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
定慧寺
由“海不扬波”亭向东,只见一株八百年古银杏树下有一座千年古 刹,即定慧寺。墙上嵌有“横海大航”四个篆体大字,上挂横额 “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寂来山创建大雄宝 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后毁于火,明宣德年 间,和尚觉初心重建。清代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才将寺名改为定 慧寺,沿用至今,寺庙现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内雕 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快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 还有飞檐、斗拱,艺术高妙,国内少见,加上殿堂三尊金碧辉煌 的大佛,更显得大殿气宇轩昂。康熙帝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 于烛光香雾之中。正中的释迦牟尼、迦叶、阿难像栩栩如生,两 旁排列着几十尊新塑罗汉像,玲珑的长明灯高悬半空,紫铜炉里 香烟缭绕,整个大殿显得庄严肃穆,古刹空灵。殿前的两株银杏 树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塔体高42米,海 拔70.4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 万佛塔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 古塔。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 塔内设两套楼梯上下分流,外有栏杆相 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 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 放射出八束光柱,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
过三诏洞,沿石级而上,半山腰有一座六角亭,便是 建于明朝天顺年间的壮观亭。亭名取自李白“登高壮 观天地间”诗意。登亭远望,南临铁瓮,北瞰瓜州, 西接金陵,东控海门,引颈四望,只见白水青山,江 山景色荟萃于此,自然壮观美丽。亭柱上刻有三副楹 联:“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砥柱镇中流, 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 “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来寻五色龙”;将焦山的景 色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亭旁有千年古柏一株,号称六朝柏,挺拔潇洒, 如娇龙昂首,顶天立地,至今千余年,还枝叶茂盛, 苍翠葱郁,自成一景。宋一诗人曾为此题咏一首: 一株夭矫六朝松,多是坂埋与石封。 不要点睛亦飞去,前生原是在天龙。
镇江焦山
第八小组
小组人员
尤嘉 李送玲 王丽 陈莹 沈婧琰
镇江焦山
简介 享誉中外 焦山旅游线路 景点介绍 交通信息
焦山简介
焦山,著名旅游景点, 系“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 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 位于市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 象山夹江对峙。山高71米,周长2000余米,因 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 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 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江中唯 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 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游人身临其 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 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东泠泉
在大雄宝殿西侧原海云堂的天井里,有一口 井,叫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又 称炼丹井。其实这里本不是一个泉,而是焦山 和尚模仿金山中泠泉开凿的一口井。因焦山在 金山之东,故称为“东泠泉”。过去金、焦二 山和尚常常相互争胜,彼此模仿,金山寺有个 苏东坡玉带,焦山寺也弄来一条杨一清玉带; 焦山有个吸江亭,金山也仿造一个吞海亭。东 泠泉的开凿正是他们竞相争胜的结果。
华严阁
位于定慧寺西南的华严阁,面临大江, 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临水建筑。华 严二字出于《华严经》,比喻这里是 “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胜境。楼上 厅堂正中原是一副“大江东去,群山西 来”的对联,对登楼观景有画龙点睛之 妙。现已换成“一片浮玉,十分江景”。 楼下为“浮玉斋”素菜馆,颇具特色。
摩崖石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澜阁
焦山碑林所收集的历代碑刻,无论从史 料和书法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并 蜚声海外,焦山也被誉为“书法之山”。
