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研究;教学方法;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58-01
随着语文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发挥才能的舞台,如何去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韩愈曾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自愿的去接受教育并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

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

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
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

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热爱学习的,都是有旺盛的求知欲的,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

不仅如此,在平时中还应该多鼓励引导,少批评训斥。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形成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还可以鼓励交流合作。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还应该抽出一点时间供学生去思考,去交流。

在课堂中,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义务,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提升。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教学
如今的课堂很沉闷,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被动的去吸收课本或者是教师教给的结论。

而真正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则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那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业水平高、责任心强,且乐于助人的学生选作小组长,由小组长召集组员学习、决定学习内容、督促学习过程、检查记录组员学习情况等。

再根据学生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对学习小组要灵活组合,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更有利于学生之间愉
快地进行合作。

力求小组之间能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和创新者。

教师要做合作学习的营造者。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在创设一定课堂氛围的情境下再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总之,学好语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营造欢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学生就会爱上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