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能力评价

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能力评价

2014年5月防 护 林 科 技May,2014第5期(总128期)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5(Sum No.128)文章编号:1005-5215(2014)05-0070-02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李荣(1977-),男,云南澜沧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理研究.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能力评价李荣1,杨婧2(1.云南省普洱市林业局,云南普洱665099;2.云南省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云南普洱665099)摘 要:根据普洱市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报告相关数据,应用综合的方法对全市森林资源碳汇量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表明: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量为31 631.91×104 t,森林和林地的碳汇能力巨大,在碳汇过程中起主体作用。

由于普洱市的森林以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占绝大多数,有利于碳汇功能的长期稳定。

每年可新增森林碳汇量424.76×104 t,森林碳汇贸易价值达38.78亿元。

关键词:森林资源;碳汇;普洱市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4.05.028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一些国家和地区极端气候现象发生频率增大。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未来50~100年内的气温将会高出1.4~5.8℃。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指出,CO2对全球升温的贡献占主要温室气体总贡献的55%,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它最长能在大气中存留200年。

在陆地表层生态系统中,植被系统(森林、草地、灌木、枯落物等)大约贮存了466Pg的碳,约相当于大气碳贮存量的62%,土壤和腐殖质中碳贮存量更大,约为2011Pg,约为大气碳贮存量的2.6倍。

两者合计,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约为大气碳贮存量的3.3倍(薛建辉2006)。

由于森林资源可容纳巨大的碳贮存量,保护好、发展好、使用好森林资源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要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以便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主要目标是以2005年为基数争取到2020年我国要增加4 000万hm2森林面积、13亿m3森林蓄积量。

普洱市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必将大有可为。

1 林业概况普洱是云南省国土面积和林业用地面积最大的州市,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富集,森林资源丰富,享有“绿海明珠”的美誉。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7.81万hm2,占国土面积的73.2%,森林覆盖率达68.7%,活立木蓄积量2.69亿m3,占云南省的14%,是云南省重点林区、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要的商品林基地。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面积达12.84万hm2。

普洱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高等植物5 600种,动物1 496种,属国家保护珍稀植物58种,动物36种,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

境内还有丰富的水果、药材、香料和花卉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发展林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2013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48.55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

多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路子,通过深入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持续发展林业产业,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和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森林资源碳汇量测算2.1 从碳汇量测算角度界定森林资源的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1章第2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在测算森林资源碳汇量时,从理念上讲,应该测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碳汇量。

但由于受资源数据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测算,只需选择资源数量巨大和碳汇功能明显的部分森林资源即可,对于资源数量较少和碳汇功能不明显的部分可 忽略不计。

一般认为,生物量和平均固碳量是测算森林资源碳汇量的重要依据,结合现有的普洱市森林资源数据,从碳汇量测算的角度,森林资源仅包括森林(含竹林)、灌木林和林地。

森林可通过生物量(用活立木蓄积量来折算)测算碳汇量,森林蓄积包括了有林地、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等的蓄积量。

竹林按平均质量来折算蓄积量。

灌木林从林地中提出测算碳汇量。

林地可通过平均固碳量测算碳汇量,林地面积包括了有林地面积、疏林地面积、未成林地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其他林地(苗圃地和辅助生产林地)面积。

通过测算他们的碳汇量来代替普洱市全部森林资源的碳汇量。

2.2 普洱市森林资源相关数据2.2.1 林地地类构成数据 普洱市林业用地面积327.81×104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93.08×104hm2、疏林地面积0.72×104 hm2、灌木林地面积21.85×104hm2、未成林地面积5.75×104hm2、无立木林地面积1.64×104hm2、宜林地面积4.76×104hm2、其他林地(苗圃地和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79.9hm2,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9.4%、0.2%、6.6%、1.8%、0.5%、1.4%。

2.2.2 各类活立木蓄积量 普洱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6 821.02×104 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26 750.33×104 m3、疏林地蓄积量15.41×104 m3、散生木蓄积量22.14×104 m3、四旁树蓄积量33.14×104 m3,分别占总蓄积量的99.7%、0.1%、0.1%和0.1%。

竹林株数6519.97×104株。

2.3 碳汇量测算公式及测算结果2.3.1 碳汇量测算的基本思路 以生物量为基础,按照生物量与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综合的方法测算森林资源碳汇量。

