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整理以及考研参考书目资料(尤其对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华中师范大学,陕师大,西南大学以及一些综合类学校都有用。
)对于古代文学考研,我最关心就是如何去看书整理笔记的问题。
经过我询问学长学姐学习经验后,联系我自己的感受,我决定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
可能有的同学说笔记多好整了,当你开始整理时你就会发现难度在哪儿,你需要理清的东西很多,而且还不能遗漏,要有利于理解记忆,更得有针对性,全而重点突出。
对于一道题可能有多个答案,你该如何处理,是融合还是选择其一,都是你能力的体现。
没有答案的话给如何去整理,资料上没有的题书上没有说的你该如何整理,有的学校不可能全考书上内容,一句话甚至都会是个大题,你该如何把握呢,如何有针对性呢?诸多问题都需要你考虑。
这些问题也是我思考的,所以整理笔记前我先想清楚,也看了好多书理清头绪,弄懂相关概念才开始着手准备。
具体情况我会慢慢给大家说的。
对于笔记如何整理我也考虑了几种方法也试了一下,第一种就是看书的过程中用笔概括集中记录在本字上,这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是印象深刻,缺点是耗费时间;第二种是看书然后用电脑打字存到Word上,这种方法优点是速度快节省时间、便于修改,缺点是印象不深刻。
我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但具体做法是,我把笔记大致分成三大部分:诗歌(包括词,散文,古文)、小说、戏曲。
然后按照三部分内容去看书,总结参考资料做笔记。
详细情况如下:参考书目: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参考资料:崇文书局万献初的《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学习与考研辅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国文学史基础与实战练习》大明教育中国文史出版社“考研直通车”文学专业精品题库系列丛书《中国文学史》齐鲁书社《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齐鲁书社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国古代文学史》在整理之前,我首先树立要树立一个书的脉络,为此,我看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这两本书的特点是薄,相当于把知识点提炼出来了,内容简略,但是该有的基本都有,条例清晰。
我根据这两本书整理出了时间脉络,比如唐代文学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部分,我按着四部分开始整理笔记。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的学校考了一个中唐的诗歌流派以及特点时,你自己必须清楚那些流派哪些诗人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对号入座。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尤其是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整理。
这两本书的作用不止如此,正因为是提炼的知识点所以有的题这上面也可以找到答案,而且便于归纳知识点。
比如南京师范大学的2005年真题“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特征”,南师大出版社的这本书上面写的非常有条理而且比百度搜的答案要好的多。
我要说明的是南师大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这本基本上是对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的简化,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与有过恩版相似甚至相同,这本也是南师大古代文学教研室老师参考了内部编辑的《中国文学史纲要》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自学指导》等书编辑的。
很有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这本书主要参照了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所以这两本书很有代表性。
接着我看了袁行霈的《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为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
这本书内容简明扼要可以对各种文体有个初步把握。
之后,我又看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导沈新林教授的《古代小说与戏曲》和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的《古代诗歌与散文》两本书,这两本书的目的是了解小说、戏曲、诗歌(词,散曲)、散文(古文,赋,骈文,小品文,八股文)的发展脉络以及各自的特点,一是为了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便于理解相关问题比如诗词散曲之间的联系区别,七律,古体之间的练习区别等等,有时候会考这样的题,比如理解戏曲中套数,小令,词牌的特点。
而是为了应对考各种问题发展的题,比如元散曲的发展历程,比如词的由来,比如乐府的来历以及发展历程等等。
纵向横向的了解。
同时我又看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冷成金的《唐诗宋词研究》、葛晓音的《唐诗宋词十五讲》、周先慎的《中国文学十五讲》、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是为了从点到面的了解相关知识:比如杜甫研究,李白研究,《红楼梦》研究,唐诗改革等等。
对于文论部分除了看参考书目之外,我还看了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志荣的《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讲解清晰,缺点引用古人话太多,缺少自己观点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夏传才的《古文论译释》(有译文以及评论,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点)、复旦大学出版社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特点:薄而全面)、中华书局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便于更好的理解文心雕龙,看原文是很难理解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特别全,有关文论的知识点都包含其内,缺点:有的地方讲解太少,比如对元好问的诗论讲解)。
