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及思考题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及思考题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及思考题
一、十七年小说(一):(精读《青春之歌》和《百合花》,扩展阅读《红岩》)《青春之歌》:
1、《青春之歌》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是怎样的?
2、你如何看待小说中林道静的个人选择?
3、试说说林道静的“变化”(成长)及其意义。

4、结合小说中女主人公与三位男性的关系,分析这篇小说中体现出的革命与爱情的关系。

5、你怎样理解这篇小说对革命历史的讲述?
《红岩》:
1、《红岩》中所讲述的革命历史是怎样的?
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红色革命的特点。

3、结合《红岩》以及该时期的同类小说及电影,分析这类文本中的女特务形象及其含义。

4、结合精神分析学说,试分析小说中的刑讯的意义。

《百合花》
1、这篇小说的叙述视角是怎样的?它在小说中有什么功能?
2、这篇小说和当时其他战争小说在叙述的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3、试说说小通讯员的形象。

二、十七年小说(二):(精读《创业史》和《锻炼锻炼》)
《创业史》:
1、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试说说这篇小说中人物谱系划分背后的意识形态。

2、分析梁生宝的形象及其意义。

3、分析梁三老汉的形象及其意义。

4、试概括这篇小说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描述。

《锻炼锻炼》
1、结合小说,试分析赵树理小说中所揭示的50年代农村的现实。

2、试分析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干群关系。

3、说说你对“吃不饱”和“小腿疼”这两位“落后农民”的看法。

4、结合小说细节,谈谈1950年代语境中的“劳动”。

三、十七年小说(三)(精读《洼地上的战役》、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我们夫妇之间》、《红豆》)
1、试分析《洼地上的战役》中的英雄形象和《青春之歌》中的英雄形象之间的区别。

2、《洼地上的战役》对战争的看法和“十七年”主流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什么不同?
3、小说中的“组织部”与“年轻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4、你怎样理解“组织部”这个特定环境?
5、这里的“年轻人”是“新人”吗?试说说他的特征。

6、结合小说以及当下现实,试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所体现出的人的“异化”现象。

7、你从《我们夫妇之间》看到了建国初期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8、试分析《我们夫妇之间》的叙事视角及其作用。

9、《我们夫妇之间》后来被批判,你如何看待这种批判?
10、分析《红豆》人物塑造的特点。

11、试分析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人生道路选择与《青春之歌》的区别。

四、十七年诗歌和散文:
1、结合李季和闻捷的诗作,分析十七年诗歌中的叙事。

2、结合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诗作,分析这一时期政治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

3、分析这一时期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

4、结合公刘等人的诗作,分析这一时期青年诗人创作的特点。

5、结合具体散文,分析十七年散文中的“杨朔模式”。

6、结合具体散文,分析十七年散文中的“秦牧模式”。

7、结合具体散文,分析十七年散文中的“刘白羽模式”。

五、文革文学
1、分析样板戏中的人物塑造特点。

2、分析样板戏的主题表达。

3、分析样板戏中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4、分析样板戏的艺术表达。

六、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一)(精读《班主任》、《爱是不能忘记的》、《蝴蝶》、《陈奂生上城》)
1、分析《班主任》在当时出现的特殊意义。

2、《班主任》中怎样呼应了鲁迅“救救孩子”的主题?你认为小说中哪类孩子最需要拯救?
3、分析《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特殊意义。

4、分析《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爱情的特点并说说你的看法。

5、《爱是不能忘记的》采用了孩子视角,试说说这一视角的作用。

6、分析王蒙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及其特点。

7、结合文本,分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的特点。

8、分析《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的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七、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二)(《黑骏马》、《命若琴弦》)
1、分析《黑骏马》中所展现的草原文化的特点。

2、分析《黑骏马》中所展现的汉族文化的特点。

3、分析《黑骏马》的主旨
4、《命若琴弦》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有何启发?
5、你如何理解老瞎子的师父以及老瞎子将一张无字的纸条封进徒弟琴盒的举动?
6、小说中的老少二人几乎一直处于行走状态,有人也认为“生命就在行走的过程”,说说你的看法。

