式 装配式 现浇式 室内或土内 100 75 55 65 45 40 30 露天 70 50 35 40 30 30 20
3
4
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 • • • • •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 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 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 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 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 缝三种。 伸缩缝 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 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 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 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 的墙体、楼板层、 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 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 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 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 10~20米,宽度20mm ~30 mm。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B B
木垫块 B
木盖条
外墙伸缩缝处理
内墙伸缩缝处理
墙体伸缩缝构造处理
墙体伸缩缝构造处理实例
(二)楼地层伸缩缝的构造 要求: 1、要求:楼地面伸缩缝的位置和缝宽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 一致。 构造处理: 2、构造处理:缝内用弹性材料封缝,其上铺活动盖板或橡、 塑地板等地面材料;顶棚的盖缝只能单边固定,保证伸缩变形。 门 扇 开 启 方 向 不 得 跨 越 变 形 缝 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处理实例
新建建筑 沉降缝 沉降缝 沉降缝 原有建筑
立面
为避免可能产生的不 均匀沉降, 均匀沉降,应将建筑 划分为几个简单的体 型的单元体。 型的单元体。
平面
沉降缝——独立单元的设置 沉降缝——独立单元的设置 ——
变形缝设置实例——平面图 变形缝设置实例——平面图 ——
沉降缝设置实例——结构高差和荷载悬殊处 沉降缝设置实例——结构高差和荷载悬殊处 ——
•
•
•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 规定和作法也不相同。如联邦德国、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采取严格的 伸缩缝间距,以防止建筑物产生裂缝。日本、美国等是在计算中考虑温 度应力,一般不设伸缩缝。英国、法国等则处理比较灵活。中国从20世 纪50年代——开始,探讨建筑物设置伸缩缝的理论,提出了初步的理论 依据,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 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 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 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 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 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 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 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 元能自由沉降。
2
伸缩缝设置示意( 伸缩缝设置示意(一)
伸缩缝设置示意( 伸缩缝设置示意(二)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40mm,以保证缝两侧的建筑构件能 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 (一)墙体伸缩缝构造 1、墙体伸缩缝的常见截面形式:平缝、错口缝、企口缝。
240(370 370) 10 10 115 115 10 115 115 20 105 20
二、防震缝的构造 防震缝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其构造和要求与伸缩缝相似。 不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通常采用覆盖的做法。
防震缝细部构造图
防震缝设置实例
• • • • • • •
框架结构55米,剪力墙结构45米。都是现浇的,预制可以放宽。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 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 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 大间距一般为50~7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 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 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 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 础必须完全断开。 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 小宽度的要求.
第八章
伸缩缝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沉降缝
变形缝
伸 缩 缝 的 设 置 伸 缩 缝 的 构 造 沉 降 缝 的 设 置 沉 降 缝 的 构 造 防 震 缝 的 设 置
防震缝
防 震 缝 的 构 造
由于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 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 至破坏。 常采取加强措施有两种: 一是建筑物整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来抵抗破 坏应力; 二是在建筑物变形敏感的部位,沿建筑物竖向预先设置适当 宽度的缝隙,保证建筑物各自发生各自的变形,互不影响。 变形缝的类型有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伸缩缝:又叫温度缝,是为防止因温度影响引起破坏而设置 的变形缝。 沉降缝:是为防止因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 设置的变形缝。 防震缝:是为防止地震作用引起建筑物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 缝。
2、沉降缝隙的宽度 沉降缝的宽度要求应满足下表中要求: 沉降缝的宽度(mm) 沉降缝的宽度(mm)
地基情况 建筑物高度 H<5m H = 5m~10m H = 10m ~15m 2~3层 4~5层 6层以上 沉降缝宽度 (mm) 30 50 70 50~80 80~120 >120 ≥30~70
一般地基
屋面伸缩缝处细部构造( 屋面伸缩缝处细部构造(二)
第二节
沉
降
缝
一、沉降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设置原则 (1)当同一建筑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或结构形式不同时; (2)当同一建筑各部分相邻的基础类型不同或埋置深度相很大 时; (3)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地耐力相差很大而又难以保证均匀沉; (4)当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 (5)建筑物长度较大时; (6)新建、扩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二、设置位置 1、平面位置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