焦山古炮台
焦山东侧的山脚下,石块嶙峋,八个 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 长江的入海口,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 整个炮台是暗堡式,每个炮堡都附有一 座小弹药库,另有一大弹药库在炮堡南 端门外偏西处。整体都用三合土分层浇 灌而成,坚固异常。抗战时,炮台为日 军摧毁,现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享 誉 中 外
手是 画 名 有诗 云 自 阁 其 ,著 , 僧 竹云 庵 然 。 三 都名 清 , 有“ 等 庵 寺 是 曾的 代 能 篱静 十 、 庵 焦 享画 禅 诗 笆室 多 玉 有 山 名家僧词 焦个峰定多 一,几歌 山庵庵慧禅 时鹤 谷 赋 每十 寺 、 寺 寺 州 , , 个五 。 香 、 精 是 六 善 寺家 郑 林 别 舍 拓 静 琴 庙, 板 庵 峰 亭 碑 和 棋 都家 桥 、 庵 台 能 尚 书 有家 有 海 、 楼
吸江楼
吸江楼耸立在焦山东峰绝顶,原名吸江亭,又名吸江 楼。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又称四面佛亭。楼呈 八角形,整个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 廊四通,八面有景。楼为两层,上层横额题有“吸江 楼”三字,底层横额写有“江山胜概”四个大字。游 客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佳处妙景尽收眼底。 江北碧野辽阔,阡陌纵横,一望无际,江南苍翠青山, 连丘叠嶂。此处视野广阔,气象万千,令人精神顿爽。 若夏日清晨登楼观日出,别有风味,历来为游人所称 道。清代名士齐彦槐有诗赞曰:
西北临江有一块近代石刻,以刚毅的笔 力,镌刻五言诗一首:“为废不平均, 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 游。”这是中国律师协会在1920年为废 除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大声疾 呼,到处奔走时,路过焦山留下的题名 石刻。
三诏洞
三诏洞又名焦公洞,位于焦山西麓引人 上山顶的路旁
壮观亭
宛木气“因焦 若苍势中为山 人翠磅流焦之 间,礴砥山所 仙水;柱耸以 岛域加”峙享 在广上、于誉 水阔山“江中 中,寺镇心外 缥环隐江,, 缈境约之犹其 。幽,石为一 美林” 是 , ,
享 誉 中 外
之之一次于文其 宝王大于世物次 。”碑古皆和由 的林都知著于 《。西,名焦 痤其安碑的山 鹤中碑林古藏 铭被林墨迹有 》称,宝,许 碑为为之摩多 为“江多崖珍 稀碑南,石贵 世中第仅刻的
、
谢谢
百寿亭
位于焦山西北半山腰别峰庵下。该亭是一座用 砖砌成的方形凉亭,周围有墙,墙头与亭檐之 间用瓦镶成一排古寿字图案,东、西、北三面 墙有拱门,东西两门山路贯串其中。南墙内壁 中间竖嵌着四块条石,上刻一百个不同样的篆 体寿宁,变化巧妙,别具匠心。上有横额“百 寿亭”三个大字,北面门头上刻有“水云深处” 四字。现在亭内有石凳,可供游人小憩。 相传此亭的来历是:清末有一善士范某, 看到焦山脚下别峰庵的山路非常崎岖,登临困 难,便捐钱铺设一条花冈石山路,直达别峰庵, 庵主为了感恩,就建了这座百寿亭为他祝福。
交通信息
由镇江火车站乘4路车前往到终点站,或者先游金山而 后换乘直达焦山的公交车。 自驾贴士 1、最好坐船登岸后西行上山,沿途可以欣赏千年 名流墨宝石刻以及焦公洞、别峰庵(板桥读书处、 “百寿亭”等景点。在焦山西麓沿江一带。全为陡岩 峭壁,有浮玉、栈道、观音、瘗鹤铭等岩,其间有千 百年来历代名人的诗人题刻。千万不要错过! 2、最好自由行,这样可以慢慢品味焦山碑林和 “大字之祖”《瘗鹤铭》。木子发现许多游客去了还 不知道焦山有“书法之山之说,实在遗憾。
御碑亭
定慧寺天王殿前是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上盖琉璃 瓦,亭中竖立一块石碑,上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 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 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因是皇帝手书刻碑 建亭,所以称“御碑亭”。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 处风景加以比较,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 山一筹。其文曰: 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 焦山似羲之,偃卧东床袒其腹; 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 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
……”
享 誉 中 外
游览线路
焦山游览线路
不波亭━━定慧寺━━东泠泉━━御碑亭━━观澜 阁━━宝墨轩━━焦山古炮台━━华严阁━━摩崖 石刻━━三诏洞━━壮观亭━━别峰庵(板桥读书 处)━━百寿亭━━吸江楼
不波亭
是“海不扬波”亭的简称, 即定慧寺山门。
从长江边上与焦山对峙的象 山脚下的渡口摆渡过江,不 到五分钟就可踏上绿色的小 岛—焦山。迎面的焦山大门, 朱漆彩画,一对石狮镇守大 门。门旁左右悬挂着清代光 绪年间巴州廖伦所写的一幅 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 圣人”,显得古朴典雅。进 入山门,迎壁就是对联的横 披“海不扬波”四个大字, 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意为焦山矗立江心,犹如镇 海之石,驱逐水妖,故而海 不扬波。在佛教上“海不扬 波”是清平世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