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工作模式与经验分享

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工作模式与经验分享

临床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其服务对象是体格、运动、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1]。

儿童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之成年人更为敏感,选择药物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因此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中开设了小儿用药专业,以培养满足儿科临床药物治疗需要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2]。

在目前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已开设的14个专业中,小儿用药专业具有用药人群特殊、涉及内容多,培训难度大的特点。

儿科培训基地从2014年春的4家增至2014年春的7家,带教药师人数从4人增至10人左右,无疑仍然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专业中带教力量最为薄弱的专业之一,如何规范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丰富和完善培养基地教学手段和内容是儿科临床药师培养中的重要课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培训基地自2012年春开始招收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学员,至今已招收8名学员,现将我院培训和教学经验做一小结和分享,与同行参考和指正。

1. 把握受训学员现状,明确培训目标小儿用药专业对应的是儿科学,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其他专业则对应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内科学下其他的三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科是小内科,内容涉及各个器官系统疾病。

小儿用药专业要在1年的时间内,要达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指南》提出的目标具有较高的难度,培训内容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在《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指南》的原则要求下,充分了解和掌握受训学员的状况、自身定位及选送单位的岗位需求,在培训内容上有取舍,有侧重,这才能在1年培训中,达到培养临床思维、搭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框架的目的,使受训学员初步具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我院小儿用药专业目前已招收的8名学员,其学历均为本科以上(硕士生占62.5%)但均无临床药学专业教育背景,职称结构以初级药师为主(占62.5%,主管占37.5%),来自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者各占50%,其中仅一半的学员培训前任职临床药师岗位,且工作年限差异较大。

在我院的培训中,每一学年之初,带教药师、药学部主任与学员有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了解学员的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既往临床实践经验和业务水平;特别关注学员自身专业定位及学员单位的儿科设置。

比如,4名来自综合医院的学员其原单位仅有大儿科设置,儿科临床药师常常面对不同器官系统疾病的患儿,培训中要求有比较广泛的涉及面,而儿童专科医院则细分出各亚专业科室,学员及其单位可能对培训毕业后的专科已有定位,则培训中兼顾全面的同时可略有侧重以利于学员毕业后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

2. 整合基地教学资源,规划培训方案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工作系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临床药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医院院长任组长,分管临床和教学的副院长、教务部主任以及药学部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了各临床科室主任。

这样的领导小组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科室教学资源统一规划教学方案。

比如在根据卫生部培训指南制定我院培训计划时,对于学员重点学习掌握的疾病,本着首选疾病负担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药师参与度大,临床对药学服务需求高,这两条原则,儿科各亚专业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具体包括:(1)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2)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癫痫、颅内感染;(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病;(4)儿童血液、肿瘤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6)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川崎病、慢性心力衰竭;(7)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惊厥;(8)儿童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 组织基础知识教学,搭建理论框架在理论知识培训上充分利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和华西药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学员可参加《诊断学》、《儿科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循证医学》、《临床药学研究方法》、《药学监护》等课程学习。

同时发挥教学医院特色,临床治疗组长或指导教授查房过程中有大量的床旁教学内容,各临床科室和药学部几乎每周都有业务学习,给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另外,基地组织专科临药师床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培训,课程包括:从理论到实践—药师的临床思维构建,教学药历、病例分析、文献阅读报告书写,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处方点评与用药咨询,医学文献检索和利用,从实践到科研—临床药师的科研思维构建,以及各个专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在常用药物的学习上,每学年之初即将要求学习药物清单发于学员,并采用开展药物学习讲座的方式,学员每周每人1次,提前准备材料,然后利用10-15分钟时间,脱稿讲述1个或1类药物的生产研发市场供应情况、结构特点、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证、毒副作用、注意事项与药学监护要点。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经能督促学员自觉学习常用药物,还能有效的提高学员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文献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引导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实践能力把对学员基本技能的培训引入到临床药学日常工作中,让学员在临床实践中逐步熟悉儿科临床药师工作模式。

4.1 医嘱审核学员在带教药师的指导下,每日需完成对所在治疗组医嘱的审核工作,填写医嘱审核表,该项培训工作能促进学员熟悉患者治疗方案,掌握常用药物剂量配伍,在对问题医嘱与管床医师沟通的沟通中提升了沟通交流的能力。