在测算森林碳汇量时,利用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算。

在测算灌木林和竹林碳汇量时,利用有关研究得到的灌木林平均生物量或竹林平均重量先折算成蓄积量再折算成生物量进行测算。

在测算林地碳汇量时,利用固碳量换算系数进行测算。

2.3.2 碳汇量测算公式及测算结果 根据以上述及的基本思路,用普洱市森林(含竹林)、灌木林和林地的碳汇量来测算总的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量。

因此,森林资源碳汇量估算公式为:CFR=CF+CB+CL①其中:CF=∑Vij×δ×ρ×()γ+α∑Vij×δ×ρ×()γ②CB=SB×BB×γ③CL=β∑Vij×δ×ρ×()γ④①-④式中CFR代表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量,CF代表普洱市森林(含竹林)碳汇量,CB代表普洱市灌木林碳汇量,CL代表普洱市林地碳汇量;Vij代表普洱市第i类地区第j类森林蓄积;δ代表蓄积量扩大系数,参照IPCC(下同)取默认值为1.9;ρ代表蓄积量折算为生物量的换算系数,取默认值为0.5;γ代表将生物量干重转换固碳量系数,取默认值为0.5;α代表林下植物固碳量转换系数,取默认值为0.195;β代表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取默认值为1.244,SB代表普洱市灌木林面积,BB代表灌木林平均生物量。

目前有据可查的灌木林生物量数据较少,据陈遐林等人的研究数据取平均值得BB为44.4t·hm-2。

在估算森林碳汇量时,竹子的碳汇量通过竹子株数折算成立木蓄积来估算。

据普洱市景东县花山乡竹加工企业相关人员估算,按竹子平均重量8kg·株-1计,每400kg竹子相当于1m3立木蓄积。

经测算,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量达31 631.91×104t。

其中:森林(含竹林)碳汇量15 298.30×104t,灌木林碳汇量为485.07×104 t,林地碳汇量15 848.54×104 t,分别占森林资源碳汇量的48.36%、1.53%和50.11%3 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能力评价3.1 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量较大普洱市气候类型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非常适于思茅松、栎类及其他阔叶树种等树木生长,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等。

经初步测算,普洱市森林资源的碳汇量高达31 631.91×104t。

普洱市的森林幼龄林和中龄林占大多数,尚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近成过熟林较少,目前可利用的资源不多,有利于碳汇功能的长期稳定。

3.2 森林和林地是森林资源碳汇的主体森林和林地是全市森林资源最主要的固碳者。

普洱市的森林以天然林为主,天然乔木纯林和混交林蓄积量约占总蓄积量的90%。

森林碳汇量为15 298.30×104 t,占全市森林资源总碳汇量的8.36%。

林地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包括赤红壤、暗色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粗骨性赤红壤4个亚类。

林地碳汇量为15848.54×104t,占全市森林资源总碳汇量的50.11%。

(下转第87页)17 第5期 李荣等 普洱市森林资源碳汇能力评价3.1 主要成型手段一是定干要低。

山楂1年生期或2年生期栽植前,定干高度40~60cm,特殊绿化区域可上下调整20cm左右。

二是主要骨干枝形成快。

定干当年选择剪口下2~3个枝条短截,对其他交差、位置重叠等枝条疏除,这样扩冠快,枝量多,干周增粗快,结果早。

三是根据绿化区域整体布局设置树冠高度和冠幅。

为达到一定的产量树冠尽量采取矮化型树冠,冠径控制在3.5m左右,树高3~3.5m。

充分利用养分、光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是为增加观赏性和提高产量尽量采取矮化造型。

各侧枝应有适量的辅养枝和直接着生的结果枝组。

树冠结构紧凑,通风透光良好,内外结果。

五是采取利于光照的造型。

加大层间距离,增加透光性。

3.2 造型注意事项避免内堂光秃。

山楂树成枝力强,枝条向外生长旺盛,树冠内部小枝生长弱,枯枝逐年增多,导致内堂光秃。

可采取反复短截的方式增加中下层枝条数量,对枝组2~3年短截1次,在光秃部位利用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

增加产量,少短截新梢。

山楂树嫁接后3~5年进入丰产期,凡生长充实的新梢,其顶芽及其以下的1~4芽,均可分化为花芽,所以在山楂修剪中应少用短截的方法,以保护花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