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领导工作需要战略思维

谈领导工作需要战略思维

谈领导工作需要战略思维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变的世界。

我国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世界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应对国内的体制转轨和来自国外的挑战,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略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所谓战略,即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谋划。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善于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思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

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
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首先是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要求。

因此,对于战略思维来说,把握全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战略思维能力是综合性素质,但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

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战略意识、战略思维。

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之所以对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首先是由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任何一级的领导干部都要独挡一面,独立负责一定范围的工作。

相对于更大范围的工作来说,处在一定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局部,相对于更小范围的工作来说,这种工作又具有全局性的性质。

因此,增强全局观念,对于领导干部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服从工作全局,为全局形势的改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调动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地方和部门的大发展。

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增强全局观念都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增强全局观念的上述两个方面,在现实中往往又是“矛盾”的,怎样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也是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对一部分领导干部来说,驾驭自己工作的全局似乎比较容易,而自觉
服从全局好像很“难”。

比如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再比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

这里所谓的“难”,不是真的难做到,而是不想或不愿从全局出发。

这样的部门战略越发展,其危害越大。

由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具有相对性,因此,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领导的范围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在全国全局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这就更需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时时处处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自己的工作。

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全局观念,不善于战略思维,就有可能导致工作上的严重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学习理论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
正确的战略是对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即规律的认识,因而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这样,战略思维也就具有理论思维的性质。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学习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产生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就形成了科学的发展战略。

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战略思维水平,还必须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无所不通的“全才”,但广博的知识和开
阔的视野却是必须具备的。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领导干部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还要抓紧学习从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习经济学,一个是学习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

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们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节奏在加快。

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注意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不要说充当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家了,就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将难以胜任。

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为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学会把自己经验性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

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了对事物全面、客观、动态的认识,想问题、作决策的战略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就能从战略高度谋划工作,领导工作就会主动。

因此,善于从理论思维的高度把握客观规律,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要善于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也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可靠基础。

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不必须从实践中锻炼出来。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还要靠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首先,实践的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动力。

领导干部对战略思维能力的需要,只有身处在复杂的领导工作实践中才有切身的体会。

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人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很多的,需要的能力也是各种各样的。

对于担负领导责任的干部来说,最迫切的实践需要是对具有全局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施战略指导和领导,提高能力的重点就不能不放在战略思维能力上,战略思维能力是完成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并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特殊能力。

其次,实践过程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只有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才能形成并提高。

在现实的认识活动
中,经过一个认识过程就达到本质认识的事是很少的,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反复认识,才能达到真理。

所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不断深化,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最后,实践结果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

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是为了独善其身,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解决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领导工作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特定的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相对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战略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和提高的大小,必须以具体实践的效果好坏作为检验标准。

而为了取得好的实践效果,又必须善于以求实的精神开拓进取。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是一场新的革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