4.2 用药教育学员在带教药师的指导下,每日需完成对所在科室出院患儿家长的用药教育。

具体流程为医师书写出院证明,开具出院带药医嘱,总务护士完成医疗结算后,将出院证明书和出院带药处方交临床药师,药师审核处方无误后,到床旁进行出院用药教育并告知随访时间及出院结算流程。

这一模式不仅为护理老师分担了部分出院宣教工作,也保证了出院患者均能得到用药指导。

4.3 药历书写教学药历书写是临床药师培训工作及其考核的重要内容,药历书写往往占据学员大量时间和精力,药历中容易出现大段对疾病诊疗指南、药学专著及药品说明书内容的摘抄,药历评阅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临床医师对教学药历的评阅要点不够明确。

对此,我们在小儿用药专业培训教学药历书写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教学质量:(1)要求教学进行实时记录,并将培训要求的30份药历分为到每月完成3份,纳入带教药师日常工作考核内容,受药学部质量管理小组监督,避免出现学员在培训后期集中赶制药历的情况;(2)在患者选择上,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尽可能选择诊断明确,并发征少,治疗方案符合相关诊疗原则的患者,要求每月3份药历中必须由1-2名是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以确保学员对培训指南要求掌握的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案有较好的掌握,也配合三甲评审标准中对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患者管理的要求[3]。

(3)在教学药历最后编制药历质量评价表,有效引导临床带教医师针对各条项目进行评分,弥补开放性评语评价方式的不足。

4.4 病例分析与文献阅读报告病例分析和文献阅读报告不仅是完成相关纸质材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针对临床问题查证用证的过程,并在做病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员的逻辑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求提前一周准备讨论病例资料,提供给所有带教药师和培训学员,并明确重点讨论问题,现场讨论时所有学员和带教药师均须按顺序发言,最后由病例资料准备者进行总结,这种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专业沟通交流氛围。

4.6 不良反应监测、分析、上报除了对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置原则、医院不良反应监测相关制度及上报流程进行系统培训外,基地要求培训学员每人每月至少完成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同时对于新的以及严重不良反应要求学员在带教药师的指导下完成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定期向临床通报。

4.7 处方点评我院处方点评工作采用调剂药师负责数据提取分析汇总,临床药师负责审核报告的模式,但应该看到在不少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该项工作仍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为满足受训医院的需求,我院培训基地也要求培训学员在带教药师指导下完成少量(每人每月10份住院患者医嘱点评)处方点评工作。

5. 严肃基地工作纪律,保障培训时间足够的临床实践时间是培训质量的基本保障。

卫生部培训指南对于培训时间有严格要求,学员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1960小时,按每天8小时计算为245天。

一年扣除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外应有251个工作日,即学员培训中全年除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外请假时间共计不得超过6天。

我院基地要求学员早晚登记到达离开时间,不得无故请假缺席,请假1天以上需书面假条交教务部批准,3天以上需经基地负责人同意。

为保障学员临床时间,基地对带教药师也做了严格要求,带教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每周不得少于4次,原则上不得无故缺席。

带教药师的临床实践工作情况由药学部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检查,并纳入其绩效考核。

6. 增加循证药学培训,体现基地特色我院药学部也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循证药学中心,循证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学研究与实践、循证决策与管理是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临床药学实践和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的循证药学也我院基地的特色培训教学内容。

在这里学员可参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循证医学中心承担的《循证医学》课程学习;也能全程参与药学部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循证药学培训班》,接受详实具体循证方法学培训;也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优先参与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高风险人群药物管理组的循证药学研究项目;同时,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自行发现问题,在带教药师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学展开研究,解决问题。

7. 小结与工作展望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已摸索出一套具体可行的工作模式,培养的学员也收到其原单位好评。

但应该看到相较于其他专业,小儿用药专业培训起步晚、带教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多,且面临儿童专用药品短缺,用药证据相对缺乏,治疗风险高,医患沟通趋于困难等特点,如何进一步运用教学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在培训实践中发现问题,做好持续改进,优化培训流程,规范带教模式,探索带教药师绩效考核方法,带动儿科临床药师整体水平的提示,是下一步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1.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7.2.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小儿用药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2011.3. 卫生部.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