读完他们之后,我从总体到细致有了全面的把握。
整理了从先秦到近代的相关文论观点,为了应对文论名词解释也为了应对有些学校考文学评论。
读完书之后,我要做的是笔记的重难点问题。
首先当然是依据两本书内容照出重点,其次,是我要说的,我以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基本所有老师为参考对象,因为南师大的老师体系是很全面的,考题也是从先秦到近代,各种文体,文论都会考。
所以我要做的是把南师大老师的资料搜集整理,然后按每个人名进图书馆把他相关的能搜到的论文全部找到,下载下来,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找论文前面的内容提要,从中照出关键词,然后把所有论文关键词整理,写出关键词的概率,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老师研究方向以及他所研究领域的重难点在哪里了。
有了脉络有了重难点,我就开始以时间为横向轴,以作家祖品为纵向抽开始整理笔记。
整理的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从基本概念开始整理,这样更能够便于理解,比如戏曲方面的套数,小令,带过曲,南曲,北曲的理解,这是很重要的,理解了这些是很重要的,比如北曲南曲的理解,北曲遒劲,朴实,大多用弦乐器伴奏,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也采用部分北曲;南曲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牡丹亭》艺术特色中的“《牡丹亭》的宾白饶有机趣,曲词优美,兼用北曲活泼动荡及南曲婉转柔美的长处。
剧中生旦诉情之曲多用南曲,描写战胜和鬼怪如《虏谍》、《冥判》等出则用北曲。
”所以我们背笔记要理解着背,上了考场就不会忘了,而是能够融会贯通,凭自己想的作答了。
然后说说参考书目的优缺点: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优点是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归纳总结大题知识点;缺点是:内容不够丰富,有的知识点比较老旧。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优点是:内容丰富,基本是国内中国文学史中最有代表性的,而且也是国内各领域专家合理撰写的,也是高校考研绝大多数的指定书目;缺点是条理不清,知识点混杂在一起,不容易整理笔记。
所以这两本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补充。
我以游国恩版作为梳理线索以及提炼观点的主要参考书,而袁行霈版的则是补充说明,大家不要小看了游国恩版本,编写者可以说也是功力深厚的,比如编写戏曲部分的王起教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王季思,可以说他对戏曲大把握是很少能出其右的,书中的很多观点甚至的原话原段都被其他文学史借用甚至袁行霈版借鉴的地方也很多,就更不用说是游国恩等大师了。
现在的学者也很难能超越他们的。
参考资料是为了我整理时节省时间,以及补充查漏的,毕竟书中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常规的,参考资料中的题有的是对书中知识的补充。
所以我把市场有卖的的资料全买了,没有卖的我通过淘宝买的复印版的。
笔记总的来说分为两个部分:名词解释和大题。
名词解释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或者资料,或者百度有我的全的。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看书过程汇总把提到的或者感觉可以成为名词解释的,看一节就把名词解释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就这样把书中有的整理出来,当然只有题目没有答案。
然后我又花费一周的时间把网上能搜到的名词解释全部整理到一个Word上。
和前面书上的整合一起成为一个最全面的名词解释。
接着我开始整理答案,答案的来源是参考书以及各种资料和网络。
同一个名词解释我选择解释最全面最有条理的一个作为答案,当然太长的我还有留一个简洁版的答案。
我遇到两个答案都很好,但从不同角度说明,我把两个都留下来,到时候背的时候选择一个,另一个做理解用。
大题跟名词解释差不多,也是看书的过程中先把题目先总结道一张纸上,然后汇总在一起,开始找答案,答案的来源也差不多,有时候找不到我就进图书馆下载相关论文,整理出来,或者问研究生的师姐。
大题整理过程中对于重点我竭力突出它的重要性,基本能够搜集整理的都整理了,没有的是我自己看书总结。
对于特别重要的点,比如说四大名剧,以《桃花扇》为例,书上提到的一句重要的话或者某个人的评论,我都把它整理成了一道题。
对于《聊斋》、《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同样如此,尤其是鲁迅的话。
我不是单纯的把资料或书本上的东西简单的敲打或者复制过去,各个资料的优缺点我就不说了,只是总体上缺点是有的过于简单,有的没有条理,就一堆话,有的采用袁行霈版上的题,大家都知道这本书语言优美,跟散文一样,但是有的题观点不好提炼,而且语言不通俗背起来不好背。
我的笔记我尽量采用语言通俗的答案,我尽量参考书和资料把一道题尽量整理的全面。
大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道题分为1234各个点,每点前都有一个概括的话,我都加粗显示,大家更能掌握一道题的关键。
至于后面补充说明该点的论述,涉及到例子的,我尽量采用大家初高中背过的或者熟悉的诗词或例子去解释。
整个笔记脉络清晰,以时间为线索,对于每个时期我都有一道纵向的题,介绍这个时期各个文体以及思潮的发展情况。
对于文体,我也总理了该文体的发展情况。
纵向横向全面把握,也有利于大家理解,可以说我的笔记比书更有条理,脉络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我用不同笔表明。
而且无论名词解释还是大题,主要核心的词语我都加粗提醒,名词解释同样我也按照不同的内容分①②③④⑤,比如一个名词解释包含了书的来历,作者介绍,内容介绍,艺术成就,影响等,分成①②③④⑤记起来更有条理。
大题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总要知识点我在目录和正文部分都用星号表明,越重要星号越多,而且考的频率我也标出来,只要你看到就能知道重点次重点。
关于网上或其他学长买资料的,我也买过,不是我在诋毁别人,他们的资料说是内部的,但是其实是市场上某一本书用不同的笔记又重新整理一遍,有的答案直接百度复制粘贴,而且没有重点,我自己买了一套380元,我不多说,我自己凭良心在卖笔记,相信你看到我的笔记就会知道我花费多大心血。
拿南师大14真题来说,我的笔记除了一道不是原题之外,其他的全是原题,而不是原题的相信大家背完我的笔记顺理成章的就能够答出来,笔记上可能没有标出14年真题,但是你们可以对照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