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ppt课件
.
18
教师点拨,明确方法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文, 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的问题,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
19
教师点拨,明确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
作用
举例论证
举出×××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使论证更加真实 可信,增强了说服力。(真实具体的论证……观点。)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滞碍zh ì 死抠 kōu 要 决
豁然惯通
B.伦理 lún 曲解qū 因小失大 味同嚼蜡jiáo
C.狡黠 xié 拮难jié
欣然忘食 观其大略
D.藻饰zăo 咬文嚼字jué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
.
5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D 2.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B.老子“无为”的哲理经老师讲解后,我便豁然贯通 了。 C.读书为的是要明白事理,如果一味咬文嚼字,反而 难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 学识渊博。
.
6
不求甚解: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现 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 入理解。
.
9
知识备查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以分为
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某一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
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
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
主张。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
10
知识备查
作者先摆出一个错误观点(树靶子), 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 误的(射靶子),从而更加有力地表明 正确的观点(亮观点),我们称这种文 章叫驳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
.
7
“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 “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
8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不求甚解》是一篇_杂__文__(__驳__论__文)(体裁), 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__马__南__邨_____ ,“文化 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他的重要著作是《__燕__山__夜__话___》 。
不求甚解
.
1
新课导入
八旬老太不是人, 南海观音下凡尘。 几个儿子都作贼, 天宫偷桃献母亲。
.
2
食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
解好 读 书 不 求 甚
3
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的合理性。(重点)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难点) 3.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证
引用×××的话来论证×××观点,使论证更加权威, 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
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证,使 论点更加鲜明生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点或观 点)
对比论证 举出×××和×××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论点
更加鲜明突出。
.
20
举例论证:举出普列汉诺夫曲解马克思的著作的例子,从反面论 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使论证 更加真实可信。
第6自然段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证明“不求甚解” 的读书态度读书的正确性,让人信服。
道理论证:第7自然段,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 再次论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正确性,使论证更加权威, 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第5、6自然段,列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构成正反对 比,证明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使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 全面,论证更加权威,更有说服力。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13
亮观点(自己的主张)
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反复阅读。
虚心、读活、多读、勤读
.
14
教师点拨,明确方法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1):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8):做批驳:分析“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
11
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快速阅读,观其大略,小组讨论: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驳斥对方观点的?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全 面理解?
.
12
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态度:
第三部分(9):亮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
15
教师点拨,明确方法
中考议论文考点:分析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论述观点时的思 维过程。 常见的考察方式有: 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2.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
16
教师点拨,明确方法
答题格式: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格式一:作者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使用(分 析)……论据进行论证(内容),然后……,最 后……。 格式二:首先举了(引了)……例子(名言、从 正反两方面等),然后得出……结论(或证明 了……观点)
.
17
教师点拨,明确方法
请用规范语言表述《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提出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 好的”的,接着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然后列举反 面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和正面诸葛亮的例子对比论证了要 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引用陆象山的话再 次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正确性,最后总结全文, 得出正确观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 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深入探究
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读书过程中的“不求甚解”?
.
22
拓展延伸,时效训练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读书方法?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 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 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 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
23
拓展延伸,时效训练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 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近墨者黑
班门弄斧
勤能补拙
见风使舵
开卷有益
.