八、朦胧诗:
1、舒婷《致橡树》、《神女峰》
2、北岛《回答》、《红帆船》
3、顾城《生命幻想曲》、《远和近》
九、寻根文学(精读《棋王》、《红高粱》)
1、《棋王》中的“棋”和“吃”分别代表什么?
2、小说既然是写“棋王”,为什么又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吃”?
3、你怎么理解小说中那个捡废纸的老者的作用?
4、作为寻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棋王》表现出的是对哪一种文化的迷恋和欣赏?
5、分析《棋王》的艺术特点。

6、《红高粱》对历史的讲述相比十七年小说有什么特点?
7、分析“我爷爷”和“我奶奶”的形象。

8、分析《红高粱》的叙事特点。

9、举例分析《红高粱》的语言描写。

10、你怎样看待《红高粱》的文化取向?
十、贾平凹的小说:
1、以小说《浮躁》为例,分析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中的文化取向。

2、分析《浮躁》中的民俗描写及其功能。

3、分析《浮躁》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症候。

4、你如何看待《废都》中的欲望描写。

5、以庄之蝶为例,分析《废都》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6、分析《废都》中的颓废,并谈谈你的看法。

7、分析《废都》的社会批判。

十一、王安忆的小说:
1、分析《小鲍庄》的文化意味。

2、分析《小鲍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3、结合时代特征,说说《长恨歌》中的都市怀旧及其功能。

4、分析《长恨歌》中欲望叙事与日常生活书写。

5、结合文本,分析《长恨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功能。

6、分析《长恨歌》中的上海形象。

十二、新生代诗歌:
1、分析于坚《尚义街六号》等诗中的反英雄的人生体验。

2、结合韩东、李亚伟等人的诗作,分析新生代诗歌反文化反崇高的冷抒情。

3、分析新生代诗歌的口语实验,并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诗作,试分析海子的诗歌理想。

5、结合诗作,分析海子诗歌的语言。

6、结合诗作,分析海子诗歌的意象。

十三、先锋小说(一):(精读马原《虚构》、残雪《山上的小屋》、格非《迷舟》)1、结合《虚构》等小说,试说说先锋小说在叙事方面对传统现实主义“似真幻觉”的打破。

2、试分析先锋小说对虚构的呈现和对意义的放弃。

3、分析残雪小说中所描写的生存状态。

4、试分析残雪小说中的“感觉”的意义。

5、结合小说,分析格非的叙事迷宫。

十四、先锋小说(二):(精读苏童《妻妾成群》)
1、小说中的颂莲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她和“五四”的新女性们有何不同?
2、在陈家这个中国常见的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男人和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如何理解从中折射出来的中国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中的人性。

3、小说为什么要写陈左迁的丧失性功能和飞浦对女人的惧怕?
4、试说说苏童小说在叙事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十五、余华的小说:(阅读《现实一种》、《许三观卖血记》)
1、《现实一种》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它反映了作者和我们身处其中的现实之间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你认为谁是《现实一种》真正的主人公?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小说安排为两代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其中透露出作者对人性怎样的思考?
4、《现实一种》的叙事者是一个怎样的叙事者?
5、《许三观卖血记》所描写的许三观们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它和你所了解的历史有何相同或不同?.
6、你怎样看待许三观这一人物?.
7、小说写了许三观的多次卖血经历,结尾又写许三观不能卖血时的无助和绝望。

比较“五四”时期鲁迅的小说《药》,说说这其中的巨大变化。

8、你怎样理解《许三观卖血记》中无处不在的“重复”?
十六、新写实小说:(阅读《不谈爱情》、《烦恼人生》、《风景》、《一地鸡毛》、《伏羲伏羲》)
1、试分析池莉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之流。

2、你如何看待池莉作品中人物内心的“俗”?
3、对比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池莉的《不谈爱情》,说说你的感想。

4、方方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风景?
5、在展示生活的残酷真相之外,你从《风景》中还看到了什么?
6、分析刘震云作品中所展现的新的异化主题。

7、说说刘恒作品中的欲望。

8、结合以上作品,分析新写实小说所展现出来的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十七、女性小说(精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无处告别》、徐坤《厨房》)1、分析林白小说所体现的女性的自我寻找。

2、分析林白小说对女性自我实现的展示。

3、分析陈染小说对知识女性存在困境的展示。

4、分析陈染小说中女性的文化自救及其艰难。

5、你怎样理解《厨房》的第一句:“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

?.
6、试分析《厨房》中所展示的都市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两难境地。

.
7、西蒙·波伏瓦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你觉得她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